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又出幺蛾子了。
拍了一部关于偷窥者的纪录片。
重点是,这货坚决拒绝偷窥狂这个称呼,坚称自己是一名伟大而光荣的“社会调查员”...
那我这种好吃懒做的吃货,岂不可以自居“社会试吃专家”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官姐的手,还是不争气地打开了电影。
想看看他到底拍到了啥——
《偷窥者》
说到底,偷窥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欲望。
大师希区柯克的《后窗》,就是一个例证。
偷窥可以带来刺激、紧张、悬疑感。
据调查研究,大多数男人有偷窥欲,而女人作为一个喜欢被欣赏的物种,往往也很享受被偷窥的感觉。
在希区柯克的另一部作品《惊魂记》中,也有一个偷窥者,还是个旅店老板。
借老鼠洞一般的小口,贪婪地觊觎着别人的隐私和性事。
这部《偷窥者》的主人公 ,是一个以探索人心的名义,去偷窥的人。
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我虽然有点古怪,但却无私也无害。
这个男人叫杰拉德·福斯,开了一家廉价的motel。
他买下这家旅馆没别的目的,就是偷窥客人啪啪啪。
而且这项“事业”,他一做就是好多年。
要说杰拉德,真是个猛人儿。
他的偷窥视角,是俯视的全局视角,宛如一个上帝。
这让偷窥这件有点不光彩的事儿,有了另一种层面上的解读。
在他童年,曾有对小姨的偷窥经历,这是他匮乏性启蒙中浓墨重彩的一面。
可以分析,在他的心底里偷窥可能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反而是打开他欲望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他觉得,自己是在做一项实验性的创举。
因为人们的一举一动落在上帝眼中,就是没有个人隐私可言的。
也就是说,只有上帝的偷窥,才是天然正义的。
每年,他平静地观看2000-3000人啪啪,姿势重复,单调无趣。
虽然偶尔会有一些同性、群P之类的精彩节目,但他本人的参与感是很低的。
毕竟不能出声儿嘛,让人发现了要挨揍...
就这样,他整整坚持了近30年,风雨无阻,无年节假。
这是怎样一种精神?简直是佛系淫魔了。
那他在观察别人床战的时候,都在关心什么呢?
比如因为工作压力,而忽略前戏的丈夫...
或者五十多岁的老夫老妻,妻子在一个清晨把丈夫口醒...
还有一些非常离奇的谋杀案件之类的记载...
总之,他在观战的同时,总是要对被观察者展开一些思考的。
而且,杰拉德把这一切记录在一本日记里,事无巨细。
从房客的形貌年纪、性格特征,到他们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
包括夫妻之间的情感关系与性爱和谐度,一一记录在案。
他的日记,还分析和见证了很多有关伦理道德、是非黑白的颠覆故事。
人们为了钱,为了生存压力,可能会做出很多荒唐又无奈的事情。
大有一种看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佛系既视感。
杰拉德很关心人们在性爱中,体现出的人性。
张扬奔放的性爱,萎靡潦草的性爱,代表着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不同情感。
杰拉德的记录越来越多,他决定把这些严肃的社会学素材提供给专门人才,也算是为社会做贡献。
这个人叫盖伊·特雷斯,当时的他刚刚出版了自己的新书《邻居之妻》,然后就收到了杰拉德的邀请信,请他以专家的身份来点评一下自己的偷窥大业。
非虚构类纪实文学作家盖伊·特雷斯
他们对性爱行为的研究方向,大体一致,这也是两人有共同语言的基础。
但区别是,特雷斯的研究得到了被采访人的准许,而杰拉德干的事儿,实在不光彩。
这个时期的杰拉德,对此也有羞愧的感受。
因此他拒绝了特雷斯用他的真名来写这段故事的提议。
后来这个老板的故事,被特雷斯以《偷窥者的汽车旅馆》为题发表在著名杂志《纽约客》。
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故事的主人公杰拉德与特雷斯一同,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道德审判。
两人在这场盛大的争议中,还建下了一段兄弟般真挚的友谊。
但成名后的杰拉德却有些后悔和恐慌。
毕竟他在做一件“偷窥”这样见不得光的勾当。
所以,他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这是一项严肃的社会实验,而不是猥琐的偷窥。
——他,才不是一个天生的变态者!
因此,杰拉德进一步将这样的恐慌演变成了一种责怪。
他觉得特雷斯的出现不是一件好事,将自己的生活拖垮到近乎毁灭。
而且,他还觉得特雷斯只是想利用自己出名。
事实上,特雷斯的人生,也因为这个大胆故事被彻底改变了。
因为杰拉德的日记中,存在很多被质疑为虚构的内容。
特雷斯作为记者的严谨性,因此受到巨大质疑。
他以这个故事为原型编写的书,被认为是本极不专业的辣鸡。
这几乎让特雷斯声名扫地。
纪录片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以第三双眼睛记录下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
由于旅馆被拆除,两个当事人也都到了古稀之年,很多事情很难再被考证。
但这个故事,却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戏剧题材。
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本来就有两个视角,一就是影片人物的参与者,二就是作为另一个偷窥者的形象出现。
《偷窥者》的视角,就是第二种。
因此,整片也就出现了一种很有趣的三层结构。
杰拉德偷窥着客人,特雷斯探究着杰拉德,观众跟随镜头审视着一切。
在纪录片的情绪表达中,可以看出对杰拉德和特雷斯有着较为友好的倾向。
一个是受争议的道德记录者,另一个是严肃的新闻调查员。
这样的倾向,让这片显得过于讨好当事人。
也失去了一些让观众展开讨论的空间,更丧失了三重结构本身独有的特性和优势。
但无论如何,片中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充满矛盾又自相融洽的主角,又有这样一段离奇曲折的后续。
怎么说,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下。
1.《电影《偷窃者》主角原型真人真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电影《偷窃者》主角原型真人真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28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