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陕西省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西安片区》 第一条 编制目的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为保护咸阳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咸阳地域文化精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的关系,特编制本规划。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第二条 规划性质 《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本规划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是咸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 《咸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三条 规划依据 《咸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政策法规 《咸阳市明清城区保护利用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咸阳武陵塬文物保护控制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第四条 规划范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同《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范围保持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市域:市域规划范围为咸阳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秦都区、渭城区2 个市辖区,兴平市1个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县级市和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10 各县,总面积为10196 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咸阳市区行政辖区以及兴平市行政辖区、泾阳县部分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总面积约为1260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包括“咸阳主城区、渭河南区、文体功能区”三个组成部分,面积约170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平方公里。 《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 主城区规划范围 《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 东至沣泾大道,南至渭河,西至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北至成国渠路,规划范围约为 132.8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平方公里。 2、相关规划 渭河南区规划范围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东至陇海铁路桥及沣河,南至西宝高速,北接渭河,规划范围约 12.6 平方公里。 文体功能区规划范围 东北以北塬环路为界,南至北塬一路,西至经二路,规划范围约24.2 平方公里。 第五条 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1—2030 年。其中,近期为2011-2020 年,中期为2021-2025 年,远期为 2026-2030 年。 第六条 规划效力 本规划适用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在此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 本规划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和管理规定,应遵循国家、陕西省及咸阳市相关法规、规定。 第七条 规划审批 本规划经批准后,由咸阳市人民政府负责执行和组织实施;如需对本规划进行修编或重大调 整,必须按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调整程序经咸阳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 批准机关审批。 第八条 规划解释 本规划解释权归咸阳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历史价值和意义;三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再利用。 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框架及保护重点 第十一条 规划目标 第九条 指导思想 保护咸阳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独具魅力的城市山水格局,打造 “第一帝都”的宏伟 在关天经济区、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背景下,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 形象,展示咸阳独特魅力。融入大西安,适应现代生活需求,打造秦汉文化展示基地,建设国际 在充分研究咸阳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明确咸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定位;根据保护 化新名城。 尺度合理制定规划层次;明确保护重点;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整体保护理念,严格保 第十二条 保护框架 护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传承历史文明、彰显历史文化特色,以名城保护 规划本次规划将咸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分为市域和规划区两大空间层次,规划区的保 促进城市发展。 