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称楞严经住持多罗宝经或入楞严经。“楞严山”是指楞严山,位于印度半岛南端的锡兰岛,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据说是释迦牟尼传楞严经的地方。《楞严经》就是佛在这座山上所传的宝经。经书偏重理论研究和哲学解释,基本思路是强调“三界唯心”,即宇宙万物都是假的、不真实的,只能从内心去看。认知的对象不在客观世界,而在主观内心。众生皆有佛性,皆可解脱。摆脱这种状态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练习六度,尤其是冥想的六度之一。经典中的禅有四种:愚者修行的禅、义者遵守的禅、如禅爬的禅、如来的禅。其中如来禅备受推崇,相信如来禅能真正进入如来的境地。一个人的心是纯净的,没有烦恼的,是顿悟,这个心就是佛。所以认为如来禅是领悟佛的内在状态的最高禅法。进入这种禅定,就能进入佛的境界,达到宇宙人生。
《楞严经》梵文最早形成于古印度笈多王朝(公元4-6世纪),属于中期大乘佛教经典之一。公元5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有四个流行的中文版本:北凉昙无谶译《楞严经》四卷,现已失传;南朝元嘉二年(公元443年),我请那巴卓翻译《楞严经》四卷阿宝多罗宝经,至今犹存;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菩提六枝译《入楞严经》,十卷,今存;在唐久预见的第一年(公元700年),实叉难陀将大乘翻译成《楞严经》,这部经由七卷组成,一直保存到今天。
《楞严经》对中国佛教影响很大,是禅宗和法象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据说禅宗始祖菩提达摩所传的禅法,以《楞严经》为宗旨,将此经传授给弟子惠科,告诫慧云柯:“吾见汉地,唯此经,仁者行之,自得也。”在惠科及其弟子的推动下,专门研究《楞严经》的楞严法师逐渐形成,是禅宗的开创者。
在中国绘画史上,根据《楞严经》画卷的变化,唯一的文字记载见于新敦煌遗书《六祖坛经》,上载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当时禅宗五祖邀请宫廷画师吕真到黄梅县凤茅山寺准备作画“乔装楞严经,画五祖大师教砂锅,以通俗子孙作记”。陆震在现场参观了寺庙的墙壁,并计划第二天写作。但那一夜,沈绣和尚在楞严咒的墙上,乔装写下了“菩提树,心如镜台,勤擦,无粉尘”这句话,画就完成了。唐代梁静寺的墙壁上是否画有《楞严经》的变化,不得而知。
楞严经的标题
此表摘自实叉难陀译《大乘成楞严经》卷一,说明壁画是按《大乘成楞严经》绘制的。书法是当时敦煌地区流行的一种经书形式,至今仍清晰珍贵。
五代莫高窟第61窟南壁
龙宫▲
释迦牟尼佛是龙宫里的海龙王。龙宫四周绘有龙头和龙夫人,画面十分传神。下层墨书单的标题:“主住在海里,第七天。然后走出龙宫,安详地升到此岸。”
五代莫高窟第61窟南壁
知识库
★六度
是指从生与死的侧面到达涅槃彼岸的六种方法或途径,是大乘佛教修行的主要内容。包括给予、持戒、隐忍、勤奋、决心和智慧。付出就是付出,付出就是付出。持戒,就是守德或守好行。忍耐就是在愤怒或侮辱面前保持同情。勤奋是应该做的,应该勤勤恳恳地去做。就是排除杂念,锻炼意志,关注众生利益。智慧就是广泛研究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和技术。
这个平台旨在传播佛教的正能量,带领大家从佛事、僧传、佛经中了解中国千年佛教文化。本文来源于敦煌禅宗经典故事解读。
感谢大家看了这篇文章,喜欢我的请关注我,阿弥陀佛!
1.《楞伽经 《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楞伽经 《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16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