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谦逊内敛的人,体味过人生的酸甜苦辣,知道世事的复杂艰辛,他们懂得放低身 段,换位思考, 替他人着想。 ②坚实的底座与 F1 赛车的抓地轮胎,配上绿色环保的迸发器和 USP 导航系统,简 直是一件 的艺术品。 ③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跟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 ,最终选 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④成功的第一步, 需要先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心, 如果缺乏求知欲与进 取心,到最后一定会 。 A. 设身处地 鬼斧神工 耳濡目染 功败垂成 B. 身临其境 鬼斧神工 耳闻目睹 半途而废 C. 设身处地 巧夺天工 耳濡目染 功败垂成 D. 身临其境 巧夺天工 耳闻目睹 半途而废 2.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新中国成立 70 年之际, 中国女排以十一场全胜的战绩获得世界杯冠军, 兑现 了她们 “升国旗、奏国歌 ”的誓言。 B. 本次军运会的军运村既是中式古典的 “山水之居 ”,也是绿色环保的 “生态之 城”,更是现代科技的 “智慧小区 ”。 C. 最近,来自 “一带一路 ”沿线 20 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的 “新四大 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9 月 26 日,日本《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 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3. 下列各句标点的使用与句子语意层次不符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莺儿的 “露”是“露”在嘴上, “露”在手上;薛宝钗的 “露” 是不动声色,顺水推舟, “露”在心上。 B. 无论做人、做事,都需要注重细节,但又不能止于细节。前者强调的是过程的 精细,后者则意味着要有全局观念。 C. 与人相处,若能做到 “宽人律己 ”,那是一种境界;若能 “宽人”,那是一种 第 1 页,共 13 页 豁达;若能 “律己 ”,那是一种严格。 D. 俯瞰故乡郁郁葱葱的大地与绿水,悠远、静谧的山林,廊桥、屋宇、田畴点缀 其间,禁不住诗兴大发。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颔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两句融入了作者的 主观情感,亦真亦幻的表现了作者感怀故乡的微妙心理。 B.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尾联 “寂寂江山播落处 ”暗示国家局势走向衰败; “怜君何事到天涯 ”中的“怜君 ”,指怜惜贾谊,表达了对贾谊遭贬的同情。 C.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颔联 “除弊事 ”三字体现了作者忠而获罪和 非罪远谪的愤慨, “肯将”一句表现了作者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D.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中 ”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惆怅中含有达观,表现出作者豁达的襟怀。 二、语言表达 5.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十一黄金周, 武汉接待游客超 2200 万人次, 其中外地游客超过 1100 万。在热门旅 游目的地排行榜上,武汉超越一众传统旅游强市,成为全国第二火的目的地。一直 给人以客源地印象的武汉,成了人人争相来打卡的网红城市。 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 “我眼中的网红武汉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你们小组通过研究,发现武汉具有不少成为网红旅游城市的优势。请列举至少三点。 小组讨论时,有同学这样说 :“武汉有什么好游的?我在武汉生活了十多年都没发现有 什么值得游玩的地方。 ”请你写一段反驳他的话,不少于 200 字。 三、文言文阅读 6.