护范围涵盖目前咸阳中心城区和外围若干新城。以明清城区、秦咸阳城大遗址保护带、西汉帝陵 第十条 规划原则 大遗址保护带为三大重点区域,以咸阳中心城区为主体,并将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全面保护 也纳入咸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整体框架。 拓展历史文化保护的对象和内涵,建立由整体格局、历史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古镇古村、 第十三条 保护重点 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的保护框架,实现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保护对象从 本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单纯的文物保护单位扩大到其他文物古迹,从历史文化街区拓展到一般历史地段,从物质文化遗 自然遗产的保护:山水格局地貌特征、景观地、古树名木等。 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古镇村、老字号、历史典故等均纳入保护体系,对历史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秦都、西汉帝陵、明清古城、历史古迹等。 “应保尽保”。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整体保护 考虑到咸阳历史遗产的特点,本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点为秦咸阳城遗址、西汉帝陵和明 把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城市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体和周边环境, 清古城。 保护老城及其所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持咸阳特有的古都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宏观 第三章 内涵与特色 上要突出名城格局和风貌的整体保护,合理调整老城功能,疏解老城人口容量,改善老城交通和 市政设施;微观上从强调对历史文化资源“个体”保护,扩大到对历史文化资源周边环境的“整体” 第十四条 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保护。 始皇开国之地,中华第一帝都 保护原真性 汉唐京畿重地,盛世帝陵所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当保护历史的真实载体。历史遗产的保护更新工作应努力保存这些真实 明清商业重镇,近代革命渊薮 的历史信息,并让人们能够清晰地识别、判定这些历史信息。 第十五条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永续利用 泾渭横塬 永续利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持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被损毁;二是对已 咸阳沿渭河河道向北,地势呈阶梯形增高,中心城区主要位于头道塬上,西汉历代帝陵主要 经损坏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修复,最大程度的恢复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 位于二道塬上。泾河蜿蜒于塬北,渭水奔腾于塬南,两河交汇于塬东,形成挟双龙而东向的气势 和泾渭分明的独特景观,反映独特的山—塬—城—水城市格局形制。 的丰度和品质;渭河、泾河、沣河三水与山、塬交融形成了 “塬、陵、城、田、水”的大景观格 山水皆阳 局,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城市风貌特色。 咸阳地处九嵕山等群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得 “咸阳”之名。 保护措施 秦朝古都 1)重点维系和延续河、塬、城的市域整体城市格局,强调大遗址、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历 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国都,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史建筑与自然山水的相互依托关系,从更宏观的层面上保护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融的的城 汉唐帝陵 市景观特色。 市域内的西汉帝陵、唐帝陵及其陪葬墓群,在历史、科学和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群体价 2 )保护市域中部的山体,保护自然植被,禁止开山采石活动,并努力恢复破损的生态环境, 值,已成为咸阳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对于汉唐文化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文物古迹和城市街区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 明清古城 3 )重点保护中心城区北部二道塬的地貌特征;加强头道塬、二道塬上的固坡绿化,维护地形 咸阳现在的城区是在明清古城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目前古城区内仍保留有部分古建筑和古 地貌;城市建设区中位于一道塬以上的部分,建筑高度不宜超过二道塬塬面的边缘高度;结合“退 遗址,街道格局、建筑肌理和尺度均沿袭了明代的传统风貌,街区整体历史、艺术价值较高,对 耕还林”营造防护林带,优化生态环境。 