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页2、师说翻译

近日,2018年高考必背古诗词已经正式公布,2018年比2017年新增8篇古诗词。其中,《师说》就是新增篇数。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学习他呢?今儿本栏目小编就带领同学们好好学习一下师说原文及注释翻译。

古之学者[1]必有师。师者[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3],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终不解矣。生乎吾前[5],其闻[6]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是故[10]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12],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8]。是故圣益圣[19],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焉,惑矣[21]。彼童子之师[2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25],或不焉,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巫医[27]乐师百工[28]之人,不耻相师[29]。士大夫之族[30],曰师曰弟子云者[31],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2]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33],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34]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35]不齿[36],今其智乃[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

圣人无常师[39]。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师襄[42]、老聃[43]。郯子之徒[44],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45],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49]皆通习之,不拘于时[50],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51],作《师说》以贻[52]之。

1、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知,懂得。

4、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6、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

7、从而师之:跟从,拜他为老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

8、吾师道也:我学习道理。师,用做动词。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独。

10、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13、师道:从师的传统。即上文所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14、出人:超出于众人之上。

15、犹且:尚且。

16、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17、下:不如,名作动。

18、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以……为耻

1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20、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

21、惑矣:糊涂啊!

22、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老师。

2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教给他书,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习,使……学习。其,指书。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的教学。

24、句读之不知:不知断句风逗。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相同。之,提宾标志。

25、或师焉,或不焉: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不,通“否”。

26、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却丢了大的。遗,丢弃,放弃。

27、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28、百工:各种手艺。

29、相师:拜别人为师。

30、族:类。

31、曰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

32、年相若:年岁相近。

3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足,可,够得上。盛,高大。谀,谄媚。

34、复:恢复。

35、君子:即上文的“士大夫之族”。

36、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37、乃:竟,竟然。

38、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难道,表反问。欤,语气词,表感叹。

39、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

40、郯子:春秋时郯国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

41、苌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42、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

43、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聃是老子的字。

44、之徒:这类。

4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论语·述而》原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6、不必:不一定。

47、术业有专攻:在业务上各有自己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48、李氏子蟠:李家的孩子名蟠。李蟠,韩愈的弟子,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

4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的学习了。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乐》已失传,此为古说。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通,普遍。

50、不拘于时: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不良风气的束缚。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51、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嘉:赞许,嘉奖。

52、贻:赠送,赠予。

1.《不拘于时翻译 高二语文第11课 师说原文及注释翻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不拘于时翻译 高二语文第11课 师说原文及注释翻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1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