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牙,鲍叔牙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 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牙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 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牙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牙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 尝为鲍叔牙谋事而更穷困,鲍叔牙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 逐于君, 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牙不以我为怯, 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 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牙不以我为无耻,知我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 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 【注释】①召忽:人名。春秋时齐国人,曾与管仲同事公子纠。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鲍叔牙终善遇之 遇:相待 第 2 页,共 13 页 B . 鲍 叔 牙 遂 进 管 仲 进 : 推 荐 C . 子 孙 世 禄 于 齐 禄 : 俸 禄 D . 天 下 不 多 管 仲 之 贤 多 : 赞 美 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_ _ _ _ _ _ A . 吾 始 困 /时 尝 与 鲍 叔 牙 贾 分 财 /利 多 自 与 /鲍 叔 牙 不 以 我 为 贪 /知 我 贫 也 。 B . 吾 始 困 时 /尝 与 鲍 叔 牙 贾 分 财 /利 多 自 与 鲍 叔 牙 /不 以 我 为 贪 知 /我 贫 也 。 C . 吾 始 困 时 / 尝 与 鲍 叔 牙 贾 / 分 财 利 多 自 与 / 鲍 叔 牙 不 以 我 为 贪 / 知 我 贫 也 。 D . 吾 始 困 / 时 尝 与 鲍 叔 牙 贾 / 分 财 利 多 自 与 鲍 叔 牙 / 不 以 我 为 贪 知 / 我 贫 也 。 下 列 对 文 本 内 容 的 理 解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_ _ _ _ _ _ A . 管 仲 年 轻 的 时 候 , 常 与 鲍 叔 牙 交 往 , 鲍 叔 牙 知 道 他 贤 能 , 即 使 常 常 被 管 仲 占 便 宜 , 也 始 终 对 他 非 常 友 善 。 B . 管 仲 曾 侍 奉 公 子 纠 , 公 子 小 白 立 为 国 君 后 , 公 子 纠 被 杀 , 管 仲 被 囚 禁 , 后 在 鲍 叔 牙 的 帮 助 下 被 起 用 。 C . 管 仲 曾 多 次 遭 遇 困 顿 与 失 败 , 鲍 叔 牙 都 能 理 解 管 仲 , 所 以 管 仲 认 为 鲍 叔 牙 是 最 了 解 自 己 的 人 。 D . 鲍 叔 牙 推 荐 了 管 仲 , 而 管 仲 让 鲍 叔 牙 居 于 自 己 之 下 , 做 自 己 的 下 属 , 这 种 行 为 遭 到 了 天 下 人 的 批 评 。 7 . 阅 读 下 列 《 水 浒 传 》 选 段 , 完 成 各 题 。 次 日 , 具 舟 相 送 。 李 逵 道 : “ 哥 哥 , 几 时 起 义 兵 ? 我 那 里 也 起 军 来 接 应 。 ” 宋 江 道 : “ 兄 弟 , 你 休 怪 我 ! 前 日 朝 廷 差 天 使 赐 药 酒 与 我 服 了 , 死 在 旦 夕 。 我 为 人 一 世 , 只 主 张 忠 义 二 字 , 不 肯 半 点 欺 心 。 今 日 朝 廷 赐 死 无 辜 , 宁 可 朝 廷 负 我 , 我 忠 心 不 负 朝 廷 。 我 死 之 后 , 恐 怕 你 造 反 , 坏 了 我 梁 山 泊 替 天 行 道 忠 义 之 名 , 因 此 请 将 你 来 , 相 见 一 面 。 昨 日 酒 中 已 与 了 你 慢 药 服 了 , 回 至 润 州 必 死 ? ? ” 言 讫 , 堕 泪 如 雨 。 李 逵 见 说 , 亦 垂 泪 道 : “ 罢 , 罢 , 罢 ! 生 时 伏 侍 哥 哥 , 死 了 也 只 是 哥 哥 部 下 一 个 小 鬼 。 ” 言 讫 , 泪 下 。 便 觉 道 身 体 有 些 沉 重 。 当 时 洒 泪 , 拜 别 了 宋 江 下 船 。 回 到 润 州 , 果 然 药 发 身 死 。 