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导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被《时代》杂志评为“1995年世界十大最佳电影”。抗日战争电影《鬼子来了》获得2000年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0年底上映的贺岁电影《让子弹飞》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新纪录,获得了20多个国产奖项。姜文导演的性格和气质影响了电影的特点和风格,逐渐成为他电影作品的标志,进而得到业界和观众的认可。本文将分享姜文的试听风格。

01

使用了大量的小场景

电影场景的主观性很强,体现了创作者和观众的关系,即创作者是“告诉你看什么”还是“看你想看的”。布景元素的运用直接决定了影片的风格特征。姜文电影大量运用特写、特写等小场景,强调、夸张、放大对象,突出其戏剧性特征。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很多特写,比如米兰的笑脸,腿和脚,马晓军的手翻抽屉等等。,体现了少年视角。《鬼子来了》开头,日本军官的军鞋特写和天与日的旗帜简单说明了人物的身份。很多室内对话起到了稀释背景和镜头存在感的作用。镜头随着不同人物的言语移动,没有正面或负面的打斗。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和光线来区分主次。《太阳照常升起》占据了大部分小场面,疯妈妈的脚、林医生摸屁股、食堂女工的手掐脸等场面加强了气氛,而很多室内的交流冲淡了背景。《让子弹飞》的全景图很少,所有的叙事几乎都是近距离完成的。特写闹钟、惊堂木、枪,能迅速让观众抓住关键的东西。这些特写镜头形成的节奏感,在影片中营造出一种强大的视觉节奏基调。

望远镜多次作为缩短与被观察人距离的工具出现。《晴天》中,用望远镜观察胡老师,发现米兰的照片后,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在《让子弹飞》中,黄四郎喜欢用望远镜观察的一个行人,张杀死假黄四郎的重要一幕也通过黄四郎的望远镜严密展示出来。

02

象征性颜色

姜文电影中,色彩不仅具有刻画人物、渲染情感的功能,还直接承担着表达导演立场、构建电影整体风格的功能。他不按逻辑玩牌,突破了颜色固有的表意系统。主观色彩的应用超越了自然材料的原始形式,上升到有意义的造型效果。

就地方色彩而言。橙色是姜文电影中常用的颜色。它温暖、热情、充满活力,也夹杂着一种繁华落寞的感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总有过于明亮的阳光和烈日般的灯光、蜡烛和火焰;《太阳照常升起》戈壁沙漠的日落黄昏;《让子弹飞》中笼罩在阳光中的鹅城。红色让人感觉温暖,危险,诱惑。《晴天》开头的红绫红旗红鼓,《让子弹飞》里的红色泳衣,红色火锅,红色山城,红色枕头和溅起的血,《鬼子来了》结尾的血红色;白色象征纯洁。比如米兰的白衬衫,疯狂妈妈的石头做的白色小屋。

色调偏向暖色。《阳光灿烂的日子》使用了大量过度曝光的暖橙,而《太阳照常升起》在大空间依然使用暖色,但比《阳光灿烂的日子》更丰富、更饱满。影片的色调由暖到热,营造出梦幻般的意境,充分展现了人物心理感受的纯粹与激烈。《让子弹飞》整体色调略暗,光照依然给人温暖浪漫的感觉,符合影片肆意狂欢的氛围。

黑白胶片与彩色胶片交替。《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婴儿期的空和青春期的空都是用彩片拍的,而《中年空则是影片的象征层面,用黑白片拍的。中年的精神实质空具有象征性和哲理性,是马晓军从中年到中年的精神状态的表现,是电影人对电影、艺术和生活的思考和反思。”对马晓军来说,晴天已经过去了。即使开着豪车,喝着洋酒,生活也是惨淡的,没有梦想的清晰和纯洁。回忆和现在,平淡的黑白和张扬的色彩,两者之间的倒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反,在《鬼子来了》里,整部片子都是黑白分明的,只有在马的头被砍下来之后,他才看到了他眼中那五颜六色夹杂着红色的世界。他活着的时候,世界是黑白分明的,他终于看清了世界的真面目,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深刻性和批判性得到加强。据姜文介绍,“对于电影最后斩首的大红画面,值得把整部电影拍成黑白电影。”

03

具有形式感的光分布

《鬼子来了》为了增强电影的历史感、厚度感和真实性,采用了纪实风格的黑白电影,其他姜文电影的灯光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和浪漫,带有表现主义的形式感。

晴天的室内照明主要是高瓦数的聚光灯照明,创造和渲染出温暖金色的照明效果。比如米兰的房间,洗发水的房间,莫斯科的餐厅等等。室外拍摄一般在晴天和晴天进行。如马晓军在屋顶等候。这样的处理使得拍摄空具有突出的层次感和强烈的人物造型效果,使得人物和环境的主观色彩更加强烈。也有一些刻意的过度曝光,比如米兰穿着白衬衫,对着窗户微笑,马晓军送米兰去工作,一起穿过树林,这显示了马晓军对爱情幻想的陶醉。

《太阳照常升起》的灯光更加魔幻和诗意。房间里疯狂的母子对话只为他们,周围一片漆黑,增强了人物的造型感和超现实意义。梁老师看电影的那天晚上,投影仪洒在人群上的光线柔和而暧昧;人们用手电筒抓流氓的场景,只是凸显了手电筒的光芒。我们只看到梁先生在交错的横梁下惊慌失措。人的表情隐藏在黑夜里,准确地传达了人在特殊时代的变态激情和性压抑。梁先生在医院病房里被逼供。窗外下着雨,灯光是灰色的,窗外的树在摇曳。但他的轮廓在窗下非常清晰,很好地反映了他忧郁不安的心情,使人物的造型感突出。

《让子弹飞》是晴天在室外拍摄的,室内光线柔和明亮。青楼里的灯光配合设定色营造出暧昧的氛围,深色设定色中的人物也使用高光,符合电影肆意狂欢的气质。

04

镜头动作丰富

《阳光灿烂的日子》沿用了马晓军的少年视角,有很多后续的、上升的、摇晃的、移动的等动作场面。小时候,马晓军和他的朋友追逐着镜头。当马晓军发现米兰的照片时,他用望远镜摇晃了很多次,和他的朋友们打了起来,寻找米兰的身影,骑着自行车四处游荡。摄像机总是跟踪马晓军的活动。

《太阳照常升起》年轻的疯妈妈在收集丈夫的遗物时,镜头慢慢向桌子上的遗物移动,在疯妈妈身边移动。首先我们看到一个遗迹,然后疯狂的母亲哭丧着脸加强了悲伤的情绪。她在火车上看到强烈的火光,镜头反复晃动,强调火光的亮度,预示着光的来临。

《鬼子来了》在室内镜头中使用了大量的手持镜头,尤其是在对白编排上。马大三和全村人讨论如何对付日本犯人时,镜头的焦点会随着马大三激动或温柔的言语和肢体语言移动,模仿人类视点的移动,就像观众也是会议的一员一样,有一种代入感。当马达三拿着斧头冲进日本战俘营时,我们看不到他的表情,仅从他的行动就能感受到死去英雄的悲剧精神。

《让子弹飞》一开始就很有动感。镜头跟着盗匪驰骋山林,抢火车,抓白马,跟着进城。室内使用移动镜头显示人物关系。比如鸿门宴上一个镜头的移动,就体现了张、马、三人相互关照的氛围。黄四郎说见过张麻子一次,运动停止,运动结束,气氛紧张。

发自:大丰传媒

1.《姜文导演电影 导演干货 | 姜文电影的视听风格特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姜文导演电影 导演干货 | 姜文电影的视听风格特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58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