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发射任务,无数航天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加班加点、枕戈待旦,为长征五号保驾护航。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们的故事。

摄影:eos5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陵水测控站:点滴汇聚星河,平凡淬炼不凡

海南陵水三脚岭,四季常青椰子林,一个航天测控站坐落于此,依地而建,面积有限,房屋一栋,山路一道。该站虽小,可作用巨大——为文昌发射场发射新型运载火箭而建立,担负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的首区测控任务的测控点,它便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陵水测控站。

作为长征五号火箭升空的测控第一棒,短短一分钟,他们要完成火箭信号的捕获传送,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笔者进行采访时,却险遭闭门羹。

“很抱歉,我们的工作比较平常,没什么特别的故事,可能也没什么好写的。”

平平淡淡、毫无特别,他们自认是祖国航天事业的一砖一瓦,干的也不过是每名航天人都在干的事。看起来,这一群技术人员似乎“无点可写”。

任务总体万政是第一次参加“国字号”任务,刚收到长五任务命令时,他说:“当时脑子一片空白,紧张得动都动不了,一瞬间连设备都忘记如何操作。”

任务重,压力大,万政也曾焦虑能否承担好任务总体的岗位。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找负责长五首飞测控任务的工程师赵伟谈心。

“不逼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潜力多大。我行,你也一定可以!”赵伟的一番话给足了万政信心。他调整心态,将过往“归零”,把自己当做“初学者”,跟着赵伟从头学习。

通读任务测控总体方案、了解各个参数状态和配置方法、谨慎选拨项目组成员、多次核对设备技术状态、反复开展设备巡查和指标测试、严密组织联调演练,任务准备过程中与各方向沟通协调,仅电话沟通就不下100次。

即使晚上参加业务值班,第二天万政仍然坚持联调演练,那段日子,他没有午休,没有周末,每天相伴的只有凌晨两点的星河,就连做梦都是长征五号的各项参数状态。一个月后,万政脱胎换骨,从紧张生疏,到游刃有余。

“我不过是跟随前辈的脚印往前走,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我没有什么特别的。”

应该去做,是以平凡;以最认真的态度学习钻研,便是不凡。

在半个月前任务中担负捕获岗位的技师张涛,此次长五任务负责基带岗位。一人承担多岗,张涛认为理所应当。他说:“站里人少,大家要分担的工作必然增加,我还年轻,更应该多学一点,多担负一些,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换做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刚到单位时,他负责供配电岗位工作,不到两年,就对单位所有的电路走向、各电路节点及设备分配情况烂熟于心,在他的保障下,即便线路突发故障也能迅速解决,有效规避下次发生。就在大家对他的专业技术能力一致认可时,他主动请缨转岗到测控一线岗位工作。

转岗压力倍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拿下岗位。张涛卯足了劲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遇到问题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公式不懂反复推算;实操类科目练到熟练为止。晚上把白天遇到的问题整理归档,一个月的时间记了满满一本笔记。学习不到半年,张涛就主动申请以基带岗位参加任务,首次任务圆满完成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此后,他成为基带岗位的优秀骨干。

当捕获岗位人才力量短缺时,再一次,他选择转身。他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一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岗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仅仅几个月后,他便以捕获手参加测控任务。

永葆学习热情,充满勇气而非凡。


​对于此次长五任务,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细之又细。任务前的隐患排查绝不是做做样子,检查然后解决,这是职责,更是使命。“1次检查做不到百分百托底,那就检查个10次20次。”赵伟说道。任务风险分析会能开一整天,只因为一个常数参数不够精确;在巡线的荒草地走出了一条新路,只因为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关键节点;备品备件总要多次检查维护,只因为使用时能随时顶上……

“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命悬一线”...许许多多代表非凡的词语,似乎都与该站的技术人员不搭边,他们总是干着细碎平常的工作,可能不被人们所注意,甚至在他们自己看来,高标准是习以为常。

没有了“惊险刺激”,在任务成败面前,他们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确保任务平静顺利,圆满成功。可正如《鹖冠子·世贤》中庞暖所讲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上医医无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意思是说好的医生化病于无形,却不显于人前,问题的预见性才是“医术”高明最集中的体现。

大多时候,平凡才是现实,现实才更加温暖和伟大。

在这里干事业是艰苦的,枯燥的,乏味的,可这平凡的苦日子,他们却砸吧出生活的乐趣。

“你知道我们压力大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吗?”长五任务团体最小的测控员杨旭东神秘地说道,“就是吃零食和加班!”

全身心沉浸在工作中,缓解压力,忘掉烦恼,一分的专注,自然有一分的收获;有时绷得太紧,就要放松下来,边吃边聊天,谈谈家中近况,说说生活趣事,一起排解忧愁。技术负责人徐文胜为了活跃大家的气氛,常常组织篮球赛、台球赛、羽毛球赛……每次的“PK”总能恰到好处地约起;牛奶、面包和泡面,加班夜餐从来没有“断过货”……

陵水测控站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的牧星人,陪伴着同样年轻的设备,守望繁星点点。他们远离妻儿父母和都市繁华,以朝霞落日为友,与群星火箭为伴,用青春之火,为祖国航天事业铸就辉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很平凡,这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而一点一滴的平凡积累,淬炼出这支守护长五的精英队伍,终成非凡。

 