李 逵 临 死 之 时 , 付 嘱 从 人 : “ 我 死 了 , 可 千 万 将 我 灵 柩 , 去 楚 州 南 门 外 蓼 儿 洼 , 和 哥 哥 一 处 埋 葬 。 ” 嘱 罢 而 死 。 从 人 置 备 棺 椁 盛 贮 , 不 负 其 言 , 扶 柩 而 往 。 下 列 语 言 描 写 , 最 符 合 李 逵 性 格 的 一 项 是 _ _ _ _ _ _ A . “ 只 今 满 朝 文 武 , 俱 是 奸 邪 , 蒙 蔽 圣 聪 。 就 比 俺 的 直 裰 , 染 做 皂 了 , 洗 杀 怎 得 干 净 ? ” B . “ 小 人 闻 知 这 众 猎 户 因 这 个 大 虫 受 了 相 公 责 罚 , 何 不 就 把 这 一 千 贯 给 散 与 众 人 去 用 ? ” C . “ 娘 的 , 你 家 皇 上 姓 宋 , 俺 家 哥 哥 也 姓 宋 , 他 做 得 皇 上 , 俺 家 哥 哥 也 可 以 做 得 ! ” D . “ 争 奈 官 司 追 捕 甚 紧 , 排 家 搜 捉 , 倘 或 寻 到 大 官 人 庄 上 时 , 须 负 累 大 官 人 不 好 。 ” 从 上 面 选 段 中 可 以 看 出 李 逵 怎 样 的 性 格 特 点 ? 四 、 现 代 文 阅 读 8 .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章 , 完 成 各 题 。 王 进 是 个 好 男 儿 第 3 页 , 共 1 3 页 ①王进在《水浒传》第二回中出现,以后再没影踪。他如一道耀眼的闪电,照亮了 大宋灰暗的山河,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正男子汉的英姿,也让梁山的好汉们,顿时失 去了颜色。 ②同林冲一样,王进也是大宋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父亲都军教头王升,当年曾 将还是街头混混的高俅 “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有此之仇 ”。现今,足球 明星高俅当了大宋国防部长之后, 就伺机要报当年的一棒之仇。 王进知道这厮肯定 不会放过自己,就在高部长上任的第二天,不等上司动手,自己主动辞掉大宋的金 饭碗,设计摆脱了两个前来监视的牌军,同家中老母一起,向西北,奔赴抗金的前 线去了。 ③王进对大宋社会看得极为透彻。他不想再同高俅之辈论理,因为无理可论。林冲 比王进天真,他认为大宋还能论理,结果,将自己论进了沧州劳改的草料场。 ④大宋没有给王进提供正义和公平,但王进并没有像宋江一样,认为自己是 “猛虎 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而是想到,自己一身武艺,当为国家出力。西北战事正 紧,那里正是自己的用武之地。于是,王进一路西行,向抗金前线延安府进发。他 心里清楚,不管他建立多少功业,只要高部长在任,他都不可能有奖金、有官位, 但他依然去了。 ⑤宋江等辈,一身武艺,树起 “替天行道 ”大旗,自称 “忠义 ”,真实的目的,是 为了招安后封妻荫子,多的是对同胞的残杀。同王进相比,宋江私放晁盖是对皇帝 不忠,攻击方腊是对朋友不义,又何曾行过天道? ⑥王进不会上梁山。他比林冲更明白,梁山并不是人生的惟一选择,那不过是山寨 版的大宋!他们不可能 “替天行道 ”,只能是 “替天行盗 ”!如果王进处在林冲的 位置上,当高俅被俘上山后,他肯定一刀砍了他,不会像林冲,在宋江的高压下, 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善良是美好的品德,但仅仅只有善良,则又易为奴隶。 ⑦王进不仅有智慧,讲原则,还忠义两全。 ⑧因为老母生病,不得已在史家庄住了多时。为报答史太公的热情招待,他花半年 时间,尽心点拨史进,让他成为全国一流的武术师。以史进一家对他的感情,他完 全可以在史家庄度过一生,但他考虑到自己被高俅通缉,怕连累于人 --桃源虽好, 不是久留之处。这是对朋友的义。 ⑨王进是真正视名利如烟云的人, 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作者将他置于正面人 物的第一个,当有深意焉。 ⑩后人为什么喜欢陶渊明?因为这位田园诗人认为,当这个社会不能给自己尊严、 平等、正义的时候,抗争本身已没有了意义,最好的选择是摒弃这个社会,没有必 要再同他们论辩姜是不是生在树上。老子不想折腰了,那五斗米也不要了。我来到 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当王进身处逆境,尊严被践踏、权利被褫夺,他无处 可诉说 --抑或他根本就不屑于诉说 --他只是默默忍受,毅然担当。 ? 在中国,最能检验人格力量的天平砝码,就是权力。绝大多数男人,一遇到权力 的砝码,就会毫无悬念地倾斜,但王进的天平没有倾斜! ? 当一个人能置大宋的价值观不顾而坚持自己选择的时候, 当世人皆醉他独醒的时 候,底气是何等的深厚,内心是多么的强大! ? 对这个行将溃败的社会,王进已经心无所求。他知道名与利的代价是什么,他知 道放弃的代价又是什么。