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五篇
文秘网是专业的范文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的服务。
【篇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古代将士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如今,在**乡**村,“第一书记”**以“咬定青松不放松”的韧劲,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摸清村情、建强班子、发展产业,以履职为民的情怀、担当实干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赢得了**村群众的认可和点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党的基础工作就牢靠,基层群众的凝聚力就强。自2018年驻村后,龚书记就和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指标体系,将全年工作细化成加强班子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建强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建设,使党支部建设有了“细杠杠”,2018年**村委在年度绩效考评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对年轻党员的革命传统教育,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组织年轻党员跟随老党员一起开展“不忘初心重温党史,牢记使命勇担尖兵”“重走红军路”、观看《红色传奇》影片等活动,提高党性修养激励年轻党员务实担当、敬业奉献、争先创优。为进一步提升**村委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龚书记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意识,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党务知识、党性教育、脱贫攻坚等业务知识培训,使党员干部在理论水平、知识更新、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切实筑牢战斗堡垒,为全村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龚书记刚来**村走村入户时,发现村委很多地方手机信号太差,村民手机有电话打来,只是显示来电信息,但根本无法接听,为这事村民已抱怨了多年。他深知通信对农村发展、村民生活的重要性,几经辗转,争取到**市移动通信公司基站建设负责人的同意,在2019年3月份,移动通信公司还在村委办公楼设置一微型基站,改善**村委与外界沟通交流条件。
**村距乡政府约4公里,全村20个村民小组分散在山坳里,村道崎岖陡峭。多年来,村民主要农作物是蜜香橙等柑橘,计有1100亩,这些是农户经济收入的大项。但**村通往乡政府的道路狭窄、崎岖,只能通行小型车辆,外地收购柑橘等农产品的大卡车不愿冒险进村。无奈,村民外销各类农产品,只得使用小车拉至3公里外的宽敞空地,卸下后再装上大车,费时费力。针对这一情况,龚书记充分发挥自己是交通局选派干部的优势,协同村两委干部积极向上级申请388.5万元乡道拓宽工程,目前已建立**至社公坪道路、山岔岭至金竹坪村屯路、火草坪至大岭头村屯路、新屋至波罗山村屯路,共计9.7公里的,路面宽度4.5m,路基宽度6.5m的乡道。这些道路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方便村民出行和销售农产品,为**致富奔小康提供巨大的助力。近两年来,他积极提倡消费扶贫帮助贫困户联系外界销售,联系后盾单位**县交通局以及一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助贫困户销售了约4万斤甜橙。
“道路修好后,村民外销农产品,只需提前运送到村口暂时储存,大卡车可直接进到村口装货,减少村民工时和费用支出,全村人都夸龚书记做了一件大好事!”曾金旺说。
“授人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础设施完善了,龚书记今年一直牵挂着想让**村整体再上一个台阶,让村民们能致富。从贫困户精准甄别到精准施策,他都认真仔细,入户核实,逐户量身定制脱贫对策,建好精准扶贫工作台账,真正做到了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人。依托当地优势资源,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引进**金晨菌业合作社种植食用菌,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以上,吸收4户贫困户就业,辐射带动7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年收入预计增加1万元以上。协调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就食用菌、菌袋制作与接种、发菌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做了详细培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现场培训菌棒高温杀菌,接种、菌棒摆放、田间管理等操作方法,不断提升食用菌栽培能力和水平,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增加收入,共奔小康的目标。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发展新模式,利用全村优质的自然资源,结合后盾单位宣传优势,开拓一条旅游脱贫的新路子,积极鼓励引导村民参与旅游相关产业,2户群众办起来农家乐,带动5户贫困户就地就业。
“我读书少,文化低,没有技术,出去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在龚书记鼓励我们种植食用菌,还帮我们解决销路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更加有信心脱贫了。”**村贫困户廖某充满感激和欣喜地说。
2019年5月,**如愿领回由**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村脱贫摘帽”牌匾。2019年年初,他还获得2018年度**县脱贫攻坚工作优秀第一书记荣誉。**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一年,作为第一书记必须带领村委班子,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篇二】
**,**镇**村党总支部书记,为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学习先进的农业产业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带动全村村民脱贫致富,在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不忘初心听民意,为民解忧显担当。**还是县、镇人大代表,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广泛的听民声、汇民意,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在人代会提出,所提意见、建议包括水利、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正是由于他及时反映问题,村民所急需解决的难题得以快速解决,给村民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好事。一直以来他不忘党员的身份和使命,肩负起身上的重担,用心履职尽责为村民答疑惑、解难题,赢得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寻求发展新路子,党员带头助脱贫。