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里的状元塑像。
温州科举学院展览馆状元雕像。
“温州师范学堂”标志墙。
“温州师范学校”的标志墙。
王木亭。
王静音。
一块有孙诒让字迹的牌匾。禅街温州八中门口有一个新的温州科举学院展厅,参观者络绎不绝。进入博物馆,《Windos是东南最好的》这本书向观众揭示了展厅的主题。展览突出了宋代温州科举繁荣的特点和原因,立体展示了古代温州科举文化的概貌。
作者一生从事教育工作。10月17日,《温州日报》发表了《禅街的过去与现在》一文,介绍了禅街的人文历史和学术殿堂。最近参观完科举博物馆,写了一篇关于温州科举及其选材展览的文章作为补充。
温多斯是东南部最多的
南宋学者甄修德在少监学士徐公墓志铭中写道:“文道是东南最好的。”
温州科举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地位都很高。据1998年版《温州市志》记载,隋至清朝,温州文科状元7人,探花第二名8人,学者1583人。其中永嘉636人,瑞安298人,苍南268人,乐清177人,平阳124人,泰顺58人,文成15人,玉环7人。按朝代划分,唐朝有7位,宋朝有1371位,元朝有12位,明朝有148位,清朝有45位。宋代进士人数占温州进士总数的88.31%,居全国第二,仅次于福州。七个文科状元,宋朝六个,明朝一个。
据温州教育史馆研究统计,宋代全国文学冠军118人,其中浙江籍30人,占全国总数的25.4%,居全国第一;温州有6人,占全省总数的20%,居全省第一。
据《温州教育志》记载,温州第一个读书人是隋朝的叶公贵。他是永嘉人,隋大业年间第一个了解政事,后贬官至广南。其次,子叶源于唐朝进士、开国元勋、华东名将。隋末招近千人去李渊。后来唐太宗远征朝鲜,单骑冲锋,舍身报国,贬谪武义侯,封忠义于天后朝。
瑞安曹村被誉为“中国学者第一村”。温州电大的陆《温州瑞安曹村士人数量考》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七年至明永乐年间,曹村共有士人82人。其中甲科进士26人,武技进士3人,专戏进士30人。南宋学者80人,元明各1人。曹村文人中,曹、曹淑媛、和是第一代第四人。还有八对父子,八对同年毕业。
吴壮源故里平阳
温州历代军事进士393人。其中宋代有292人,占全省498人总数的58.6%,居全省第一。平阳有军事学者294人,占全市总数的74.8%。南宋平阳,武状元16人,武士276人。平阳因吴进士众多、时间集中而有“吴状元之乡”的美誉。为什么南宋平阳武举兴盛?
第一,经济繁荣,是移民的天堂。平阳位于东海之滨,气候宜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物产丰富,发展广阔空,是移民的理想天堂。南宋时,平阳县占温州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鳌江横贯境内,南麂岛是浙江最好的渔场之一,肥沃的万泉平原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使平阳成为鱼米之乡。宋朝时期,大量人口南迁。短短33年,平阳人口翻了一番。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为吴剧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第二,武风源远流长。平阳人自古忠勇,民风浓厚,习武盛行,在温州被誉为“拳窝”。唐会昌年间,朝廷禁佛,大量僧人投靠平阳。五代时期,中国南方的雁荡山周围修建了寺院,吸引了许多僧侣,其中许多人精通武术,为南拳的普及做出了贡献。北宋时,为了禁止海商非法贸易,当地政府招募壮士组成军队,设置栅栏防御海盗和外国土匪。士兵的本土化形成了浓厚的军事风气。南宋时期,大量北方武术大师移民平阳,城乡兼修武术,为平阳武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是学风兴盛,文武双全。在平阳历史上,除了习武之外,还十分重视学习汉语。陈靖邦、陈兄弟二人,北宋时期曾在程颐任职。他们创办了汇文书院,教书、讲学,平阳的文风开始兴盛。南宋时期,大量北方社会文化精英南迁平阳,促进了平阳学风的繁荣,产生了大批人才。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和成长了一大批既有技能又有智慧的人才。平阳很多武林盟主,除了武功高强,还能写出好诗。
科举馆可以补充
突出温州审判学院的主题。看展厅的图片和实物,温州审判所的布局太小,入口处只有一个小展板,上面有“重建审判所碑铭”的图片,下面有215字的介绍,没有解说,也没有展品。既然是温州审判学院的展厅,那就要有更大的布局来介绍温州教师会馆的作用和地位。
展示温州科研典型案例。南宋平阳武术特色显著。展厅没有提到状元之乡平阳,塑造了八个状元形象。展厅有《温州历代吴状元名录》和五个吴状元简介,还有一个“吴魁”牌匾图和四个吴鞠考题小图,但还有14个吴状元简介。还有中国进士第一村曹村也是典型。但北宋徐铎有待进一步考证。《温州市志》和《温州教育史馆》确定,温州只有七位文学冠军,不包括他。
此外,“地方办学繁荣”展览中还介绍了浙江最早的付雪之一“温州付雪”,这与史实不符。温州是浙江省最早举办付雪县学的地方,永嘉县学是浙江省最早的付雪,不是其中之一,平阳衡阳学是浙江省最早的县学。图书馆共评选介绍了14位“教育界名人”,但其中有苏、、顾朝浩两位师生院士。两人都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们是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是“教育界名人”。
永嘉学派大师叶适一生致力于教学,南宋温州书院成为温州教育史上第一个高潮。这是南宋科举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加以强调。“温州科举宫廷陈列馆”的题目是孙诒让的手迹集锦,构思非常好。但背面印有孙诒让的名字,并使用印章,会使观众误以为标题是孙诒让亲自题写的。在孙诒让的传记中,他应该被定位为晚清的大学者、经学大师、杰出教育家,他掀起了温州教育史上的第二次办学高潮。
展厅出口处有视频触摸屏,介绍温州百年校庆、医一堂、温州蚕桑学校。这些百年前创办的学校,有的已经倒闭,有的已经合并或者转到其他学校,需要区别对待。据2012年统计,全市百年学校119所,除一所大学和三所中学外,均为小学。一些办学历史最早的小学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书院或舒舒。2007年,浙江省被评为“百年百强名校”,温州中学、瑞安中学、温州二中、温州广昌路小学等12所中小学上榜。
来源:温州日报
张永巴/温翁联芬/照片
1.《瓯海电大 温州科举 南宋鼎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瓯海电大 温州科举 南宋鼎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4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