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 原文及翻译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凡是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就一定有快乐,不必一定是奇险伟丽之景。

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使人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类推开去,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们之所以求福避祸,是因为福能带来快乐,祸会引起悲伤。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孰美孰丑,在心中争论不已,取此舍彼,又在眼前选择不停,这样可乐之处常常很少,可悲之处常常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求祸避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

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他们只游心于事物的内部,而不游出于事物的外面;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其内部而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

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它以高大的形象临视着我,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犹豫反复了,如同在隙缝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因此,美丑交错而生,忧乐夹杂并出,这不是很大的悲哀么!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地方来做知州,舍去坐船的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

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放弃墙壁雕绘的漂亮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居室里;离开了湖山的景观,而行走在种植桑麻的野地里。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内空空如也,每天只吃枸杞菊花,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过了一年,我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我既喜欢这里的风俗淳厚,而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于我的笨拙质朴,因此,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囿,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来修补破败之处,作为苟且求安的法子。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而造的台已经很旧了,稍稍修葺使它焕然一新,常常与众人一起登台观赏。放开心意,尽展情志。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从台上向南望去,是马耳山、常山,它们忽出忽没,时隐时现,若近若远,也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

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而东面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高高地如同城郭一般,姜太公、齐桓公的遗风,尚有留存。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这台高大而又平稳,进深而又明亮,夏凉冬暖。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雨雪纷飞的早晨,微风明月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客人们没有不跟从着我的。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吃喝着,说道: 游玩真痛快啊!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 超然 ,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边。

当时,我的弟弟子由恰在济南,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把这台命名为 超然 ,以表示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在于我的心能超出于事物之外啊!

苏轼文言文翻译

1.《超然台记 苏轼《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原文及翻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超然台记 苏轼《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原文及翻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