所以,他依照自己的标准做人、做事了。 第 4 页,共 13 页 对第③段 “王进对大宋社会看得极为透彻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王进知道高俅一定会在自己身上报当年的一棍之仇,同他无理可讲。 B .王进奔赴西北前线,是因为他觉得虽会遭报复,但还有报国的机会。 C .王进明白在当时的环境下,大宋不可能给自己提供尊严、公平以及正义。 D .王进清楚梁山是大宋的翻版,宋江等人的真实目的与大宋的价值观一致。 第⑨段说王进 “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王进明知朝廷黑暗,依然以国家为重,奔赴西北前线。 B .王进明知不会得到名利官位,依然遵从自己的内心行事。。 C .王进像陶渊明一样,在得不到公正时,默默忍受、毅然担当。 D .王进经受住了权利的考验,人生的天平没有在权利面前倾斜。 作者为什么说 “王进是个好男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王进既照亮了大宋昏暗的山河,又让梁山好汉黯然失色。 B .王进在得不到公平对待的时候,选择主动摒弃这个社会。 C .王进不仅有智慧,讲原则,还不计名利,忠义全都兼顾。 D .王进是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依照自己的标准做人做事。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北欧童话 余秋雨 ①一步跨进北欧,立即天高地阔。 ②我们从德国进入丹麦,地缘相邻,天象殊异。就在刚才,德国的树林还在以阴郁 的灰绿抗击寒风,转眼,丹麦的树林早已抖尽残叶,只剩下萧萧寒枝,就连农家门 外的灌木矮墙, 也已冻成与泥土同色。 因此,天无遮蔽, 地无装饰, 上下一片空明。 ③这是我第一次来丹麦,满目陌生。 ④我惊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因为我不能容忍这般陌生, 就像不能容忍一位曾经长 年通信的长者初次见面时一脸冷漠。我与丹麦算得上 “长年通信 ”了,在人生的荒 凉季节,这儿竟然一再地成为我的精神投注地。 ⑤一点不错,我童年时的精神陪伴者是安徒生,青年时的精神陪伴者是勃兰兑斯, 中年时的精神陪伴者多了,其中一个是克尔恺郭尔,他们全是丹麦人。 ⑥我想更多地端详这片土地,但明明是下午时分,天已黑了。北欧的冬夜如此漫长 如此绝望,那些直贯东方的精神难道都是在黑暗中产生? ⑦第一天夜宿日德兰半岛上的古城里伯市。天下着雨,夜色因湿濡而更加深沉。熬 夜不如巡夜,我们在路口跟上了一位更夫。 ⑧更夫左手提一盏马灯,右手握一根戟棒,一路上用丹麦话吟唱着类似于 “火烛小 心”之类的句子。走到河边特别警惕,弯下腰去观察水情,岸边有一枚石柱刻明, 一六三四年的洪水曾使小城灭顶。 更夫离开河边又回到街道, 偶尔有一二只苍老的 手轻撩窗帘,那是长夜的失眠者听到了他的脚步声。 ⑨与更夫聊天,他说,在丹麦过日子,要学会如何度过长夜。连当今的玛格丽特女 王也试着适应,她说过 :“在冬季王宫的长夜里,我把优美的法国散文翻译成丹麦 文,作为消遣。 ”果然,她成了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在我眼中, 她以女王之尊, 现身说法地道出了长夜与文学的关系。 ⑩第二站便是奥登塞, 安徒生的家乡。 我起了个大早穿过市场去找他出生的那间红 第 5 页,共 13 页 顶 房 。 圣 诞 节 又 临 近 了 , 特 意 浏 览 了 一 下 市 场 , 卖 火 柴 小 女 孩 心 中 的 圣 诞 树 和 烤 鹅 , 依 然 在 这 里 碧 绿 焦 黄 。 ? 一 转 弯 就 看 到 了 街 那 头 的 红 顶 房 。 急 速 赶 去 , 快 步 踏 入 , 房 间 非 常 狭 小 。 当 年 这 里 是 贫 民 窟 , 房 顶 下 住 了 很 多 人 家 。 安 徒 生 家 更 是 贫 困 , 祖 母 做 过 乞 丐 , 父 亲 是 个 木 匠 , 母 亲 替 别 人 洗 衣 ? ? 哪 种 愁 苦 他 没 有 受 过 ? 他 把 这 一 切 都 囫 囵 咽 下 , 终 于 明 白 了 这 世 上 唯 一 可 以 倾 心 的 , 只 有 孩 子 。 孩 子 们 的 眼 睛 没 有 国 籍 又 最 善 于 寻 找 , 很 快 从 世 界 各 地 教 室 的 窗 口 , 盯 上 了 这 间 红 顶 房 。 ? 但 是 , 哪 怕 是 全 世 界 儿 童 的 眼 睛 集 合 起 来 也 帮 不 了 安 徒 生 , 安 徒 生 还 是 久 久 地 缺 少 自 信 。 不 仅 出 身 贫 寒 , 而 且 是 小 语 种 写 作 , 是 否 能 得 到 文 学 界 的 承 认 ? 他 一 直 想 成 为 当 时 比 较 有 名 的 奥 伦 斯 拉 格 这 样 的 丹 麦 作 家 , 却 受 到 各 方 面 的 嘲 笑 。 ? 他 很 想 获 得 丹 麦 之 外 的 欧 洲 文 学 界 支 持 , 努 力 结 交 文 化 名 人 , 结 果 反 让 人 家 觉 得 有 “ 摇 尾 乞 怜 的 奴 态 ” 。 