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亿人的狂欢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高中的16岁选手吴亦舒夺冠。据央视数据,该节目全部10期累计观众达11.63亿。
为什么几千年前的诗歌会引起今天人们的浓厚兴趣?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走上复兴之路?
炽热的“诗心”
成就计划很“火”
“这个节目最深的原因是中国人还有一颗不朽的‘诗心’。”节目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孟曼说,诗歌是中国人最古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一部中国诗歌史不仅是中华文明在语言和文字上的浓缩精华,也是中国人几千年精神面貌的展示。
这次“中国诗歌大会”的诗歌选登,从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开始,包括楚辞、韩伟六朝诗、唐颂诗、明清诗,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跨越千年。
从《关雎·江州》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尴尬》的追寻;从“东临碣石看海”的志向,到隐士“远离内心”的浪漫爱情;从“黄河之水如何移出苍天”的盛唐气象,到“人比黄花还瘦”的婉约缠绵。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被这些代代相传的无限诗篇滋养着。
媒体研究员金志伟表示,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歌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这构成了中国诗歌会大众化传播的社会基础。事实上,这位选手已经表明诗歌锻造了他们的精神。冠军吴亦舒说苏轼“可以根据生活情况调整心态”,读东坡诗会让人心情舒畅。不知不觉间,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给了她嘲笑各种人生挑战的勇气。玩家陈摩尔说,古诗中的人性和历史内容可以反映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给你一些指导,让你面对挫折。“如何在情绪起伏时练习自己,喜欢书法。是修身养性的媒介。”
在2月1日播出的节目中,吴亦舒在《飞花令》中演唱了带有“月”字的诗句,并被提醒诗句重复。她脱口而出《诗经·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郁,九月在家,十月在我床下。”孟曼马上评论道:“诗的真善美渗透到她的内心。吴的谦逊不是假的,但诗在她心里。她平静地站在那里,诗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诗与自我中国’。”
我期待这场演出展现出越来越丰富的文化魅力
虽然这个节目很受欢迎,但许多人对这个节目的方式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我觉得古诗很好。“不过,诗不错,读起来也有味道。真的喜欢背也没关系。我其实希望你能自己创作,但请不要像游戏一样背。”音乐家三水在其微信官方账号上的节目中表达了自己对“背诵”古诗词的看法。
这个观点并不关键。有个节目叫《填空:风吹()花满香,吴季压酒劝顾客“品尝”。正确答案是“柳”,但为什么是柳花而不是杏花和桃花呢?然而,专家的一些评论并没有揭示这首诗的奥秘。
北京四中语文老师王认为,诗词大会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竞赛节目,其受欢迎程度与该节目“好汉”式的设置有很大关系,主要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和记忆。对于诗歌文化的传播,“还有空的节目在继续完善。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学会欣赏和理解意义和美好。”
孟曼认为,作为一个电视竞技节目,背诗“大会”没有问题。在诗歌重新出现的阶段穿越记忆去检验创作,就像学步前的奔跑。没有意义,行不通,对创作的评价缺乏客观标准。
北师大文学院讲师谢衍也建议,下一季可以改变简单的死记硬背方式,而是考理解、复习甚至文化史的综合知识,让复习老师用诗歌作为讲述历史、传播文化的入门。
其实节目也时不时的涉猎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如节目嘉宾、南京师范大学学院教授李博对诗人宋的辩证判断。他的一个侄子,刘希夷,写得非常好“一代悲伤的白头翁”。其中,“岁岁花相似,岁岁人不同”成了一句名言,于是他想偷着用。如果他的侄子宋不同意,就把它埋在麻袋里。宋虽然把的诗《现在临近我村,遇见人,我一个问题都不敢问》写得很好,但他的人品还不够好。"
“今天我们读了一千多年的诗,不仅仅是为了能背会写,能雕舟求剑,更重要的是要去体验那些诗,去碰撞古人的生活情感,进而提升自己的修养。”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说。
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中国诗歌大会”后,许多人对古诗词能否成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寄予厚望,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赛季节目亚军、“汉字听写大会”和“汉语成语大会”双料冠军彭敏认为,在经历了这种兴奋之后,诗歌可能仍然会回到一种相对边缘的状态,因为中国古典诗歌风格的边缘化使得古诗词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竞争首先是一个噱头,但只要传播力量足够广泛,一定会有一些影响转化为诗歌和传统文化复兴的因素。相对于现代诗歌,大众对古典诗歌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专家指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体现。因此,应该增加诗歌等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
事实上,春节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通知,开展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程,贯穿全国教育,以中小学教室和教材为重点。短期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王认为,将传统文化纳入教育评价体系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她希望学生不仅要考察知识点和记忆,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希望优秀的学者能以简单的方式做一些传统文化的普及,让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在当代社会传播。”
孟曼指出,当以诗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时,要注意逐步为孩子建立一套传统文化体系,而不是这学期让孩子背《卖炭翁》,下学期让孩子学《琵琶行》,两者没有关系。在古代,对孩子的教育是“很有学问的,任何阶段读什么都有详细系统的安排。绝非简单的“四书五经”可以概括。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是太碎片化了。”
上海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何春秋认为,如果诗歌教学只停留在临摹和口译上,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学校正在探索将诗歌揭示的传统文化知识串联起来。”比如诗词大会上有一句话,‘老王谢堂颜倩’,出自刘禹锡的《武夷巷》,课本上也有。虽然要求只是诵经,但我们会给孩子讲解魏晋氏族制度,读诗讲史,把古诗变成小故事。孩子们突然理解并记住了这首著名的诗。”据新华社报道
1.《《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这么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这么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14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