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7日晚,瑞幸咖啡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股票代码LK,发行价17美元。以此计算,瑞幸咖啡的市值达到42亿美元,成为2019年以来最大的中国企业在美IpO交易。
瑞幸咖啡的IpO上市也为一众投资机构带来丰厚收益。根据瑞幸咖啡的招股文件,公司董事长陆正耀持股30.53%、CEO钱治亚持股19.68%,Mayer Investments Fund,L.p.持股为12.4%,大钲资本持股为11.9%,愉悦资本持股为6.75%。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曾参投了陆正耀此前创办的公司神州租车和神州优车,在陆正耀与前下属钱治亚的瑞幸咖啡创立之后,刘二海也成为其A、B轮投资人。
刘二海在与腾讯《一线》独家对话时说,最早陆正耀说自己想做咖啡时,还是近10年前的事了,想不到十年之后真的做起了咖啡。
刘二海表示,瑞幸咖啡的发展速度超出自己的想象,自己完全没有想到一年会有2000家店开业,最初投资时也没想到能够这么快能够上市。
谈及自己的投资逻辑,刘二海表示,自己提出了一个中国“新基础设施”的概念,瑞幸咖啡就是“新基础设施”之一。刘二海认为,中国不只是瑞幸咖啡,还会有一批这样的机会,中国新基础设施的完善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包括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快递、云计算和中国制造等等,我认为这都是中国新的基础设施。
以下是刘二海讲述瑞幸咖啡的成长故事:
2008年前后,我和陆总(陆正耀)在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开了一次会,他从加拿大过来,我从芝加哥过去,大家商量一些事。当时主要是讨论神州租车的事情,他拿了一杯咖啡,这个咖啡就是加拿大国民咖啡Tim Hortons,他说这咖啡不错。
陆总当时说,加拿大没多少人喝星巴克,星巴克不行,当时Tim Hortons在加拿大大家都喜欢。他说价钱又便宜,味道又好,这个生意真是好生意。
这话说完了接近十年之后,到了2017年底,陆总又和我说起这个事来,他说你还记得咱们当时说的咖啡吗?我说当然记得。然后他说想支持钱治亚出来做,我说治亚这么能干,当然支持。因为我对治亚非常熟悉,2006年我投资神州的时候,治亚就在那,她做事情特别认真,一板一眼的,规规矩矩的,特别认真,特别具有执行力。我们也都很喜欢,所以都非常熟悉。商量完了,我说那挺好,应该搞一搞。
瑞幸最早那个店就是在神州公司楼下,当时是2017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我们聊完了,他们说你可以去看看我们楼下那个店,当时的第一家店还比较简陋。
第一次聊是在他们公司,后来就开始聊各种投资的事了。这个也是比较顺其自然,其实早年陆总没跟我说他投多少钱,我也没问他要投多少钱。但是他后来跟我聊的时候说,他拿出2亿美金来做,我说挺可以的,说明这个动作挺有决心。当然我们肯定也愿意支持,第一是确实人长期熟悉,第二是咖啡这个事情的逻辑咱们也大致都清楚。
瑞幸团队很多人当年都在神州做过,现在全职转到瑞幸,所以借鉴了很多神州的打法,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谋定而动,就是想清楚,探索,探索,再想,直到想清楚,然后快速扩张发展。
还有就是关于大量人员管理的问题,毕竟几千家咖啡厅,整个公司就是万人的规模,这么多人怎么管呢?那是因为团队过去在神州也有管很多人的经验,包括这些人的培训,教育,形成文化,执行速度,也都得益于过去神州十几年来的成长曲线,从管一两百人,再到几百人到几千人,然后上万人,到现在这个水平。
另外一个我觉得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管理,也是一种借鉴。瑞幸做起来最关键的还是咖啡的质量,而咖啡的质量怎么能保障呢?就是对供应链的管理。这些人过去做服务的,都知道上下游的关系,上游你买车,你不能随便乱买,这需要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敏感度掌握得非常好。到了做咖啡,瑞幸最早就跟世界顶级的供应链合作,包括牛奶、咖啡豆等等,都是世界顶级的。你不跟这些人合作,其实你会有问题,最后肯定做不成,所以说瑞幸高度注重品质,把品质实际上放到第一位,供应链做到最好。
由于团队的执行力,瑞幸的发展速度比我们想的快,我其实没有想到一年会有2000家店开业,我当时觉得一年能有个1000多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中国开店,这么快的速度其实是不容易的。我觉得这个扩张速度比我们原来的执行力还要强。另外一个我们当时也没有预计,尤其是去年上半年我们投资的时候,也没有说我们2018年投资,2019年就上市,根本没想过。这其实都是在慢慢发展过程中看各种各样的情形来做的决策,并不是一定说要在这个时候上市。
瑞幸发展很快,另一方面是外界对它的误解很多。有人说它烧钱,很简单的道理,你今天要想是卖油条,明天就可以挣钱,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但是这油条是不是个值得咱们去投资,这未必。我们投资人给瑞幸钱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它不需要这么钱,再给它钱干嘛,给它钱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花钱吗?现代商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那就是没有人不知道利润的重要性,但是如果痴迷于当前的利润是多少,公司值多少钱,那就像咱们的股票一样,你就永远待在这。
要是从一般的理解来讲,企业不赚钱,那算什么好企业呢?这句话应该把它改一改,企业如果常年不赚钱,或永远不赚钱,那肯定就不是好企业。但是企业当前很赚钱,也未必是啥好企业。如果说那样的话,为什么当前很赚钱的企业,一些商业银行,只能获得不到十倍的pE呢?所以我觉得最基础的观念如果不改变,你脑子里如果老想着今天必须赚钱,那是不行的。你是看的更长远,还是看的更加当前,这是本质区别。
比如说星巴克,它就基于老的基础设施,它吸引人,必须靠人走到这,人不到还不行。但是瑞幸通过线上进行集合,相对来讲,咱们能把更广阔的人群集中到这,非常近的客户可自提,远一点的配送,咱们的密度可以做到星巴克的多少倍?
