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秘传绝学心意把步法

心意拳打人狠,就是因为它以短打为长,左右结构是互为支撑的,所以特别讲究三尖相照,内外六合,外三合合的先是这个结构。第一基础就是箭杆穿叶牮柱式。立身讲究起如挑担,又是练就的直竖那一道劲。

而所谓的“夹角”,就是这些横竖“立木”中间的部分。为什么用“夹角”来讲呢,因为外向互为支撑还容易理解,也容易得,但内收的这个往往会被忽略,这个是尤其重要的,不然很容易被人打开门户,虽然现在练武的忘记了从下往上攻击的打法了。

形意拳讲崩拳贵直,以放长击远劲力通透著称的通臂劈挂,则直接把这一样式打法称为“撑拳”,虽然与八极拳的“撑锤”形式不同,但撑锤首要也是个受力支撑。讲浑身的力量聚集到一点,就跟钉子入木一样,得能顶上才行,软了就跑偏了。要不看形意拳的,哪怕练出的拳劲再少,会的再少,也至少先是一杵一杵的把这个先搞出来。只是很多人练了一辈子,也就是一杵一杵的了。

不跑偏,是“中”。这个直,越直越长力越大,只是怕失衡。失衡失的是这个中。这个中又包含重心与支撑,也就是压在梁柱上的那些屋瓦等所有分量。自身分布匀均,此为中。筋骨的中看得到,劲力的摸得到,看不到,到了极致为混元。枝杈纵横。

形意五行拳,一年打死人,要练出的先是这五种形式的支撑,然后是五种劲力的纵横。一明,一暗。三足鼎立,较为周全,人没有三足,就要通过转换,凑出劲力的三足,甚至更多足,这就需要步法了,也就需要转换了。也个概念,叫做“圆”。所谓力不出尖,就是互为支撑,不出头,出头也要连着主干,或者直接松掉,独立开来,不被对手所趁。

提到夹角概念的重要,是因为这个对物体不要紧,它是自然生成的,有外撑就自然有内收。但是人体不完全行,因为人体的外撑,有的可以用筋骨直接做到,有的就必须用肌肉拉动,用劲力作用来做到。

这个说法很含糊,举个例子,凳子与凳子腿不稳固,坐着乱晃,木匠在底面与腿之间斜撑上一块木料,这就从筋骨上从劲力上引成了一个三角,有了力的引导,加强了紧固。

如果这个木料不是钉上去紧固成一块的,就是搁那顶着,那么它就只有外撑,没有内收了。人的胳膊,前一条前撑,后一条下按,开角大一点,调动一下躯干,似乎可以用劲力构成一个相互联合的外撑结构,实在不行,后手不按了,直接曲臂用手顶住前臂肘部,再把后肘顶在身上,这下稳固了吧?前臂有了一个自然上撑的力道。

这是筋骨支撑,道理是这样,但是技击中这么直接应用可就死板了,所以要以筋骨的拧裹钻翻,自然生成一个隐含的劲力支撑。这个练法是很特别的,并不能从直接形式上下手,得用功法先学会调动肌肉拉动。意念想着有个棍儿啥的,可就走火入魔了。

这个筋骨的作用,就好像上文说的“小木块”了。很小,就在关节之间,这是筋。

但就是这,也只有外撑,没有内收。那么好,你换过来,手上辅助一个勾拉之力吧,外形上有了。怎么隐含到劲与筋上呢?就不是结构的事儿了,而是真正的功力,也就是身体素质的养成了。这也是光想着两手之间有个皮筋儿是不行的,那就练成神经病了。那只是一个感受比喻,让你知道有那么回事儿,不能当做练功指导。

这是心意把狠毒而奥妙的大秘密了,今天把它揭开了。具体练过的,可以顺着这个理念找找。进步大了,心中念我个好,言语里能维护两句,我就很欣慰了。

心意拳的比较明显,所以心意拳师在过去都懂得藏假,就是不让人看出来。形意则是一开始就是隐含的,所以看不看的无所谓。这个夹角多大最完美,是有讲究的,当然人的筋肉是有松紧的,自行可调,但最佳体验度是有的,一开始必须从感应最强处下手,这个就叫“把”。