即 便 他 后 来 终 于 受 到 广 泛 承 认 , 人 们 也 只 认 为 他 是 一 个 善 于 编 制 漂 亮 童 话 的 有 趣 作 家 , 并 不 认 为 他 是 文 学 巨 匠 。 因 此 , 直 到 他 临 死 之 时 , 还 渴 求 会 见 任 何 访 问 者 , 希 望 在 他 们 的 话 语 中 找 到 赏 识 自 己 的 点 滴 信 息 。 他 敏 感 脆 弱 , 极 易 受 伤 。 ? 他 不 知 道 , 自 己 早 已 成 为 一 个 伟 大 的 文 学 巨 匠 。 那 些 他 所 羡 慕 、 拜 访 、 害 怕 的 名 人 , 没 有 一 个 能 望 其 项 背 , 更 不 必 说 像 奥 伦 斯 拉 格 这 样 的 地 区 性 人 物 了 。 今 天 , 当 我 们 早 已 长 大 , 不 再 留 连 童 话 , 那 就 有 资 格 说 了 : 他 是 一 个 永 恒 的 坐 标 , 审 核 着 全 人 类 的 文 学 在 什 么 程 度 上 塑 造 了 世 道 人 心 。 ? 他 肯 定 已 经 塑 造 了 世 道 人 心 , 证 据 是 , 很 少 悬 挂 国 旗 的 丹 麦 , 把 一 面 国 旗 端 端 正 正 地 升 起 在 那 幢 红 顶 房 上 。 ? 一 个 不 太 在 乎 标 志 的 国 家 , 终 于 找 到 了 国 家 标 志 。 这 是 由 所 有 的 童 话 集 合 而 成 的 又 一 个 童 话 。 读 文 章 ③ - ⑥ 段 , 说 说 “ 我 ” 为 何 会 “ 惊 愕 地 看 着 周 围 的 一 切 ” ? 第 ⑦ ⑧ ⑨ 三 段 写 作 者 遇 到 更 夫 巡 夜 。 这 段 经 历 使 作 者 对 丹 麦 产 生 了 哪 些 认 识 ? 第 ? 段 “ 很 少 悬 挂 国 旗 的 丹 麦 , 把 一 面 国 旗 端 端 正 正 地 升 起 在 那 幢 红 顶 房 上 ” 这 句 话 暗 示 了 什 么 ? 如 何 理 解 第 ? 段 中 第 二 个 “ 童 话 ” 一 词 的 含 义 ? 五 、 作 文 1 0 . 阅 读 下 面 的 材 料 , 按 要 求 作 文 。 社 会 的 发 展 , 让 人 们 能 轻 松 获 得 海 量 信 息 。 然 而 , 面 对 数 量 众 多 、 内 容 繁 杂 的 信 息 , 不 少 人 迷 失 了 自 己 : 有 人 轻 易 相 信 错 误 信 息 , 有 人 轻 易 被 感 动 、 被 诱 导 , 有 人 轻 易 做 出 决 定 , 甚 至 还 有 人 无 意 中 充 当 了 谣 言 的 传 播 者 ? ? 这 类 人 有 一 个 共 同 点 : 他 们 没 有 独 立 思 考 的 意 识 和 能 力 , 缺 乏 质 疑 批 判 精 神 , 对 外 界 信 息 盲 目 相 信 。 所 以 , 在 海 量 的 信 息 面 前 , 我 们 要 理 性 思 辨 , 才 能 不 迷 失 自 己 。 请 你 根 据 对 上 述 文 字 的 理 解 和 思 考 , 写 一 篇 文 章 。 要 求 : 依 据 材 料 的 整 体 语 意 立 意 , 自 拟 标 题 , 文 体 不 限 , 不 少 于 6 0 0 字 。 文 中 如 果 出 现 真 实 的 姓 名 或 校 名 , 请 以 化 名 代 替 。 第 6 页 , 共 1 3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C 【解析】 首先要能明确每个词语的意思。 ①根据横线前一句 “他们懂得放低身段,换位思考 ”,可知后文紧接着 “设身处地 ”替 他人着想。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替别人着想。 身临其境:亲自面临那种境地。设身处地是想象自己在某种境地。身临其境不是想象, 是真的到了某种境地。 ②根据句子前后,要求横线上填能够形容艺术品的词语,即 “巧夺天工 ”。 鬼斧神工 :指像是鬼神制作雕刻出来的。形容建筑、雕塑等神奇巧妙,不像人力所能达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③耳闻目睹只指看到听到,不一定受到影响 ;耳濡目染则表示听惯、看惯,受到潜移默 化地影响。文段中 “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跟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 ” 可知他长时间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耳濡目染 ”更符合语境。 耳闻目睹:着眼于亲自听到、看到。 耳濡目染:着眼于经常听到、看到。 ④从 “成功的第一步 ”可知,本句讲述的和 “成功 ”有关,故 “功败垂成 ”更恰当。 半途而废:指没有努力,做事做了一半就不做了。 