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24日讯,从17岁到55岁,高源在天安门广场,为游客拍了38年照片,共计近70万张。按6寸照片的长度计算,这意味着能绕天安门广场近40圈。5月24日,17岁至55岁的高远在天安门广场为游客拍摄了近70万张照片,历时38年。按照6寸照片的长度计算,这意味着它可以绕天安门广场近40圈。
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从正装到有孔牛仔裤,一个月到一分钟发为宜……一张照片记录了天安门广场及其背后的时代变迁。
对高远来说,最遗憾的是,由于地址错误、来不及与旅游团合影等原因,数以千计的游客的天安门广场纪念品照片尚未收到。
他一直在寻找这些照片的主人,也通过微博等手段“找对象”。
“也许游客一生中只去过一次天安门广场。对他们来说,照片意义重大。”高远说,他希望找到他们,归还照片,并作出说明。而无人认领的照片,我会一直保存。
摇动并坚持
每天在天安门广场拍照
记者:你是如何成为天安门广场的摄影师的?
高远:我小的时候很调皮,家里人不放心参军。1979年,我被分配到母亲的单位工作,去天安门广场当摄影师。
记者:你工作前了解过摄影吗?
高远:它有很深的根源。小时候条件好。我们的家庭成员医院有两个摄像头。孩子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大人教我们拍照,冲洗。
记者:工作怎么样?
高远:起初,我觉得我有优势,而且我学得很好,所以我没有认真对待它。工作了几年,也想私底下跳槽。我看了看武警,清洁工等。我们最好放松一下,动摇的想法很快就停止了。
记者:你以为这是铁饭碗?
高远:摄影曾经是一个朝阳产业。大部分人买不起,但是羡慕。最重要的是他们待遇好。工作第一年,月薪70元,已经接近赶上爸爸了。90年代左右,我月收入几千。前两天请了两天假,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待遇了。我舍不得离开(笑)。现在是出于爱和责任。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工作这么久?
高远:我从没想过。这是顺其自然的问题。38年来,在经历了公私合营、私有化、股份制改革的变革后,照相馆的工作人员纷纷离职。现在大师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打算工作到退休。
记者:你形成“职业惯性”了吗?
高远:我习惯了。一天不来就难受。我每天都在天安门广场、周围的人、武警和风景拍照。这就是我对这个城市和这个职业的感受。感觉自己不仅是摄影师,还是录音师。我有责任记录天安门广场和这里所反映的时代变迁。
变化和不变性
拍照时间从一个月到一分钟
记者:38年来你拍过多少张照片?
高远:估计有将近70万份。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记者:38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高远:照相机的革命。从一开始用的海鸥120相机,只能拍黑白的,到黑白彩色的,再到快又贵的保丽来相机。终于,数码相机的时代来了。家里100多台相机,报废、淘汰、收藏、破碎、修复,见证了变化的每一个阶段。
记者:来拍照的人有什么变化?
高远: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穿黑色、白色、灰色和绿色的衣服,非常直。后来搭配喇叭裤和裙子,表情就没那么严肃了。现在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衣服,尤其是年纪大的女人穿得更华丽。对了,现在的小姑娘都穿有洞的裤子,有意思。
记者:拍照时间缩短了吗?
高远:当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来拍照的人可以排到200米,只是因为他们必须在拍照前注册地址,然后用票拍照。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专门派人把胶卷送到长春冲洗照片,半个月后寄回北京,又邮寄了一次,承诺一个月内寄出。
90后拍照变成了2小时。2005年数码相机广泛使用,半小时就能洗完。现在是1分钟。
记者:还有其他变化吗?
高远:升国旗的旗杆、武警制服、环卫作业车、新增围栏、地铁、地下通道等变化太多。
记者:有什么没有改变?
高远:人们对天安门广场的感情一如既往地深厚。拍照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他们眼中的肃穆。人们经常告诉我,这一刻是神圣的。
路人&记忆
一对老夫妇拍了16张照片
记者:大多数游客都是谁在拍照?
高远:超过60%的人是老年人。他们对天安门广场有特殊的感情,那是那个时代的记忆。有些人来看升旗,哭了。不管怎样,他们必须和天安门广场拍照。
记者:有哪些难忘的游客或故事可以分享?
高远:去年国庆节,天下着小雨。一个河南老兵让我给他拍张照。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他已经70多岁了。他第一次来天安门广场,买了站票,从县城来。他拿出一套很整齐的军装穿在身上,特别有一种年代感,我当时就被感动了。
还有一个盲人流浪汉,冬天第一次来这里,穿着军大衣,有些破旧,双手推着自行车,背着被褥等行李。他拍照时用白布把日期贴在衣服右上角。给钱的时候全是一毛钱和皱巴巴的纸币。今年又来了。我没有要钱。
另外还有一些老夫妇。一对情侣来和我合影16次,每次都是在同一个地方。他们说要留个纪念,每年都来。还有一对云南夫妇拿着老式结婚证在天安门广场前拍照,纪念他们结婚50周年。
记者:你的感受是什么?
高远:我很高兴为他们记录这一刻。我遇到了几十个常年拍照的老人。很多次,大家加了微信,成了朋友。每次他们来拍照,都来找我,很开心。等他们回来以后,即使我退休了,我也会很乐意再去一趟,免费给他们拍照。
失物招领处
无人认领的会一直保存着
记者:为什么保留游客没拍的照片?
高远:过去,我们有规则。没人拍的照片会定期被砸,因为涉及个人隐私,我们没地方放照片。但是,毕竟是我自己拿的,心放弃了。后来公司改革允许我们处理这些照片,我就注意保存了。
记者:你还剩下多少张照片?
高远:家里有成千上万只。无人认领的我会一直留着。现在设备先进了,我想好的照片会存储在硬盘和电脑上,会存储3份,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闲暇时间拍的。
记者:没有收到的原因是什么?
高远:很多人都拍了照片,他们很想和旅行团一起去。他们不能等两个小时。其他人去故宫参观,太累了回不来了,因素很多。现在太快了。
新京报:为什么要找他们?
高远:我担心万一游客认为这是个主意,也许他们一生只去过一次天安门广场。毕竟这些照片都是回忆。万一有人回来,那也是一笔账。
记者:用什么方式?
高远:我让女儿发微博,没有刻意去找。最近有媒体做视频,也传达了我的愿望。够了。因为我不知道别人的名字,所以我的联系方式没有了,所以我需要联系我才能帮助找到他们。其实我更喜欢给他再拍一张,大概是仪式感吧。
记者:有人找你要照片吗?
高远:去年九月,一个河南农民在微博上找到了我。他说,当他18岁时,他和父亲在天安门广场前拍了一张照片,但他从未收到任何照片。我根据描述查了一下,给他发了几条,其中一条真的是他的。这张照片是90年代拍的,不记得怎么留了,但觉得是巧合。
另外咨询了10多人,下面没有一个提到。太久了,人的外貌变了,游客很难记住是谁拍的。
1.《天安门拍照38年 共计近70万张能绕天安门广场近40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安门拍照38年 共计近70万张能绕天安门广场近40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5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