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南京幸存老兵病逝 李高山到底是谁?

姓名:李高山

性别:男

终年:93岁

去世时间:2018年2月25日

去世原因:病故

身份:亲历南京保卫战抗战老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2017年12月9日,南京市档案馆内,一场诵读“抗战家书”的主题活动正在举行。讲台上,一名身穿绿军装,满头花白的老者,颤巍巍地从轮椅上站起,面朝现场来宾,缓缓抬起右手,敬礼。此时,台下掌声雷动,目睹这一幕,不少人红了眼眶。

这是李高山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生于1925年的李高山,原籍广东茂名,曾为粤军一五四师三营三连勤务兵,参与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中,李高山两次从日军枪口下逃生。此后数十年,作为日军侵华见证者和南京大屠杀亲历者,李高山多次公开宣讲亲身经历,“我做证人最有说服力。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8年2月25日下午6时38分,李高山因病在南京家中离世,享年93岁。至此,最后一名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在宁老兵“归队”。

去世前“眼泪止不住地流”

2018年1月19日,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一处老式居民楼里,93岁的李高山摔了一跤。

李高山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十年,5个子女相继成家、搬走后,老伴成了身边仅有能说上话的人。2015年,相伴66年的老伴撒手离世,当年2月份,脑中风又侵袭了李高山的思维系统。

在儿子李真铭的记忆中,父亲很少说话,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妈妈去世后,爸爸基本不出门,记忆也逐渐产生错乱。”

生命的最后几年,李高山把自己关在家中。除了每天练一会儿“气功”之外,他一遍遍地看报纸、电视,《新闻联播》和《海峡两岸》,李高山每天必看,期期不落。他自己做饭、煲汤,做一手道地的淮扬菜。子女们来探望时,李高山总要亲自下厨,炒上两个菜。

在南京生活了80年,李高山的身上,已经没有多少故乡的印记,他饮食清淡,说话带江南口音,饭前喜欢喝“碧螺春”,每天三顿,活脱脱一个“老南京”。

1925年2月24日,李高山出生于广东茂名的一户农民家庭。因为家境困难,李高山很小时,姐姐就被卖做童养媳。十岁时,父母相继去世,李高山成为孤儿。村中一户人家被“抽丁”,生计无着的李高山,便顶替了参军名额,被编入粤军一五四师三营三连,担任勤务兵。

这一年,李高山12岁。自此,李高山跟着部队从南到北,最后落脚南京。南京市区一栋旧公房,成了李高山大半辈子的栖息地。

摔倒后的当天,李高山就被子女送到江苏省中医院抢救,并很快转到重症监护室。前后1个月的治疗,并没有取得实质效果,医生建议出院护理。

对于年事已高的李高山,这次摔倒是毁灭性的。盆骨的骨折和肺部感染,引发呼吸道和心脏功能衰竭。2018年2月25日下午6时38分,李高山在家中停止呼吸。

李真铭记得,父亲去世前,将一家人叫到床前。此时,李高山已经无法出声,但是“眼泪止不住地流”。李真铭觉得,父亲一定想起了那些死在南京城内的同乡、战友,“他的身上,背负了太多东西。”

日军枪口下两次死里逃生

李高山曾经两次从日军的枪口下逃生。尸体、瓦砾,时常在梦魇中出现。终其一生,李高山没有走出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李高山所在部队,奉命到上海接防。由于铁轨被炸毁,李高山与战友一道,从苏州步行至上海。赶到上海后,战斗已经结束,第一五四师与原驻上海的部队一起,沿着铁路线,向南京方向撤退。

2017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高山用“屈辱”形容这段行军之路,“从上海到南京,(被日军)追着,走一路打一路,没法还手。”

李高山到达南京时,已经是12月12日。侵华日军步步紧逼,由东向西进入南京城。次日,南京沦陷。12月13日城陷当天,李高山所部在南京下关江边,被日军缴械。

徒步行军,疲劳奔波,缴械后的第一五四师,成为日军的“肉靶”。77年后,12月13日这一天,被定为中国的国家公祭日。

那时的李高山,与数百名战友一道,被日军反绑手臂,押到八字山公馆一栋洋房内,“一个挨一个站在房子里”。到晚九点钟左右,日军突然用机枪从窗口向房内扫射,“大部分人被当场打死。我被战友挡在身后,幸免于难。”李高山曾自述。

这是李高山的第一次死里逃生。十多名未被屠杀的战友,奋力从二楼阳台跳下逃生。有人腿被摔断,随后被赶来的日军杀害。李高山与另外五人趁着夜色,翻到一栋楼房的屋顶。由于担心被发现,六个人在屋顶躲了五天五夜,滴水未进。最终,住在对面楼房的日军发现了他们,六个人被从屋顶带下,押到一处水塘前,排成一列。“绑了一天不给吃,小便要鞠躬,不让互相说话,都绑起来。”之后,枪声响起,五个人相继倒下。

李真铭说,父亲生前多次提起这一幕,“每次都红了眼眶,然后哽咽。”李高山告诉儿子,集体屠杀地后面有一条小道,“我排最后一个,打第一个我就跑了,那个地方有一个转弯,日本兵没有追。”