功败垂成;指做事很努力很坚持,可是在快成功时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主要是辨析近义词的用法,首先,要理解每个词语的 意思,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最后,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 入句子当中。 这道选词填空,两组都是近义词,但它们之间又有着细微的区别,要根据语境去作出判 2. 【答案】 D 【解析】 ABC .正确; D .有误,语序不当, “罕见地 ”提到 “用”前。 故选: D 。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 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 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 子的毛病。 2 .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 第 7 页,共 13 页 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 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3. 【答案】 C 【解析】 ABD .正确; C .有误, “那是一种境界 ”与后面两个分句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总分关系,故应用冒 故选: C。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 符号的用法, 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 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 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 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4. 【答案】 B 【解析】 ACD .正确。 B .有误, “怜君”既怜贾谊也怜自己,既有对贾谊的怜惜同情,更有对自己和贾谊遭 贬的不满和愤懑。 故选: B。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炼字就是对诗歌里面的用词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 在鉴赏的时候可 以从每一句诗的字、词入手,分析其表达效果,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要抒 发的感情。 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基本原则是 “词不离句 ”,结合诗的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时既 要理解句子的内容, 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 所以要反复读, 把握好诗歌的内容之后, 进而分析词语含义。 5. 【答案】 【小题 1】答案: 示例:武汉有高铁和航空枢纽优势,市内交通的便捷,方便了游客来汉和出行。 颇具特色的长江灯光秀吸引了各地游客。 武汉部分旅游景区推出夜游项目, 夜游江城成 为一种新时尚。 武汉两江四岸景观亮化不断升级完善, 成为了品牌文旅产品。 有黄鹤楼、 琴台、东湖、户部巷、江汉路等众多旅游资源。武汉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推出了系 列惠民政策。 示例:我认为,这个同学的说法不正确。武汉值得游玩景点非常多,尤其是古朴 的建筑,无论是登高望远的黄鹤楼,还是墙壁斑驳的归元寺,都透露着岁月在武汉留下 的痕迹。雄伟的长江大桥、美丽的武汉大学、人流熙攘的江汉路步行街和香气扑鼻的户 部巷,是现代游客的最爱。在武汉你只需要放松的心情,一步一步去丈量这座历史与现 代、美食与美景交融的都市。这位同学没发现武汉有值得游玩的地方,说明该同学对家 乡对生活关注不够,了解不深,我们要善于发现、欣赏身边的美好与价值。 【小题 2】 第 8 页,共 13 页 【解析】 本题考查研究成果的总结。武汉市的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可 列举便捷的海陆空交通措施,列举长江、东湖、黄鹤楼等旅游资源,还可列举旅游方面 的政策措施等。 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要求写一段话,反驳 “武汉没有什么好玩的 ”这个观 点。反驳时要抓住要害,列举武汉有许多值得游玩的地方,并说出其值得游玩的原因, 还可批驳该同学观点错误的原因。 