南宁气象台:矢志“胖五”众心系  观云测雨护前行

在这次发射任务中,为确保测控站点能准确捕获目标并传送数据,南宁气象台配套开展气象实时保障。

任务前期,气象台认真进行设备在线维护、气候历史背景分析、保障地区重要天气系统会商等工作,为“胖五”量身制定了方案预案。任务气象预报开始后,气象台严格落实任务气象预报制度,对表《试验任务质量管理体系》和气象工作规范要求,积极组织预报和观测骨干分析实况资料、讨论天气形势变化。

预报组认真收集各保障站点的实况数据,认真梳理历年来的实况资料并进行分析,严密监控卫星云图变化趋势,重点加强雷电监测预警,增加天气会商频次,畅通与地方气象台联系渠道,密切监视任务窗口期间气象信息,确保对天气形势变化做出准确预报。

观测组完善细化观测值班模式,严格观测保障地区各时次温度、气压、湿度、风力风向、能见度、云状云量云高、天气等气象参数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观测,重点加强危险天气观测预判,认真记录实况数据,定期与各保障站点的观测员联络,及时准确的传输发送,为预报员准确预报提供依据。

气象台台长黄维说:“‘胖五’的气象保障任务非常重要,我们在气象保障上会精益求精、做到极致,我们有信心完成‘胖五’的保障任务。”

全体气象岗位人员正全身心投入,奋战在气象观探测岗位上,严密监视天气形势变化,积极做好任务气象保障工作,确保“胖五”任务圆满顺利,以此完成好今年的收官之战。

备战长五复飞的厦门速度

俯瞰厦门测控站的院子,有一条笔直宽敞的道路格外的引人注目,这条修建于2016年的道路,初被命名为长五路,与长征五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时,厦门站担负长征五号火箭的首发测控任务,该站测控弧段内,原来的箭遥设备由于型号老旧,无法满足高速率大数据量的测控需求,只能由文昌中心的设备远赴厦门接收火箭遥测信息。设备体型较大,院内原来的道路无法满足车辆进入的需求,所以选址完成后,站里立即组织施工,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修好了这条道路和供设备展开的场坪。这条道路和这块场坪,为长征五号前两次发射任务火箭遥测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自己的箭遥设备无法参与长征五号的发射测控任务,成为当时站里的一块心病。其实,早在2014年,箭遥设备的岗位人员就渐渐感到老设备在执行一些新型号的火箭发射测控任务时有点力不从心,他们结合任务需求和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设备升级改造的初步方案,并正式立项论证。经历了两次长征五号发射测控任务后,方案进一步完善,设备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今年7月初,设备研制进入后期,该站工程师黄志杰带领3名人员下场学习,参与设备的测试工作。新的监控软件具备双机热备功能,在场所是第一次,项目工期紧,开发难度大,下场人员与厂所人员一道加班加点,奋战2个多月终于完成监控软件的开发。在此期间设备人员不厌其烦地对软件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测试,仅监控软件的测试用例就多达500多页,基带软件测试用例更是达到了1000多页,发现软问题100多项。

中秋节当天,设备开始进场安装,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电装,9月26日设备具备外场测试条件。外场测试中,设备人员发挥严慎细实的作风,努力将问题和隐患消灭在安装环节,整个安装联试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76项,有效保证了新设备的性能稳定、运行良好。

新研设备是一套基于自主可控需求精研的高端装备。设备所用的数据传输终端从硬件到系统再到软件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全新的系统、硬件、软件给设备人员的操作维护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验证稳定性,岗位人员孙超、鄂明璋等作为软件工程技术能手,与厂所的技术人员一起加班加点,改软件、测问题,先后发现并解决了时间同步异常、挑点处理模块异常等10多项重大问题,为终端的顺利部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0月17日,改造升级后的箭遥设备首次参加航天发射测控任务,并顺利完成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卫星发射测控任务,标志着新设备升级改造圆满成功。

从设备进场安装到具备参试能力,仅仅用了40天,这是厦门站的设备安装史上的又一个新纪录。有了这套新设备,执行长五发射任务时再也不需要兄弟单位的设备跋山涉水千里驰援了!

设备即将执行首次长五任务,为确保万无一失,岗位人员积极准备、反复验证,不断完善方案预案。针对同时接收多路数据、任务中间穿插任务状态切换、接收数据快速打包分发等多个“第一次”工作,为使参试人员的能力与任务的艰巨性相匹配,刚当上父亲的系统负责人凌利民暂别妻儿,放弃休护理假,投身准备工作中,带领岗位人员以“理论打基础,操作练应急,考核验能力”的方法扎实开展任务针对性训练。

任务联调期间,出现间歇性大码率数据丢帧的异常情况。为了尽快将问题归零,凌利民组织相关岗位人员紧盯问题不放,坚持比参数,查设备,测接口,找疑点,想办法,排干扰,摸规律,经过连续两天两夜不间断的测试,最终排查出了问题根源并成功归零,排除了一个重大隐患。

备战长五复飞,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怀揣着了“一切为了任务,为了任务一切”的信念,百分之百的完成好岗位上的每一项准备工作。

面对一项项繁杂艰难的任务、一次次披星戴月的加班加点,中国航天人始终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值此发射成功之际,我们特此向中国航天人致敬,也衷心祝愿祖国航天事业更加辉煌!

 本文作者:郭强、孙磊、夏瑜、巩会峰、覃春琪、贾博

1.《长征五号今日发射 长征五号成功发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征五号今日发射 长征五号成功发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9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