有人说星巴克卖30元,瑞幸卖十五六元凭什么赚钱。实际上,你如果不把它的成本结构分析透,就不会有答案。实际上,瑞幸单杯咖啡的成本比星巴卡要低很多很多,首先从单店的人力成本就能看出明显区别,很多人并没有特别认真地研究这些问题就开始下结论。
第一点,开一个500-800平米店,房租得花多少钱?装修得多少钱?周期得有多长?中国这几年房地产高涨,你喝的这杯咖啡里得有多少房租钱?在合适的位置找到适宜开店的500-800平米的房子,难度得有多大?瑞幸的选址需求是不是好找点?每杯咖啡里分摊的房租成本是不是更低点?得明白这个道理。
第二点,一家店的服务半径多大?如果是20公里,估计不大会有人跑20公里来喝咖啡的吗?周边1-2公里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对于传统咖啡店来说,店开了以后得慢慢熬个半年,大家知道你这家店了,然后销量逐渐上升、稳定。但瑞幸的店开业第一天就可以在app上搜到,还有很多店就直接开在办公室一楼,以互联网工具发展和传统的养店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因为他们慢就说是我们太快。
第三点,美国人平均收入是5000美金,一杯咖啡2-4个美金,一听可乐是1-2个美金,中国人均收入5000人民币,一杯咖啡30-40元人民币,一听可乐反倒也是1-2块钱。这是综合了汇率、购买力指数的比较,你觉得一杯咖啡在中国到底贵不贵呢?就购买力评价来说,咖啡本身就得是便宜的,只是到了中国因为房租,导致你这杯咖啡的成本结构改变了。当然,如果你买了咖啡坐在店里聊半天,这也可以,但大多数人还是买了就走的,这种情况下,你付那么多房租值吗?
这些原因构成了我所说的新基础设施。中国新基础设施使得一批新公司发展起来,新基础设施包含什么?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物流、云计算、中国制造,这些成了中国的新基础设施。
现在的连锁咖啡模式产生于工业时代。它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工业时代的特点就是规模经济上来、采购成本降低。时代变化了、外部环境变化了,你不能还刻舟求剑,把上个时代当成金科玉律。
之前瑞幸只是将一部分门店的咖啡机、奶箱等拿去抵押做了融资租赁,设备做融资租赁不是很正常的事吗?这可以把现金流搞得更活,但是别人就非要说瑞幸没钱了,说你看连4000多万都没钱了,这哪跟哪?融资租赁 可以轻资产结构啊,谁喜欢重资产?银行给你钱,你资产效率可以很高,融资,你的股权就要被稀释,是最贵的,多融一块钱,你实际上给投资人得多少回报?这是正常的商业安排。只不过是一般创业公司去做融资租赁没人搭理你,谁愿意给早期创业公司作债?只有那些有商誉、有积累、有信度的公司,银行才接受你做融资租赁。所以,正常应该把它看成一个非常正面的事情。但这件事竟然被炒成“瑞幸没钱了”,也真是匪夷所思。
也有人说瑞幸搞小圈子,都是朋友圈投资,为什么没有其他机构投资。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认为A轮首先就不存在这个可能性,我们几家额度都不够,自然不会再考虑外面的机构。B轮融资时也没有放出多少额度,大家很快就分完了。既然大家说我们是小圈子投资,那行,我们也去让外面的机构来参与一下,这不就有很多机构看好吗?最后星巴克的第二大股东贝莱德就成了领投方。
关于瑞幸之后新的投资机会,我们有一个新的研究,近期我们也把它进一步清晰化了,就是所谓“新基础设施”。我认为中国不只是瑞幸咖啡,会有一批这样的机会,中国新基础设施的完善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包括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快递、云计算和中国制造等等,我认为这都是中国新的基础设施。
1.《瑞幸三年开1万家 为什么速度这么快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瑞幸三年开1万家 为什么速度这么快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0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