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乡亲们在湘阴县和龙湖镇东风村水产养殖基地钓小龙虾。记者徐兴社
记者吴小华·周倜
通讯员易和平梁军
9月8日,湘阴县和龙湖镇东风村,阳光明媚,秋风阵阵。沿着村里的“老险路”行驶,车轮发出的轻微吱吱声相当悦耳。在路的一边,有一个统一的农舍。以前农家是几千亩的米虾养殖基地,晚稻生长旺盛;在路的另一边,有一条直沟。以前沟里是大面积种植水稻和藕的基地。
湘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村助队队长、一秘胡伟告诉记者,这条路分两期修建,各方集资近200万元。第一,拓宽;之后“白改黑”,安装路灯。全长2.2公里,是东风村形象路,美丽乡村示范路。
东风村东南邻湘江,东北距和龙湖仅三四公里。2017年由心悦村和老寨口村合并而成。该村党支部书记万瑶介绍说,东风村有3600多人口,共有934户。有67户234人的贫困户和4户13人的未脱贫户。他说,这四个家庭到今年年底一定会脱贫。
她前面的农家女蒋锡纯和儿子雍梦麟智力残疾。她是湘阴县县长李振江的帮助对象。蒋锡纯有养母猪的经验。李振江出钱养了四头宁乡母仔猪,给江希春喂了两次。江希春在村里的光伏电站试点交不出三万多。李振江再次帮忙,并与一家有爱心的公司沟通解决费用问题。今年4月,专案组帮助永梦林找到了一份每月800元的打扫村庄的工作。说到这些,蒋锡纯的眼睛是雪亮的。
东风村是典型的湖区种植村。“90后”村委会成员魏昱表示:“该村重点发展水稻、对虾养殖、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先后成立了八个专业合作社和一个休闲农场,引进了一家市级龙头企业。”王北魁是洪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他们举办了一个小组,转让了该村1300多亩土地,以建立一个水稻和虾养殖业的示范基地。加上该村几户大户转让的1100亩土地,稻虾养殖占东风村土地的一半。
蒋立新是东风村第一个从事米虾养殖的人。他介绍说,种水稻养虾,每亩可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值得大力推广。他是湘阴县稻虾综合养殖协会会员,贺龙湖镇分会会长。他的目标是带动村民大力发展水稻和对虾养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出让土地,在基地工作可以获得固定收入,但外出打工仍然是东风村大多数人的选择。令人欣慰的是,在过去的两年里,相当多的年轻村民选择回家创业。“70后”姚笛成立晨宇农业合作社,投资300多万,转让田地100多亩,种植藕,打造“湖湘藕”品牌。
张丹和80后杨乐共同承包了月子湾,村里的一个大鱼塘,是1964年大洪水冲刷出来的一个大水洞,占地105亩。洞底与银河相连,水质清澈,适合养殖三文鱼、鲈鱼等特种鱼类。
一点一滴的努力带来了一天又一天的变化。东风村通过出租老村部,出租公共水域,建设光伏电站,一年赚了10万,各项工作在龙湖镇名列前茅。说起这几年的帮扶工作,胡伟感慨万千:“回忆第一次去贫困户,对方很不耐烦,挥挥手说:“别来了,尽量形式主义...现在,每家每户都受到芝麻、豆子和茶的迎接,这赢得了他们的充分信任。这一切,都值得!"
■记者笔记
因地制宜,致富之本
吴小华·周倜
提起和龙湖,我就想起民间谚语“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花,闻螃蟹来……”和龙湖蟹在岳阳和长沙、株洲、湘潭“出名”。
东风村位于和龙湖中心区域,扶贫产业“靠近”和龙湖蟹似乎是合理的。但当我们来到东风村,问螃蟹是不是产业发展的亮点,答案是:“我们只生产虾,基本不生产螃蟹。”
了解了故事之后,记者深感欣慰。东风村的虾藕是传统优势项目,能力强,经验丰富。在此基础上拓展产业链,确实是明智之举。
做好脱贫工作,需要时间,需要地段,需要和谐。在一些地方,发展扶贫产业和促进农村振兴毫无头绪。在某些地方,简单的模仿很难持续...只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和方法策略,才是致富的基础。
最初发表于""
1.《胜利决战 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鹤龙一色秋 醉在“东风”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胜利决战 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鹤龙一色秋 醉在“东风”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2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