端午佳节临近,“我们的节日——海上畅谈·话端午”日前在浦东三林塘举办,划龙舟、包粽子、点雄黄等民俗民风都在现场一一展示。这些浸润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独特智慧和文化底蕴的节日风俗,让现场观众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的“味道”。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为什么要在孩子们的额头上点雄黄?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

端午和“龙文化”的渊源

当天,正逢一年一度的三林塘龙舟赛决赛,伴随着冠军队在锣鼓声中冲向终点,“海上畅谈·话端午”节目就此拉开了序幕。

“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由来已久,今天我们再来划龙舟,其实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诉求。”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陈勤建教授说起了划龙舟的起源:“江南地区过去普遍养蚕,蚕快结茧的时候,船都不够用了,那时候交通不方便,需要很快的船,这时候像冠军队一样谁摇的快,谁家蚕茧大丰收。”

除了划龙舟,看戏、点雄黄痣、驱邪祈福都是端午节老百姓喜爱的民俗活动,特别是舞龙舞狮。三林的舞龙舞狮表演更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两代传承人“老龙王”陆大杰和现任三林舞龙队队长陈春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表演。师徒二人还为大家讲述了他们之间继承、突破、创新的传承故事。

现场舞狮

端午节和“龙文化”一脉相承,所以又被称为“龙的节日”。陈勤建介绍,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很神圣的图腾,以江南为例,这个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离不开水,而龙是随时可以带来水的,实际就是风雨雷电的象征,久而久之便有了这样一种图腾崇拜,并通过舞龙舞狮来表达。“同样的道理,端午节也是先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反映,这个季节中间会出现许多人体不适应的情况,有毒虫出来咬人,或者大家感到燥的很。几千年前,古人采取用自然的办法对付自然。比如我们看到的艾蒿是芳香性的植物,还有芳香性的生物或者元素,这个元素对虫有驱虫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艾草可以抑制当代18种细菌。”

龙与端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端午为什么吃粽子

中国的每个传统节日,大多有一个典型的“节日食品”,端午节自然就是吃粽子,牛角粽、小脚粽、三角粽、赤豆粽、红枣粽、花生粽……在现场,来自朵馥苑的徐大厨和三林塘本地的阿姨来了一场粽子大赛。

陈勤建特别提起端午包粽子的历史渊源:“几千年前,这个地域种水稻。劳动的时候,不能每天做饭,民间很早利用茭白的液体比如糯叶包起来蒸,这个粽子可以放几个月。每天带两个就下地了。”

民以食为天,端午节也有许多和吃有关的习俗

“端午节不仅仅要吃粽子,还要吃‘五黄’。”三林美食达人曹琪能来了一段“脱口秀”。“黄鱼、黄鳝、黄瓜、黄豆芽、黄花菜,现在好多的传统民俗正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通过今天的节目,希望把传统的节目传承下去,发扬下去。”

端午习俗代代相传

有意思的是,如果说清明节吟诗颂词更多,而端午节更多的是唱戏、看戏。跟“端午”有关的传统戏曲可不少,京剧有《白蛇传》,越剧有《桃李梅》,一开篇就是端午节,以及尹桂芳先生演的《屈原》。活动现场,上海越剧院演员丁小蛙和傅幸文带来一段《白蛇传》的唱段。

传统戏曲里有不少传统介入元素

此外,端午这一天,孩子们额头上要点上雄黄,扎上五彩丝线,胸口挂上香囊香袋,有的还要穿五毒衣、五彩衣,寓意祛除病痛,能在一年内顺顺利利。当天,小天鹅幼儿园的孩子们挂着香囊、捧着粽子,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萌萌的舞蹈。

一场活色生香的活动结束了,但中国传统文化却随着粽叶的清香始终传递着。

本文图片由《海上畅谈》节目组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1346742052@qq.com

1.《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端午节为何赛龙舟、吃粽子?民俗专家这么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端午节为何赛龙舟、吃粽子?民俗专家这么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9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