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认真

  明·陆灼《艾子后语》

  艾子到郊外出游,两个弟子跟着他,一个名字叫“通”,另一个名字叫“执”。艾子感到口渴,便派执到村舍去要喝的。田舍中有个老者迎着门坐在那里看书,执上前行过礼,说明来意。老者指着书上一个 “真”字问道:“你若认识这个字,我就给你喝的。”执说:“这是‘真’字。”老者听了很生气,不给他喝的。执只好回去告诉艾子。艾子说:“执不懂变通,还是通去吧。”通见了老者,老者又像问执那样问他。通说:“这是‘直’‘八’两个字。”老者很高兴,把家里酿造的最好的酒拿出来给了他。艾子喝了之后觉得很可口,说:“通真是聪明!如果像执那样‘认真’,一点喝的也没有!”

  兄弟争雁

  明·刘元卿《贤奕编》

  有一个人看到大雁飞来,连忙拿弓箭去射,一边拉弓,一边自言自语道:“射下来就煮了吃。”在他旁边的弟弟听了急忙说:“鹅是煮了好吃,大雁却是烤了好吃!”这个人就放下弓箭,与弟弟争论起来。兄弟俩争执不休,就去请社伯评理。社伯告诉他们可以大雁平分成两半,煮一半烤一半,他们都同意了。等他们再回去找大雁时,大雁早就飞得不见踪影了。

  按图索骥

  明·杨慎《艺林伐山》

  伯乐的《相马经》上有这样描述千里马的话:“额头高高隆起,双眼像铜钱一样又大又圆,蹄子又大又端正。”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看见一只很大的癞蛤蟆,带回来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好马,样子跟您书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还不够端正。”伯乐又好气又好笑,说:“可惜你找的这匹马只喜欢跳,不能驾车。”

  翠鸟移巢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翠鸟为了避免灾祸,开始时往往把它的巢筑得很高。小鸟孵化出来以后,翠鸟非常喜爱它们,生怕它们不小心掉下来摔坏,就把鸟巢移低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疼爱它们了,把鸟巢移得更低。这样,人们轻而易举地就把小翠鸟捉走了。

  纪昌射箭

  甘绳是古代射箭的能手。他射箭的技艺十分高超,只要他一拉满弓射箭,林间的野兽就中射而倒,天上的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

  甘绳有一位学生叫飞卫,他跟着 甘绳学射箭。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超过了他的老师。

  后来,有个名叫纪昌的人,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飞卫对纪昌说:“你真的要跟我学射箭马?那你先学习注视目标不眨眼睛,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妻子织布时穿梭不停的梭子。纪昌就这样每天坚持练习,一天都不间断。两年后,即使将一把锥子的尖端刺到眼眶边,他的双眼也能一眨不眨。

  纪昌来到老师飞卫那里,向他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飞卫听完后,说:“这还不够,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等你练到能把一个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一个细微的东西看得非常清楚之后,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回到家里,用一根牛尾巴上的细毛栓着一只虱子,然后悬挂在窗口。他每天面向南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吊在牛毛小面的小虱子。过了一百天,纪昌眼里看到的虱子渐渐地变大了,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三年之后,看见虱子就像车轮一样大。再看别的东西,竟如小山一般。

  于是他用燕国所产的角做成弓;用楚国的竹子做成箭来射它,箭头正好穿过虱子的中心,牛尾毛竟没有断。

  纪昌把这一情况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拍着胸脯,说:“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曹刿论战

  战国时期,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鲁国有一位谋士叫曹刿,他请求见鲁庄公,要参加对齐国的战争。曹刿的同乡说:“享受俸禄的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曹刿说:“这些高官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因此他来到王宫要求觐见。

  曹刿见到了鲁庄公,问道:“请问大王凭什么条件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都不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每个人,百姓不会因此服从您。”

  鲁庄公说:“祭祀时用的牛羊祭品,我都详细地禀报给神灵,没有半点不诚实。”

  曹刿笑笑说:“小的信用不能让神信任,神不会为此降福于您。”

  鲁庄公想了想,说:“对待百姓们的大小案件,虽然我无法一一明察,但总是尽量按事实和情理来处理。”

  曹刿这才点头说:“这是您忠于职守的表现,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作战。如果开战,请让我跟随您一起去吧!”

  于是,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双方军队摆开阵列。鲁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击了三次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军了。”这时鲁国的士兵如猛虎下山,英勇无敌,齐军被打得大败。

  鲁庄公要下令乘胜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了车,认真察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然后又登上车,扶着车前的横木仔细远望齐军的队形,最后说:“可以了。”于是鲁军乘胜追击齐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得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主要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待到第三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齐军三次击鼓后,勇气已尽,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我们能战胜他们。刚才大王下令追击时,我恐怕有埋伏,于是便仔细观察。我看齐军战车车轮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东倒西歪,所以才让您下令追击他们。”

  【说明】在这则寓言中,齐强鲁弱,但曹刿通过认真调查,仔细分析,针对每种情况作出相应的对策,终于使小国战胜了大国。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1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