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声声悠扬婉转的吴侬软语从苏州平江路上的青年旅舍传出,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正为现场来客讲解“黄鳝和苏州传统酱的制作”。记者了解到,这位土生土长的苏州姑娘名叫胡舒宁,在粉墙黛瓦的仓街居住了近30年,身上沾满温柔婉约的江南女子的气息。

­  近10年来,胡舒宁沉浸在苏州方言的研究当中,整理出一套《苏州闲话拼音教程》,目前正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几天前,胡舒宁和她的团队刚刚通过申请,加入了语保志愿者“高校代言人”行列。

­  

缘起于乡愁

­  

大一时去古巴,乡愁令她对苏州话产生别样感情

­  几个月前,苏白学堂开设苏州文化与吴侬软语系列公益讲座,每月举行两次,昨日开讲的“黄鳝和苏州传统酱的制作”是第五期,许多新老苏州人报名来听课,也有无法赶来的粉丝留言建议“全程录制,发布视频”。

­  记者了解到,2015年7月18日,“苏白学堂”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最早推送的是有关苏州的“四时民俗”小知识,胡舒宁想把它打造成“最优秀的苏州话教学与传承平台”。目前微信号定期推送苏州话拼音、文字、词汇的教学内容。

­  胡舒宁出生于1988年,自小在苏州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长大,记者到来时,她身穿粉黄色的汉服,说话轻声细语,透露出水乡女子特有的气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现在基本每天都穿汉服,”胡舒宁告诉记者,2013年在西班牙瓦伦西亚旅游时,被他们的民族节日和民族服饰吸引,回国后自己爱上了汉服,参加了一些苏州汉服活动,记得当时穿着汉服走在路上会引来侧目,但现在仓街附近,已有很多人和她一样,每天身着汉服。

­  “当时网络还不发达,加上和国内有12个小时的时差,和家人联系比较少,呆了几个月后,想家的情绪越来越重,”胡舒宁回忆说,那时候在异国他乡,听到有人说苏州话,内心的震撼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记者了解到,2007年,胡舒宁考上天津的大学,读的是西班牙语专业。作为一名地道的苏州姑娘,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没想到,大一那年,她就获得了去古巴交流学习的机会。为了缓解乡愁,胡舒宁开始搜集和家乡有关的一切资料,其间第一次在“苏州闲话网”系统地接触到苏州话的知识。同时,也在这个学习了解苏州话的平台上,结识了一群吴侬软语爱好者,彼此通过QQ群、贴吧来联系,定期更新、互动。

1.《苏州的拼音 85后姑娘写了套“苏州话拼音教材”:花十年钻研,缘于乡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苏州的拼音 85后姑娘写了套“苏州话拼音教材”:花十年钻研,缘于乡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6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