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时时关注群众的所需所求。众所周知**村委是阳朔县唯一的瑶族人口聚居村,自治区级贫困村。该村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产业极为落后,**认为要想补齐这块短板,就要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于是他果断的与村“两委”干部到资源、**等地去考察猕猴桃种植技术,并于2018年引进红心猕猴桃40余亩,在2019年8月采下了第一批丰收之果,这极大地增强了村民发展产业种植的积极性,为增收致富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增强了贫困户的信心,并计划2020年再投入种植100亩红心猕猴桃,为打造瑶族第一村品牌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为实现多渠道帮助村民增收,他提出“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动贫困户入股**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党员赵家银带头到贫困户家指导养殖。他多次组织党员外出学习金桔、槐米、养猪等种养技术,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带富能力,为脱贫攻坚添助力。
培育文化促和谐,力宣瑶家广人知。俗话说: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他把兴文化和抓教育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转变村民的思想,提升村民素质,2014年争取陈沛彬老师赞助120万元援建**瑶族艺术学校,同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夜以继日地深入到征地户家中做工作,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顺利的推进了项目。不仅如此,**深知**地广人稀、物产较多,发展的路径应该多元化,因此他开始把发展思路转到“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这两张牌上,借助后盾单位文新广体局的优势资源,邀请摄影专家到村内拍摄宣传片,大大提升**的知名度和品牌效益,他总结提炼出了“**八土”特产,通过与阳朔的旅行社和“土生长”等店铺合作,把**特产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他也利用阳朔渔火节、**“五月八”民俗文化节、**瑶族“十月香”文化节等各种节庆活动宣传**特产;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让**瑶秀美风光、独特的文化走出大山,走入游客们的视野。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中共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不忘初心,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篇三】
“今年7月,我们这里下了大雨,河里涨水,山路有的地方塌方了,还有的村庄道路也被洪水冲垮。目前我们已经争取到相关项目,正进行水毁工程修复。”日前,在**县**乡**村大江洲小东江河段防洪堤施工现场,**村第一书记**介绍说。此前,**刚在村里走访了贫困户。由于今年**村要脱贫,因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的脚步显得比往常更加忙碌。离县城40多公里的**村,是一个半山区半库区贫困村,总体格局为“七山二水一分田”,有14个自然村,380户15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其中已脱贫69户270人。
2018年3月,**从**县甘棠江核心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来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村里各项事业中,当好基层党建指导员、改善民生的服务员、脱贫攻坚的战斗员等角色,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好事,深受群众好评。
狠抓党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驻村以后,蒋书记与村“两委”干部制定党建工作规划,狠抓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及党建资料的规范化。每年“七一”,他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到县党群服务中心、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灌阳新圩阻击战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教育。“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内涵,有利于脱贫工作的开展。”**说。“我刚来时,原先的老村委办公楼年久失修,很多设施不齐全。而且当时没有综合服务中心,老百姓来村里办事也显得不方便。”**说,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他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决定向上级争取项目,选址新建村委办公楼。去年5月,在他的努力下,争取建设资金65万元,在长滩村新建3层276平方米的村委办公楼。经过一年的辛苦付出,今年4月,新的村委办公楼终于竣工并通过上级验收。他还通过后盾单位携手社会爱心企业,开展扶贫捐助,筹集村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万元,解决了大部分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目前村委已入驻新办公楼办公,提高了为群众办事效率。
同时,针对一些村屯交通不便,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扶贫的力度。经过多方努力,共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捞田自然村防洪堤建设和鱼跳、桃源、里乾岭、捞内等自然村的部分入户道路建设。“捞内是全乡山势最陡的小村子,以前从村里出来只有一条曲折陡峭的小山路,不能通车。”**高兴地说道,目前捞内自然村正在进行进村道路的硬化施工,这条路长2.9公里,改建后路加宽到了3.5米。这条路的建成通车,可解决当地群众出行的难题,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以前还没修这条路时,我们村民出来赶圩,来回步行需要一两个小时,好难走。由于不能通车,进出村里的物资都需要自己挑自己扛。”捞内村党员苏军强聊起这条路时感慨地说,现在政府帮我们修路了,村民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投工投劳,十分支持施工方建设,期盼着这条路早日竣工通车,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抓产业建基地,为民拔穷根。“村里原先也有产业,有700亩草珊瑚和50多亩的山豆根基地。但这两个产业出效益的周期比较长,群众投入久,短期内的收入也相对少。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搞‘短平快’的产业。”在**村丝瓜蔬菜基地,**介绍说,村里要脱贫,必须摆脱村集体经济“空壳”现象,要有集体经济产业支柱,任务很重。说这些话时,**语气有些沉重。为了发展产业,让**村的群众早日脱贫,他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在田间地头征求群众意见。他与村“两委”干部带着群众的提议和致富愿望,多次到南宁、湖南、兴安、玉林等地考察项目。