于研究明清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 )重点保护渭河、泾河、沣河和市域其它河流及其周边的滨水地带;保护现有的河流岸线, 防止任何肆意填埋和破坏灌渠湖泊走向、格局的行为;对河流的水体进行治理,改善水质,禁止 第四章 市域保护格局 任何污染水体的行为;对河岸两侧的建设进行控制和引导,严格控制大体量建筑的建设;对河流 第十六条 市域总体保护结构 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和整治,在城区范围内的河流周边可结合重要节点进行城市设计,以形成渭水 景观带和沣水景观带。 通过对咸阳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咸阳历史文化总体特色的分析,从自然生 第十八条 自然遗产的保护 态、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空间布局等方面结合考虑,确定出咸阳市域层面的历史文化保护结 构为 “一心、两城、三带、两轴、多点”。 严格保护市域范围内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如石门山自然保护 一心——咸阳历史文化名城; 区、翠屏山自然保护区、爷台山自然保护区等等;划定保护范围,制定相应的保护条例和保护 两城——三原、乾县两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措施,严格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 两轴——泾河景观文化轴、渭河景观文化轴; 第十九条 历史文化城镇体系保护 三带—秦遗址文化带、汉帝陵文化带、唐帝陵文化带 历史文化名城 多点——多个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和优秀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景区景点。 1)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第十七条 山水格局的保护 咸阳市1994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本次规划以保护各个历史时期的 山水格局分析 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为重点,主要包括古都遗址、帝王陵园、老城格局,突出秦咸阳宫遗址、五陵 咸阳塬的独特地貌使咸阳具有了与南部秦岭不同形态的自然特征,其“近水聚天下财,远山 塬、明清城区的地位。同时注重自然生态格局及遗址周边风貌环境的保护控制,并提出不同历史 为龙脉,水深土厚又近于都城”的风水格局,成就了世界罕见的帝王陵群,增加了咸阳遗产文化 文化遗址之间风貌协调的控制要求。 2)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两带”:依托市区内周秦汉历史遗迹和帝陵遗存带,延续大都市的帝陵文化、四大遗址、 ①三原县:重点保护南城的整体格局、主要街道走向、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重点保护 古都历史三条文化带,打造以五陵塬遗址为核心的渭北帝陵保护带、以秦咸阳宫遗址、周丰京遗 三原城隍庙及其周围建筑风貌,保护东关、西关和北城的城廓、部分传统街道;重点保护庄陵、 址为核心的周秦古城遗址保护带。 端陵、献陵三处唐代帝陵和三原城隍庙。 “两轴”:渭河、沣河文化景观轴 ②乾县:城区建设重点考虑与乾陵之间的对景关系,新建建筑和构筑物的高度、体量和色彩 “四区”:为四个历史格局保护区——秦咸阳宫遗址、五陵塬遗址、周陵遗址、明清老城区。 必须与乾陵保护相协调;重点保护乾陵、靖陵两处唐代帝陵。 “三片”:三个历史文化街区 ③加强两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突出各县的文化特色,完善咸阳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多点”: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框架。 保护框架主题的体现 历史文化村镇 主题一:水城塬貌秀丽之城 深挖市域内的古村古镇,对全市古镇古村进行全面调查。对空间格局清楚、文物古迹 以保护中心城区范围内“塬 ——城——河”的空间形态。 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环境独特的古镇村,逐步进行筛选评定,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 主题二:秦宫遗迹博览之城 镇名村保护条例》,结合《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和调查结果,综合确定历史文化 以秦咸阳城遗址为核心,在保护中彰显秦都?秦城?秦文化。 名镇名村的名单。 主题三:帝陵文化集粹之城 对不足申报条件,同时依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村镇,如:泾阳县崇文乡、 依托于西汉帝陵区遗址,通过保护再现中国帝陵文化特色。 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旬邑县城七公里处的唐家村、 主题四:明清遗风展呈之城 泾阳县云阳镇南门文家、旬邑县马栏镇等村镇,因重视 以明清城区保护为重点,展呈明清文化魅力。 遗址本体的保护,积极改善遗址周边环境风貌,结合遗址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村镇。 主题五:文人雅士寄寓之城 保护及再现名人寓居或流连之所,展现咸阳名人文化。 第五章 规划区及主城区保护 主题六:民俗淳朴风貌之城 第二十条 保护区域的界定 以保护中心城区内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其原有街坊格局,体现居民生活情趣, 体验民俗生活氛围,弘扬传统艺术文化为主的文化民俗风貌的保护。 本次规划区保护区域依据《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范 第二十二条 文化景观生态廊道的保护 围,涉及行政范围包括咸阳市5 个区和41 个乡镇,咸阳市区,兴平市,泾阳县行政辖区内的泾干镇、永乐镇、崇文镇、高庄镇、太平镇,礼泉县行政 保护范围划分 辖区内的骏马乡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为 1260 平方公里。 