这还只是说的上下的,还有左右的,周向的,这个就叫“横”。我教的太极拳,是豫东张府的形意拳老镖师与杨氏换来,又对比当时的陈氏高手参演保存下来的。首势是抱球起手那种的揽雀尾,铲脚,蓄脊,裹臂,调胯,转腰,开膀,碾脚,顺劲……这么一个过程,这过程,即是心意拳缓和的十字裹横劲。这还也只是横向的。但早期学员一路下来,因为游戏得多,逐渐就自发地出现缩身出势的苗头了。这从有点硬的肢体放长,慢慢到骨节涌动,再到这个自行束缩,也不过是几个月时间。但此时的缩,就是真正的各部筋骨自行内收了,下一步就是可以独自调动的了。这跟外形上模仿个蹲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从摇闪把到劈拳,就是慢慢地从筋骨支撑,开放到隐含的劲力支撑。不过卖个学问,光知道也没用,得有法儿练,不然也没见外形类似的揽雀尾与懒扎衣出来类似的力道。说的是真正的那种。这些都是铁萼堂传太极拳的特色。都隐含着给练就了。

再如形意拳,那些大谈意气的哥们,如果见了本篇,真是真传的话,想想拳“把”是怎么设置的结构吧。会突飞猛进一个境界。不过大多也够呛,真是有这个传承,也必然有这个感受,没往这走,大概是没有吧。人体确实是复杂难讲的,光胳膊上弄弄,也只会弄巧成拙。不过所谓“气”,就劲力上的气来说,可以说成是劲力那个隐含的延伸,意呢,就是指导这个延伸的。只要不出大格,折腾折腾,就养生上还是很好的,易筋经就是这么折腾出作用来的。

老话,还是希望稳步就班的学习,不要感觉自己是练啥啥拳的就一样行了,你不是你师父,也不是你师爷,你是个学生。四把、五行之前,不是还有十大形么?十大形那个结构,就又别开生面了。

心意拳、形意拳的结构道理是这样,但是功法体系却跟九式是反着的,更多是先从俩腿入手。俩腿入手是真功夫,也难了。理儿是这个理儿,但手上按我这个折腾可就坏了结构了。为了不被师父骂,还是老老实实练原本的好。

道理怎么讲?打法理念还是有区别的。打法理念,决定了功法体系。实战中,你绝少有机会玩这种游戏结构的,练了不管用,还练它做什么?成熟的拳法,玩的都是高级的。琢磨了一,不知道二,不是自寻烦恼么?武术名词那么多,你琢磨得来么?再是,九式侧重这个,但跟心意拳、形意拳也的确不同,相同的是部分“根基统一”。你说,我干嘛不教个简单清晰的?

说,你这不是糊弄人耍么?说得这么好,又说能坏事儿,到底是要听不要听?先问问你要学啥吧,是好就学,还是非学什么不可。

问,为什么不直接教呢?再问问你自己是怎么学吧。

问,那怎么办呢?做个广告,从九式功法入手!手上总比腿上易,腿上又比身上易。

问,铁哥,你这不是诱惑人上学费么?

学不学在你,秘密都公开了,你自己悟啊!还要怎么样?

再说,你不是也有么?还要怎么告诉?

身上就是枝杈纵横了,枝杈纵横就更复杂了,我们从简单的形式入手吧。顺着内收说,这个拉力形成的支撑,也就是弓弦与弓了。再往简单说,先不说弦,只说弓,回到初级的“支撑论”,这就引出了直拳之外的另一种支撑拳法——弧线拳。

弧线拳,走的是一个弧线支撑的内劲,也是可以说是圈向的。静态如结构般圈起来,则是圆撑、弧线撑了。这种撑力,因为长距离惯性的辅助,作用力可以更强。但是支撑必须有,不然就是撞击一下,压不进后劲去。也就是大根上不去,也就不是全整劲。也就能攻不善守了。当弧线与身体又有了纵横辅助的时候,整条手臂在攻击的同时,也就有了破坏力了,可以压制对手的攻击坐以待毙。这都必须有支撑,有夹角。学术点说,叫做“夹剪”、“拧锉”了,只是他打破了固定的拳架形式,用活了。

弧线拳也不是秘密,二式的蟾式,就是结金刚印的一个开放,第一式的鹤式把后背基础弄出来,蟾式的抱势一出,两腿通过三角支撑,这个自然就出来了。体验就是分分钟的事儿。难得还是各类情形下的保持,也就是功力,筋骨得有这个强度。

九式功法是练什么用的?就是练这些用的。太极拳能练成吗?别人那我不知道,大概能吧。

说到这个腿的夹角,又要说说三种马步了,重心稳固、三角稳固与四点稳固,三角与四点的关系,就是多了一个弓弦。这是开胯的真正用意,大步圆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三角稳固。当这弓与弦能活动的时候,也就打破形式,是站着是蹲着、甚至趴着都就无所谓了。别撅着就好。

附:

今今天是我不间断分享的第797天,这个统计算是对自己继续前行的一个要求和鼓励吧!

1.《心意把的核心秘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心意把的核心秘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