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年降水量一般小于800 ml。所以北方的水稻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和盆地,水稻面积的安排一般是“米由水决定”。而北方地势平坦辽阔,田地大,人均土地面积大,因此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优势明显。知名产区包括辽河中下游平原、吉林省东部山间盆地、黑龙江省牡丹江周边河谷平原、河北省海河下游低地、宁夏银川平原等。

而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季风区,水系众多,气候温暖湿润,是全国水稻种植最集中、产量最大的地区。南方水稻面积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4%。主产区有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但是除了平原,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丘陵地区,像这样:

西南稻区的地貌比较复杂,比如梯田。像这样:

总的来说,耕地破碎化程度高,田地小,无法连成大的种植规模。

我们来看看中国种植方式的特点。

虽然中国也有高端大气的机械化收割方式,但数据并不乐观。2015年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为40%,主要机械化种植方式为机械化移栽。在美国,水稻100%机械化,其中80%是机械干旱直接播种,20%是飞机播种。

所以中国农民就是这样,以小农为主。

美国农民是这样的:

限制我国水稻大规模机械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耕地破碎化程度过高:1)自然地形条件的限制;2)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均1.4亩)。然而,机械化不能普及的后果是水稻生产依赖于体力劳动和集约耕作。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但也造成了人工成本高、生产材料成本高、水源易污染、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最终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的稳定,国家实行大米最低收购价政策:当粮食的市场价格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条件的粮食企业按照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不这样做,很容易出现“贱粮害农”的情况。反而农民种水稻会赔钱,第二年不种水稻,产量可能会大幅度降低,很容易导致国家粮食安全危机。

因此,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我国大米的最低收购价格也相应提高,导致国内外价格差异不断扩大。

中游:低效率,亏损幅度

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大米约有85%用于大米加工。加工分为初级加工和深加工。

大米的初级加工是指清洗、脱壳、碾磨、干燥、分级、包装等简单处理。制造成品谷物及其初级产品,具体包括可食用的大米产品如大米和蒸饭,并生产副产品如稻壳、碎米和米糠。

大米深加工以大米、糙米、碎米、米糠和稻壳为原料,采用多种技术生产米制品、食品和深加工产品。除了我们常见的米粉、年糕、米酒、年糕等米制品外,米糠、稻壳的使用也很广泛,如下图所示。

然而,企业经营大米加工业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特点如下:

1)大米加工业的产业布局集中在主产区。因为大米加工后重量会减少近30%,所以运输量大。一般种植区周围有大米工厂直接加工销售,消费群体大且广,这样大米加工企业就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2)民营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产能过剩?。由于米制品生产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民营米加工企业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且分散,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加工能力超过实际大米产量(2亿吨),达到3.3亿吨,产能过剩,行业整体效益低。

3)初级加工简单,产品结构单一。目前,国内大米加工行业存在各环节分离、加工工艺粗放、副产品回收率低等问题,导致大米加工长期停留在初级水平。比如大米加工成大米,米糠也会提油,但是精制米糠毛油的技术落后,精制等级低,产量低,成本高,有效营养成分损失多。但国外粮食加工产业链较长,综合利用程度较高,浪费较少,粮食综合加工附加值高。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加工附加值只有1.2倍,而发达国家可达2-4倍。

4)利润“薄如纸”,处于亏损边缘。国内大米普遍存在定位模糊、推广方式雷同、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市场竞争混乱等问题,使得很多大米企业挣扎在“价格战”的泥潭中。再加上进口低价大米的持续冲击,国内薄利多销的大米加工企业举步维艰,不少企业亏损。

下游:销售环节固化

大米是刚性需求,附加值低。以社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基础,拥有优良和广泛的分销渠道。营养强化米属于中高端米,在加盟店销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分级销售网络已经基本固化。

中国大米,更好的出路?

在当前“内忧外患”的水稻环境下,水稻产业应积极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发展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技术的推广,一个是品牌的打造。

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水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增粮技术储备,加强水稻科技推广,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在加工和销售方面,中国大米市场仍处于相对较低的竞争阶段,大多数企业处于有产品无品牌的困境。目前国内大米市场还是散装大米的天下,没有强势的大米品牌。高端市场严重缺失,曾经的知名品牌逐渐没落或被淘汰。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大米加工企业应进行一体化、集团化发展,增加技术创新资金,统一品牌,以降低加工成本,保持国内大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应该积极发展深加工产业,增加大米的附加值。

大米企业的品牌化可以帮助大米改变生产模式、渠道模式和营销模式,更有利于中国大米与国际大米品牌的竞争。

扩展阅读:

如何看待中国允许美国大米进入中国?

Zhihu @徐托马斯: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供需报告显示,2015/2016年美国大米产量为611万吨,仅占全球总产量的1.3%,远低于泰国、越南甚至菲律宾。但与其产出相反,美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出口大国。

美国的水稻产区主要分为南方产区和加州。首先,它由阿肯色州控制,横跨密苏里州、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的狭长地带。种植的水稻以长粒为主,南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另一个是加州,主要种植中短粒水稻。

因为在美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中,米饭并不是大多数人的主食,除了满足少数民族(印度、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人)的消费需求之外。),生产的大米大部分用于出口。由于主产区气候适宜,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高,美国大米碾磨品质高,外形美观,口感好。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大米展望报告,2015/2016年的出口量估计为324万吨,接近巴基斯坦,占全球年度出口总量的7.69%。其传统销售区域包括墨西哥、加拿大、东北亚、中东(包括东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地区。

这些是美国农业部数据的摘录。

2015年,大米贸易额为20亿美元,数量不到400万吨。

2015年中国大米产量将达到2.08亿吨。

1.《大米深加工 十三亿人的口粮:从泊来米暴利开扒,原来我们的大米产业这么令人着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米深加工 十三亿人的口粮:从泊来米暴利开扒,原来我们的大米产业这么令人着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7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