常用的反驳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实揭穿法。即抓住对方言论的虚伪性,用事实 予以驳斥。 2.打击要害法。即抓住对方错误观点的要害所在,予以分析解剖,揭露其 实质。 3.论是证非法。即独立地论证与对方论点相对立的论点,从而反证对方论点是 错误的。 6. 【答案】 【小题 1】C 2 C 【小题 】 【小题 3】D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ABD .正确。 C .有误, “禄”在句中为动词,不是名词,应是 “领取俸禄、享受俸禄 ”的意思。 故选: C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 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个句子 的意思是 :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常常多给自己一些,但鲍叔 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贫困。故停顿应为: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牙贾 /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牙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 故选: 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ABC .正确。 D .有误, “居于自己之下,做自己的下属,这种行为遭到了天下人的批评指责 ”与文 意不合。 故选: D C 2 C D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 第 9 页,共 13 页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 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以后,公 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 事,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于一统,这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 : “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常常多给自己一些,但 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 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驱逐 ,但鲍 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 不认为我怯懦, 知道我 还有老母 。 公子纠失败, 召忽也为他而死, 我被关在牢狱中深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 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 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 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 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 .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原创力文档”前称为“文档投稿赚钱网”,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用户,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成交的100%】。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3005833200 电话:19940600175 欢迎举报,上传者QQ群:784321556


请点击百度一下下载文库:武汉市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1.《武汉人流高超都巿 武汉市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武汉人流高超都巿 武汉市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