“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通过考察,今年我们因地制宜,决定在长滩村连片种植丝瓜蔬菜。”**说,这种丝瓜又叫水瓜,适应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高。成熟时果实里面的网状纤维叫丝瓜络,可用来洗刷灶具及家具,还可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当地原先种了桂花树,但现在树已经不值钱了,卖不出好价钱。今年4月,他与村“两委”干部在长滩村召集村民开会,讲清村委的发展思路,让村民了解党的富民政策。通过做工作,村民积极响应号召,每家每户拿出自己的土地作为投入,把地里原有的桂花树砍掉,整合土地,改建丝瓜蔬菜基地。“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引进广西浦北昱晴生态农场,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管理。”**说,基地的种植技术和销路由公司负责,合作社与公司签订了种植协议,出售的产品为丝瓜络。村民只拿出地来租给合作社,收租金,要比原先种桂花树划得来。而且基地平时需要有人手管理干活,这些都可以雇请附近的村民。“我们基地请村民来干活,男女分工,男的每天的工钱是120元,女的每天的工钱是80元。”**介绍说,从最初决定做,到整合完土地下种,整个过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基地建成后,村民又有了一份收入。他们不用出远门,只在家门口做事就有钱赚,还可以照顾家庭。
同时,**还结合各自然村的不同特点和资源优势,除草珊瑚和山豆根种植基地外,还发展山蛙、火鸡、土鸡放养等生态特色养殖示范点。“这样,我们采取多种模式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就有收入了,老百姓就能真正享受成果和红利。”**高兴地说。
【篇四】
“这是我见面次数最多的人大代表,三天两头看到他往村里跑的身影。哪个村有多少贫困户?家里情况怎么样?哪家小孩上不起学?哪家老人看不起病?……他都了如指掌,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们排忧解难。他心里时刻牵挂着我们老百姓,真是我们的好代表、好书记!”**村委高安村村民郑兴全如是说。
这位村民口中的“好代表”“好书记”正是县人大代表、崔家乡党委书记**。**,男,汉族,出生于1978年6月,199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扎根基层工作十余年间,他始终带着一份对基层事业的热爱和村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重托,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带领党委班子一班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全乡人民群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赢得群众“好口碑”。
为民解忧办实事,铺就造福百姓“致富路”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深知自己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重托,刚到崔家乡任职的他,心里装着一个问号:为什么距县城仅有8公里的乡镇,经济却带动不起来?带着这个问号,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所有自然村,挨家挨户熟悉了解情况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要致富必须先修路。崔家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种养殖是当地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坑洼不平的道路给农作物的销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于是他带着党委政府一班人着手规划村庄道路,由于地形比较特殊,他经常拿着地图反复研究,并到村屯实地查看。为解决资金问题,他还常常奔走在上级单位争取项目。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全乡实现了道路“村村通”,水泥路直接铺到了家门口,不仅能够把农作物及时运送出去,还能引进批发商上门收货,解决了村民们头疼多年的难题。如今在有条件的村道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勇于创新善作为, 履职尽责当好“领头羊”
“人民群众既然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依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当好他们的‘代言人’”。作为县人大代表,**深知带头和表率是最具说服力的语言。他经常带领党委一班人深入群众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切实掌握村情民意,了解村级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他包里时常装着一个小本子,只要是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第一时间解决的他就马上现场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他详细记录下来,通过与班子成员共同研究或请求上级给予解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年经他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近百余起,成为了群众心中最值得信任的人大代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未停止过追求创新的脚步,在推进“平安崔家”建设过程中,他主张投入50余万元打造“天网工程”,实现了92个自然村全覆盖监控,保护了一方百姓平安。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他积极探索“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工作新模式,充分应用“互联网+”思维,与中国移动开展合作,率先在全县启用乡、村两级视频会议平台,让广大党员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党性教育和学习培训,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为改善村委办公条件,他还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建成了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完善了办公用品、党员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在脱贫致富道路上,他更是广拓思路,在全乡积极树立致富典型,培养了唐新全、唐林华、宋兴龙等一批种养方面的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组织贫困农民学习先进模范的致富经验和创业历程。同时积极引进银杏源酒业、万盛元生态农庄、泽源丰茶油基地、东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优势产业,不断推进产业融合,带动乡域经济发展。
倾情相助度难关,做贫困群众的“暖心代表”
