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教育通讯员培训在上饶玉山县举行

“新闻和教育工作一样,都是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最高层次的社会行为之一。”这是华东师大任友群教授在2017年江西教育通讯员培训中的讲话。虽然培训已结束,但任教授的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作为一名通讯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去影响周围的人。然而,一名通讯员如何写好通讯报道?相信这些专家的经验之谈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兴国学员与专家互动频频

好的新闻稿不是讲话稿、主持词、议程的摘要

任教授针对大家在报道活动和事件新闻中常犯的毛病:直接用领导讲话稿或活动主持词等,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好的新闻稿不是讲话稿、主持词、议程的摘要。会议新闻可以谈问题,说现象,发观点。要善于提炼总结会议新闻的关键词、关键句、重要观点。抓住时机的话,史料也可以变新闻。

任教授带来的信息教育风暴让我们眼前一亮

多一点重点,多一些角度,多一些提炼,多一些专业

“多一点重点,多一些角度,多一些提炼,多一些专业。”《中国教育报》和《江西教育》九零后记者甘甜以自己丰富的记者经历给我们以新闻报道启迪。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好一名通讯员要有情怀,只有热爱这份事业才能把它做好。

甘甜记者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新闻敏感性,要精心地写作

《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资深记者徐光明结合多年的记者工作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新闻报道的三个要点: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新闻敏感性,要精心地写作。他提示我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写新闻,凸显特色,重要的是还要有一个吸引眼球的新鲜的标题。他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把人物写好,写活,就要不断采访,采访他身边的人,这样你才能挖到新闻富矿。

资深记者徐光明丰富的采访经历让我们为之惊叹

细节,感动,新闻眼光,平实地写真实的人……

《江西日报》李滇敏主编在《关于报告文学的几个小故事和关键词》中告诉我们,新闻写作的关键词:细节,感动,新闻眼光,平实地写真实的人,选材,对语言好一点,主旋律的调子,修辞……,她透过一篇篇中国新闻奖作品及其背后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悟新闻写作的这几个关键词。她说:感动的细节,才是有价值的;感动自己,再感动读者;好东西都是为极有眼光的人准备的;选材的过程就是精彩的过程;要爱惜语言,敬重语言,要努力对语言好。

李滇敏主任的授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重细节,忌摆拍,客观赞美

江西财大的吴辉教授在讲述《新闻报道中的人》中告诉我们:写报道重细节描写,忌总结性的成语描述。拍照时应抓事实镜头,忌摆拍,应是工作中的真实照片,而非特意站那儿拍照。从侧面反映主人公、体现真实性,客观去赞美,通过别人的口述与事例。

吴辉教授幽默的讲课让大家倍感轻松

培训结束后,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暗暗告诉自己,只要你像专家所说:用一双蚂蚁的眼,从细处入手;蜻蜓的眼,多角度的观察;鹰的眼,站得高,看得远,认真对待每一篇新闻报道,带动身边的人,用心写作,相信我们的笔也会逐渐湿润起来,我们笔下的人物也会变得鲜活、灵动,我们所叙的事也会更加温暖、感人。

大家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图文:胡玲玲

责编:肖 英

主编:王守叶

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严禁转载、改编、改写。

1.《【成长】写好通讯报道的技巧原来在这 赶紧戳进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成长】写好通讯报道的技巧原来在这 赶紧戳进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