这一幕,日后被改编进影片《南京!南京!》中,时年13岁的李高山,成为电影中“小豆子”的原型人物之一。

这是李高山的第二次亡命之旅,他没有成为罹难的三十万分之一。此时的南京城内,早已是尸横遍野,血流漂杵。这一天,南京大屠杀的死亡大幕,正在拉开。

最后“归队”的抗战老兵

一起从广东北上抗日的同乡,几乎全部死于大屠杀中,晚年的李高山,时常对着儿子李真铭垂泪。

浑身是血的李高山,被南京城内的一户家庭收留。换下军装后,李高山进入位于宁海路的难民营。此后,李高山被一户周姓人家收为养子,跟着养父母一道做面点师傅。1954年,李高山进入南京粮油食品厂工作,直到1985年退休。

在南京安定下来后,李高山多次向广东老家写信,希望得到姐姐的消息。由于地址记不清,家书往往又被退回。最终,在一位邮递员的帮助下,李高山得以与姐姐恢复通信。1985年,离家近50年之后,李高山姐弟在茂名老家团聚。按照李真铭的说法,姐弟两人“已经互相听不懂对方的口音”。

退休后,李高山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织的各种展览、讲座的积极参与者。作为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时常赴各地宣讲。1996年起,他多次赴日本参加证言集会,以亲历者的角度讲述日军暴行,“平民的尸体堆到一米多高,日本兵将手榴弹扔进尸堆,看着被炸飞的残肢哈哈大笑。”

2000年12月,一位日本青年听完李高山的宣讲之后,径直下跪,“这不仅是为了当年的行为赔罪,也是为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不知情而请罪。”

“我很遗憾我们当时没能打好这场保卫战。”面对镜头,李高山时常表现出愧疚。当年的战友,已经相继凋零。南京市公安局统计,至2014年,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在宁老兵中,程云和骆中洋相继去世,李高山成为最后一名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在宁老兵。

93周岁生日的第二天,李高山“归队”。

“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现在要和平,不要战争。”

1.《南京幸存老兵病逝 李高山到底是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南京幸存老兵病逝 李高山到底是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80703.html

上一篇

苏炳添获得四连冠 表现惊艳让人佩服

下一篇

端午节去哪里玩 端午去哪玩?湖南最全景区活动在这里!

穿日军服遗址拍照 背后真相简直太可恶了

穿日军服遗址拍照 背后真相简直太可恶了

近日,网友“@上帝之鹰_5zn”发微博称,有两名男子穿着日军制服,在南京紫金山碉堡前摆造型拍照。“又见身着日本军服的小丑跳梁,拍摄地点是南京的紫金山,在那里拍这个意味着什么,我就不说了,可怜抗日先烈的英灵,被某些不孝的儿孙无情践踏!”图中,两人头戴军帽,其中一男子手持军刀,另一人拿着带刺刀...

风过菜花黄 走读高山|苏宝顶:雪峰之巅的高山植物与人事

  • 风过菜花黄 走读高山|苏宝顶:雪峰之巅的高山植物与人事
  • 风过菜花黄 走读高山|苏宝顶:雪峰之巅的高山植物与人事
  • 风过菜花黄 走读高山|苏宝顶:雪峰之巅的高山植物与人事

绒毛皂荚 走读高山|苏宝顶:雪峰之巅的高山植物与人事

  • 绒毛皂荚 走读高山|苏宝顶:雪峰之巅的高山植物与人事
  • 绒毛皂荚 走读高山|苏宝顶:雪峰之巅的高山植物与人事
  • 绒毛皂荚 走读高山|苏宝顶:雪峰之巅的高山植物与人事

南京9只猫被摔死 到底是怎么死的原因令人痛心

  • 南京9只猫被摔死 到底是怎么死的原因令人痛心
  • 南京9只猫被摔死 到底是怎么死的原因令人痛心
  • 南京9只猫被摔死 到底是怎么死的原因令人痛心
南京高架路段多车追尾 车祸原因实在太惨了

南京高架路段多车追尾 车祸原因实在太惨了

2月2日上午8点多,多名网友爆料,南京江北大道向阳桥高架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多辆车追尾相撞成“叠罗汉”,零件散落一地。当天上午,知情人告诉记者,近11点他赶到现场时,交通已经恢复正常。追尾的六七辆车中,有一辆大巴车,受损很轻,车上人员没受伤;另一辆工程车受损也较小。不过,另外四五辆轿车受损较...

南京融雪盐告急 原因是这样实在太无奈

南京融雪盐告急 原因是这样实在太无奈

与北京市民苦盼下雪而不得相反,南方则是暴雪来得有点猛。温柔的落雪能带来难得一见的美景,但过猛的雨雪交加使民航、铁路、公路普遍受到较大影响,给人们出行也带来了不便。其中,江苏省气象台27日上午7时32分发布暴雪黄色预警,同日9时29分继续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持续大雪导致南京融雪盐告急。26...

有请当事人 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有请当事人》栏目组来天倪律所演播室录制

  • 有请当事人 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有请当事人》栏目组来天倪律所演播室录制
  • 有请当事人 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有请当事人》栏目组来天倪律所演播室录制
  • 有请当事人 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有请当事人》栏目组来天倪律所演播室录制

南京到慈溪高铁班次 最新消息!慈溪高铁有望在2020年开工建设,35分钟至上海虹桥,16分钟到宁波。

  • 南京到慈溪高铁班次 最新消息!慈溪高铁有望在2020年开工建设,35分钟至上海虹桥,16分钟到宁波。
  • 南京到慈溪高铁班次 最新消息!慈溪高铁有望在2020年开工建设,35分钟至上海虹桥,16分钟到宁波。
  • 南京到慈溪高铁班次 最新消息!慈溪高铁有望在2020年开工建设,35分钟至上海虹桥,16分钟到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