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周末班车
学生在图书馆阅读课外书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自从1969年创办以来,当地百姓一直口口相传,都说福鼎十二中就是他们身边的好学校。
管阳镇是福鼎市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农业镇,而从西阳村到镇上还有12公里的山路。默默矗立在西阳这个闽浙边界小山村的福鼎十二中,承受住了“进城热”“择校热”等热潮的冲击,始终傲然屹立,并培养出了许许多多令西阳人感到自豪的优秀人才。
农村要发展,教育需先行。为了缩小城乡差异,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如今的十二中,各种功能教室、教学辅助用房以及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成为村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绿化红旗单位”“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先进典型。
2014年5月,宁德市委书记、国家督学先后莅临福鼎十二中视察和指导工作,都对这所学校给予了高度赞赏。他们说,一所农村初中,能够拥有5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么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出的极大的贡献。
他们脚踏实地,甘居平凡,却流露出不平凡的伟大
多年来,福鼎十二中的中考成绩综合比率一直名列福鼎市前茅,其中考入达标高中的毕业生保持在60%以上。据统计,从十二中初中毕业出去的学生中,获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30多人,大学生600多人,其中清华大学3人。
福鼎十二中的成功,离不开在这里默默奉献的平凡教师们。在这所学校中,大部分的老师来自外乡镇,甚至外县市,其中约有一半来自城区或其他经济较发达的城镇,但他们在都在这里安居乐业,真正做到了“扎根教育,以校为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的42位教师中,有7对和谐的“夫妻档”,这已成为当地传诵的佳话。
现任校长刚到十二中不久,就深表感慨:“我现在知道我们十二中的老师有多么敬业了。在这里,清晨、课间、中午、晚上,都能看到教师们给学生个别辅导、讲解、谈心的情景;周末、节日、假日,还能看到教师们和学生一起看书、运动、郊游的身影。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遇到学生有事情找,他们还会立即放下筷子去帮助他们。课余时间,他们还经常聚在一起聊关于学生成长的话题。”
农村的学校,留守儿童占非常大的比例。十二中的教师们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教育责任,主动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弥补着他们的亲情缺失。农村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师们主动和家长接触,交流对孩子成长的看法,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许多留守儿童跟着不会讲普通话的老人一起住,外地来的老师为了便于和他们交流,还努力学习西阳方言。
每学期的期初和期末,学校都安排老师分成小组到周边的10个行政村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溪头村山头自然村离十二中有12公里,一位潘姓家长感动得对孩子说道:“老师走这么远的山路来看我们,这么关心我们,你要是不好好读书,那是对不起老师的。”
十二中生源地所在的村子,多数路途遥远且不通班车,其中有4个村在10公里以外。通过家访,教师们了解到寄宿生每周上学、回家多数依靠步行,少数依靠家长自备摩托车接送。为了孩子们的交通安全着想,学校主动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开通了3条线路、5个班次的“学生周末专车”免费接送寄宿生。
爱的力量感染者一代又一代的人。学子们用自主的学习、优秀的成绩回报着教师爱的期盼,而这份爱,会牢牢地种在他们的心田,并生长起来、播散开来。
一位吴姓的家长说:“我们老公婆两个都不晓得字,但是在十二中老师的关心和教育下,我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一中,考上了大学。现在我的大儿子在福州当中学老师,二儿子在潘溪当小学老师,我就经常讲给他们听,要像我们十二中的老师一样爱学生。”
学校门卫经常说:“每到周末、节假日,我们都能看到许多从这里毕业出去的人回来看望老师。有些是正在读中专、高中或者大学的,还有很多是已经在工作、赚钱的。看来学生们对这所学校的感情真得很深厚。”
吴昌宁,从十二中走出去的清华博士、留校教师,只要回到家乡,就会到母校看望老师。他说:“我的父亲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跟我交流什么,但郑老师,会跟我们聊天,在我心里,他就像是我的第二个父亲。当年就是他,一直鼓励我树立志向,克服困难,亲自送我上了福鼎一中,才有现在的我。现在我回西阳,我们两个会在一起打篮球、下象棋,这也是他的仅有的两个爱好。老师下棋很专注,现在回想起来,他是把下棋的专注与下棋的方法,融入到教学中,让我们追求快乐。”
从这里毕业出去的校友,用他们的行动表达着感恩母校之情,他们不但捐资为母校兴建大门、球场,购买图书、设备,甚至还出资筹建了“奖教基金会”。他们说:“老师与我们非亲非故,却给予了我们那么多无私的爱。一直以来,他们都不求回报。现在,我们有能力了,也要给默默奉献的老师发奖励。”
他们志存高远,不甘落后,敢于追求崇高的理想
“我们不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发展,但都要发展;我们不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提高,但都要提高;我们不求每一个学生都有同样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印在十二中会议室墙上的这句话,就是十二中孜孜追求的教育理想。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十二中结合“课改”精神,立足本校实际情况,自主开设了科普、篮球、乒乓球、围棋、象棋、美术工艺、书法、电脑制作、阅读与欣赏、齐贤课、合唱、电子琴演奏等选修课,作为校本课程。对于在文化课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这些课程不但为他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乐趣,也有助于他们规划人生方向。
一份数据显示:十二中学生在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文体艺术比赛中获得宁德市级以上的奖项有50多人次,其中学生朱国锋获得全国化学知识竞赛一等奖,学生卓倩倩的文章《茶镜缘》获首届全国中学生“我身边的地理标志”征文比赛特等奖并应邀晋京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大会。
为了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渊博,思想更加开阔,十二中选择以创建“书香校园”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重点。在这所学校,图书阅览室一直都是学校条件最好的地方。2011年,十二中在这个基础上,建成了由现代化信息系统管理的图书馆,藏书逐年增加,现已达到25000册,生均50册以上。同时建成电子阅览室,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21世纪经典视听图书馆”软件,其中包含图书21000册。如今,十二中的图书馆已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
学校以图书馆为依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好书我推荐”“读书感悟征文”“读书笔记展评”“名著知识竞赛”以及一年一度的“诵读经典•感悟先贤”集体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养成了“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校友吴国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全国政协工作。虽远在北京,但他每年都要寄一些书回母校,捐给十二中图书馆。他说:“我小的时候,知识贫乏,观念闭塞,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当进入十二中的阅览室,我看到了世界的精彩,眼界豁然开朗。我爱上了读书,这个好习惯使我受益终身。”
在重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十二中也不忘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十二中教师身居山村,却不满足于“坐井观天”,他们求知若渴、与时俱进。
2003年新课程改革伊始之际,就有十二中的教师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论坛、博客圈、QQ群等方式,学习课改精神,和全国各地的教师进行课改研讨,并开展课改实验。学校派遣教师到上海、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取经,聆听著名教育专家的面授;还邀请国内著名的课改专家、全国骨干班主任、省特级教师等到校传经送宝。
在“德育改革”的过程中,十二中人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最终打开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新思路,开创了班级“自主管理”的新方法。“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镌刻在十二中综合楼的这一行大字落到了实处。福鼎一中、二中、六中等高中学校的教师都说:“我们对从十二中来的学生印象非常好。他们学习非常主动,又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他们早晨6点多就自觉地起来晨读,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去深入探究。他们不仅成绩好、习惯好,而且待人处事也很好,还特别懂得感恩。可以说,他们综合素质很高。”
脚踏实地,志存高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福鼎十二中不但取得了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而且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潜力。
1.《朱国锋 福鼎十二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流露不平凡的伟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朱国锋 福鼎十二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流露不平凡的伟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