规划将泾、渭、沣河文化景观生态廊道的保护规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河流的河道、河滩 第二十一条 保护框架 为绝对保护区范围,区内禁止进行各种建设活动,河流两岸建设活动禁止侵占河道;禁止向水域 内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渭河河流河道两岸 50—100m 保护框架的结构 活动频繁地区400——1500m)的范围为建设控制区,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 规划形成 “一城、两带、两轴、四区、三片、多点”的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总体保护格局。 “一城”:明清城区; 在不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可进行少量用于游憩、生态恢复的建设活动。建设控制区以外 的范围为风貌协调区,区内建设与滨河空间风貌相协调,实现城市建成区与滨水区之间的自然过 轴:北大街-果子市街。 渡。 二片:文庙片区和果子市街片区。 泾河文化景观生态廊道保护 文庙片区:规划为渭城文化景观公园。以 “城”文化为主题,布置 “城”、路、舍、柳四个 泾河文化景观生态廊道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保护并恢复泾河两岸的原始生态,保 景区。其中,“渭城”景区为明城宗教文化区,由文庙、凤凰台、安国寺、圣母宫、牌匾长廊和市 护河道的自然流向,避免因城市建设而人工侵占、改变原有河道。在泾河两岸划定建设控制地区, 民文化广场组成;“丝路”景区由步行道绿化和刘林反映。 从河滩边缘以外划定300 米范围,该范围内原则禁止高层建筑建设,并加强绿化复育;注重治理 果子市街片区:位于果子市街及两侧,规划为民俗风情街。以“俗”为主题,主要反映果子 水污染,改善水质环境,营造泾河滨河空间生态水体氛围,对穿行于城市建成区的河道两岸的重 市街建筑风貌,地方水果及人文风情等要素构成。 要节点进行城市设计,适当进行观光旅游开发,在泾河渭河交汇处形成一处生态文化园区,作为 四节点:清渭楼广场、凤凰广场、钟楼广场、古渡遗址博物馆。 泾河文化景观生态廊道与汉帝陵文化带联系节点,构筑滨水整体景观体系。 第二十四条 “斗杓”格局保护 渭河文化景观生态廊道保护 严格保护原嘉靖城斗杓形的城市轮廓。尽快保护抗战南路仅存的城墙遗址,划定城墙本体以 充分展现咸阳东西向带状布局的城市形态,以及咸阳依河而城的历史文化特点,积极开发渭 外 10 米为城墙保护紫线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规划为绿地。对于其它已拆除的城墙,可结 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滨河生态长廊。此 合交通、绿化系统的规划设计,沿城墙旧址形成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作为城墙旧址的标识。鉴于 外,对天际线、建筑风格、建筑色彩、桥梁造型、公园和其它岸线等景观要素进行重点规划和控 嘉靖城的历史城门已全部被拆除,可结合交通、绿地及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加以标识提示。 制,整治滨河空间,并适度开展休闲、观光、体验活动,以“涝渭”、“沣渭”、“灞渭”和“泾渭” 第二十五条 传统道路网保护 为绿色景观核心,以咸阳湖、奥林匹克主题公园、秦汉映月、农业旅游、娱乐岛、新能源主题公 严格保护传统道路网骨架,主要包括北大街——果子市街南阳街、中山街——东明街、永绥 园等为活动核心,将渭河西咸段建设成“泾渭湿地公园、灞渭湿地公园、沣渭湿地公园、涝渭湿 街——清泰街、学道门巷、县门巷、辘轳把巷等,保持这些街道的位置、格局、走向基本不变, 地公园”等百里湿地公园群,并使之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休憩生活的中央公园。 并对两侧建筑的高度、体量、形态、色彩进行控制,保持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形成宜人 沣河文化景观生态廊道保护 的街道尺度。在保护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技术标准和手段,逐步改善街道的基础设施条件。 沿沣河按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构建绿色生态防洪走廊,建设绿色生态堤防,以此确保沿岸群 第二十六条 视线走廊控制 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河流安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建设6 处河道景观水面;在沣渭三角洲等处 建设各具风格的景观,以此恢复和创建滨水绿化空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城市特色景观区。 规划视廊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视廊,由主要景观标志点构成,即咸阳钟楼——清渭楼、清 渭楼——文庙、清渭楼——凤凰台、钟楼——凤凰台、文庙——凤凰台这五条视线走廊;一类是 第六章 明清历史城区保护 动态视廊由河湖景观线和街道景观线构成,即学道门巷——文庙、中山街——文庙、仪凤街—— 第二十三条 古城保护框架 凤凰台、中山街——咸阳钟楼、凤凰台——渭阳东路咸阳湖这五条视线走廊。 控制重要观景点与传统景观点之间、历史街道与主要景观点之间、渭河沿岸的建筑高度,使 保存明清城区原有的城市肌理和格局,形成“一区、三轴、二片、四节点”的总体保护构架。 景点之间相互呼应。保护以上十条视线走廊,控制景观视廊与景观视域面,形成良好的视觉空间 一区:明清城区保护区,渭阳东路以北,乐育南路以东,人民东路以南,渭城桥北头 结构,保证视廊的通视性。 以西,总面积127 公顷。 第二十七条 传统街区划定 三轴:三条历史文化街区。横轴:安国寺、凤凰台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街-东明街。纵 本次规划确定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街—东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北大街-果子市街历史文 搬迁所有工厂及对古城风貌有影响的单位;增加历史城区内停车场用地及绿化用地;调整城 化街区、安国寺—凤凰台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面积共13.1 公顷。 墙内侧沿线用地性质,尽快保护抗战南路仅存的城墙遗址,本次规划划定城墙本体以外 10 米为 第二十八条 传统街区分级保护 城墙保护紫线范围。 2 )人口疏解 将咸阳明清城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历史风貌 疏解古城人口压力,将明清城常住人口控制在3.5 万人左右。 