“家中小孩上学有困难吗?”“3月养的猪现在多少斤了?还差猪苗吗?”“今年冬天烧黑炭了吗?销售有困难吗?”……这是人大代表**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经常说的一些话,他把每一位贫困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关心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身体上的疾苦,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蒋成林是他其中一个结对帮扶对象,因家中有小孩上学,又缺乏身体力行的劳动力,以致没有经济来源,因学致贫。当他得知其女儿在开学时学费还有困难,二话不说拿出12000元作为助学金让其顺利入学,除此之外,还自掏腰包帮助蒋成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赵中富是他另外一个结对帮扶对象,砍木材烧炭是他们冬天的主要经济来源,却时常因为没有销售渠道而滞销,他每年都会从赵中富家中自行购买两三百斤拿来家用,同时还发动身边亲朋好友购买帮其解决销售难的问题。**用真情做困难群众的“暖人心”、“贴心人”和“引导人”,不忘初心他们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有房住,还密切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动态。初春为他们送去鸡苗、猪苗、柑橘苗,深冬为他们送去棉被、大衣、木炭等,用贫困户的话说就是“比自家亲人还亲,比自家亲人还关心”。在他的带领下,2018年全乡共有31户112人脱贫,崔家村委顺利通过自治区“四合一”核验,实现脱贫摘帽。
当人民的代表要有一种奉献精神,为百姓代言,为百姓谋利。**正是以脚踏实地丈量着民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在他身上,民本是其思想基础,实干是其公仆情怀,创新是其不懈追求。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他从不止步,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五】
**自治县**镇**村,地处县城南面,距县城约3.5公里,全村共有人口378户1381人。全村以种植月柿、桃李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2015年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贫困村,通过实施精准识别,识别出贫困户22户78人。2018年底全村顺利通过脱贫验收后,**申请继续担任**村第一书记,把未尽的扶贫事业干下去。
一、勤走访、深调研,理清发展思路
2015年10月**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市派第一书记,从**市到完全陌生的村庄开展工作,**面对的情况是千头万绪,难以着手;他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经过深入走访调研5个屯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户、村干部、致富能手户,熟悉了本村各屯的具体位置和本村的具体民俗习惯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理清了发展思路。
二、抓班子、带队伍,筑牢党建基础
抓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重点抓了村“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驻村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在建强村级班子,提升为民办事水平、加强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村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方面,他结合**实际,开展了“三强化三提高”活动,有力促进了“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激发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热情。
三、讲政策、树新风、培育风清气正
求实、扎实,深入工作一线,关心联系群众。2015年段书记驻村后不久,发现村里的娱乐活动几乎空白,打牌成风。经调查得知,村里根本没有合适的活动场所。于是段书记经过努力,取得了后盾单位的支持,得到资金26000元。为节省经费,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段书记和村两委干部一道,自己动手,立柱子、架电线、装灯,硬是把专业人员干的活给干了,节省了经费,为村民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为村里的球场装上了LED照明灯,此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为村民业余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场所,现在打牌的少了,出来活动的人多了,夜间,村民的广场舞跳得热闹纷繁;把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政策、交流工作的平台,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课堂,组织活动、丰富生活的舞台。
四、听民声,解民忧,切实帮扶群众
倾听群众心声,急群众之所急。为贫困户彭春华、彭子秋、廖海林、吴祠贤、江艳清、莫梅凤等解决了危房改造问题,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鼓励贫困户吴祠贤发展肉牛养殖,帮助其调解宅基地纠纷解决危房改造建房用地。贫困户彭明登一家六口人三人中风,生活十分困难,**为帮扶他,为他协调承包了12亩土地种植砂糖桔,有了土地,没有钱买苗,**帮他申请贷款,不够的自己掏钱垫;没有肥料,**回到市里,到相关单位及后盾单位寻求支援,他上高中的女儿的费用虽然有部分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还是不够,**又与后盾单位一起帮他联系了国内知名重工企业“三一”重工,该企业为他女儿提供后续的学费和生活费等方面的支持。
五、忙“输血”、促“造血”,抓好产业扶贫
实施特色产业助脱贫,发展特色产业不好高骛远,不拍脑袋做决策,不盲目的模仿别人。立足村情实际,“一村多品、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以月柿种植、柑橘种植、竹鼠养殖、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示范点。帮助贫困户彭明连成立“**明弈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吸收贫困户参加,发展“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柑橘种植产业。目前该合作社与其他老板合作,共流转土地近300亩;依托绿源竹鼠养殖基地,带动**村农户养殖竹鼠,目前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全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土地流转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带动助农增收脱贫的好路子。
本文网址:https://www.91wenmi.com/wenmi/dangjian/shijicailiao/341678.html
编辑推荐决胜脱贫攻坚心得6篇关于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的典型事迹6篇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想6篇脱贫攻坚心得体会7篇人事 相关范文1.《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材料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五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材料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五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