保护区和缓冲区四级。 3 )交通疏导 核心保护区 首先对几条道路通过次一级的道路或支路进行联系,完善旅游核心区内的机动车路网结构; 严禁拆除该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整治和改善,以改善居民的 其次,将核心区内部改造成为完全步行的道路系统,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历史人文尺度。 生活条件;严格保护对于城市格局具有意义的街巷骨架体系和绿化系统;维持原有的街巷尺度, 4 )环境改造 禁止随意改变街区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保护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2 层以下。 重点打造文物保护单位和景观建筑之间的空间环境,通过绿地系统、绿化廊道、休闲步行道 建设控制地带 的建设将各类景点、建筑之间的有机联系。 严格保护该区域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对于城市格局具有意义的街巷骨架体系;可在保持街区 5 )产业结构调整 整体格局和风貌的基础上,对街区进行局部改造,但新建建筑的高度必须控制在4 层以 根据对规划地段内几处核心地段的定位,结合空间改造,调整地段产业结构,并注入与其相 下,新建建筑的尺度、体量、色彩必须与街区中的历史建筑相协调。 适应的新业态,以带动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历史风貌保护区 历史街巷保护整治措施 严格保护该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可在保持街区整体格局的基础上,对街区进行改造,但新建 规划将古城历史街巷划分为一类历史街巷以下,尺度、体量、色彩必须与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历史建筑 凤凰台)、二类历史街巷和三类历史街巷。 缓冲区 1)一类历史街巷:保持其尺度、走向不变,保护两侧建筑的高度、界面连续性及传统风貌, 重点控制与传统街巷、历史建筑集中区、视廊、历史水系格局、重要开放空间等相关地区的 原则上禁止拓宽,并对沿街建筑进行分类整治。 建筑高度,以利于明清城区整体风貌的保护,实现旧区与新区风貌之间的自然过渡。区内新建建 2 )二类历史街巷:保护和整治其中风貌较好的阶段,控制街巷空间尺度,可适当拓宽风貌 筑的高度控制在6 层以下。 较差街段,改善通行能力,并控制沿街新建建筑的体量、色彩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第二十九条 历史城区的整治与更新 3 )三类历史街巷:保持其街巷的走向,延续城市空间脉络,并控制新建建筑的体量、色彩 用地布局 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优化历史古城的用地结构,维护古城的形态及格局,保留必要的传统产业用地,满足古城发 建筑保护与整治措施 展的要求。整治古城内部交通,解决古城内外联系,添加园林绿地,合理安排各类为古城居民及 1)保护修缮——对历史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采用以保护和修缮为主的方式,对个别构 为旅游业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件加以更换,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1)功能置换 2 )保护修复——指历史建筑及推荐历史建筑。采取保护修复的方式,在保证原有结构不动 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复,使其维持现状。 1)咸阳市和西安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物、艺术、宗教等知识的教育场所, 3 )整治改善——指一般传统建筑。采取整治改善的措施进行更新,整治后的建筑外观符合 有益于提升当地居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并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 传统风貌的特征;可对内部做必要的更新改造,以适应现代生活及使用功能的需要;位于历史文 2 )秦咸阳城遗址及其整体环境的有效保护及充分展示,将对地方的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 化街区内的一般传统建筑按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法规进行保护,一般应原地保护与整治。 保护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保留改造——指与传统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采取整治改造的措施进行更新,改造后的 第三十一条 保护区划 建筑整体风貌应符合传统风貌特征,使其融入传统环境中。 保护区划边界 5 )改造利用——对于与传统风貌有较大冲突的现代建筑应采取改造利用的措施进行改造, 保护区:遗址本身所在地段,包括作坊遗址区、墓葬区和宫殿遗址区等。范围分为两个区 严格控制高度、体量,以保证整治后的建筑外观符合传统风貌的特征。 域,总面积20.52 平方公里,其中一区东界至正阳镇柏家咀村,北界到高干渠,西界到摆旗寨油 6 )拆除——是指违章或原先没有以后增建的,破坏院落空间环境的建筑,予以拆除。恢复 库专用线,南界至一道塬前沿,二区为长兴,店上以北,铁路北环线以南,长1.5 公里,宽0.6 公里区域,面积0.9 平 第七章 秦咸阳城遗址保护 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遗址周边具有完整历史风貌的环境区域,包括黄家沟墓区和坡刘墓区

“原创力文档”前称为“文档投稿赚钱网”,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成交的100%】。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3005833200 电话:19940600175 欢迎举报,上传者QQ群:784321556


请点击百度一下下载文库:咸阳市总体规划

1.《沣渭新区规划图 咸阳市总体规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沣渭新区规划图 咸阳市总体规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