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介绍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全八册)

(清)曹雪芹 撰

成品尺寸:170*240cm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ISBN 978-7-5013-6272-1

定价:198.00元

作者简介

曹雪芹,免介绍。

内容简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是《红楼梦》早期十二种重要的抄本之一,存七十八回本,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两回。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各册卷首标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是保存曹雪芹原文《红楼梦》及脂砚斋批语最多的本子。本书为原书高品质翻拍,保留真灰,并套红色影印出版,并据己卯本补上了六十四、六十七两回,成为八十回《石头记》的完璧,为红楼梦研究与收藏提供全新范本。

序言

三論庚辰本(代序)

馮其庸

曹雪芹生前最完整的鈔本

現存十多種《石頭記》(《紅樓夢》)的鈔本中,有三種鈔本署年是在曹雪芹逝世(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一七六三年二月十二日)之前,這三種鈔本是:

一、甲戌本(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年)。此本現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

二、己卯本(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此本現存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五十五至五十九回(五十五回、五十九回均殘剩半回),六十一至七十回(七十回回末殘)。總數是四十一回又兩個半回。

三、庚辰本(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年)。此本現存七十八回(一至八十回,內缺六十四、六十七兩回)。

但以上三種珍貴鈔本,還有不同情況,簡要點説,甲戌本雖署“甲戌”年,但此“甲戌”衹是原底本的年份,現存的甲戌本不是甲戌年原鈔本,而是乾隆後期據原鈔本重加“整理”後抄成的,它已是《石頭記》風行以後書賈抄賣的一種鈔本(詳見筆者《論甲戌本》論文見《馮其庸文集·漱石集》,青島出版社2011年版。)。己卯本是乾隆二十四年或稍後怡親王府的原鈔本,但己卯本衹抄了原本上的墨抄部分,凡原本上的墨筆抄寫部分,己卯本都抄了,包括用墨筆抄寫的批語部分(詳見筆者《論己卯本》論文見《馮其庸文集·漱石集》,青島出版社2011年版。)。此時曹雪芹尚健在。庚辰本是乾隆二十五年的鈔本,此時曹雪芹亦健在。經研究,庚辰本是據己卯本抄的見《馮其庸文集·漱石集》,青島出版社2011年版。。其抄定年代,雖不能完全確定,但總在乾隆二十五年以後若干年,因此本的用紙與己卯本完全一樣。己卯本、庚辰本都是多人合抄本,其中參加抄己卯本的人,有兩人又參加了抄庚辰本。己卯本、庚辰本都是私家抄藏本,不是書賈抄賣本,一是因爲己卯本有避怡親王允祥和弘曉的諱;二是兩個本子都是多人合抄本,字跡美醜相差懸殊,不合書賈抄賣的要求;三是乾隆二十四年及稍後,《石頭記》(《紅樓夢》)尚未傳世,尚無書賈抄賣本行世。

所以,以上三種鈔本,甲戌本是乾隆末年書賈抄賣本,且僅殘存十六回,雖然其珍貴價值仍存,但終究殘損過甚。己卯本是乾隆二十四年略後怡親王府的原钞本,極其珍貴,但可惜也僅殘存一半稍多一點,令人遺憾。衹有庚辰本,其抄定年代當在庚辰以後若干年(也包括有可能在曹雪芹逝世之前,即乾隆二十六至二十七年),特别是它是據怡親王府己卯本抄的,等於是己卯本的覆鈔本,現己卯本所殘缺的文字,庚辰本都保存己卯本的未缺原貌。且庚辰本後來又陸續增加了大量脂批。最可喜的是,這個庚辰本是當時的原鈔本,尚存七十八回。其所缺六十四、六十七回,己卯本有補鈔本,也有可能是嘉慶年間人補抄的,且是據曹雪芹原本抄補(詳見筆者《論庚辰本》馮其庸:《論庚辰本》,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年版。)。故庚辰本補上這兩回,便成爲曹雪芹生前《石頭記》早期鈔本中最完整的一個本子。

庚辰本與己卯本的關係及其底本的推測

庚辰本是據己卯本抄的,這是三十七年前筆者在研究庚辰本時的意外發現,並爲此寫成了《論庚辰本》 馮其庸:《論庚辰本》,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年版。一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出版之前,先在香港《大公報》連載兩月,引起了學界的重視。

庚辰本是據己卯本抄的,有大量可信的證據,詳見拙著《論庚辰本》 馮其庸:《論庚辰本》,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年版。,這裏略舉數例:

一、庚辰本與己卯本的抄寫款式完全相同。己卯本每面十行,每行三十字,每回首行頂格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等等,庚辰本的款式與己卯本完全相同。

二、庚辰本與己卯本的回目完全相同。現己卯本實存回目四十個,這四十個回目,庚辰本與它完全相同,其餘己卯本散失的部分雖無法對證,但按其情理,也必然是完全相同。

三、己卯本全書無一條眉批,己卯本的批語,主要是正文下雙行小字批,全書共七百十七條,庚辰本與之相同者七百十六條,衹少一條。這一條,實際衹有一個字,即“畫”字。這個“畫”字在庚辰本第十九回“黛玉笑道:再不敢了,一面理鬢”的“鬢”字下,己卯本有一側寫的“畫”字,這是一字評,庚辰本的抄手却忽略了這個“畫”字。因此少了一條,實際上衹少了一個字。

四、己卯本第十九回第三面第二行在“小書房名”下空了五個字,然後接寫“內曾掛着一軸美人,極畫的得神,今日這般熱鬧,想那裏自然”下,又直空到底,這一行衹有開頭的“裏自然”三字,以下全是空行。庚辰本這兩處空行,與己卯本完全相同,稍有不同的是“裏自然”三字,“自然”兩字被墨點點掉(墨點很可能是後來别人點的)。

五、己卯本第十九回末“寶玉見問,便忍着笑,順口謅道”下是一段空行,直空到底,庚辰本在“順口謅道”下,也是一空到底。再往下三行,己卯本在“寶玉又謅”下,又是一空到底,而庚辰本又與己卯本完全相同。〔可查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二○○三年十月影印出版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本》〕。

六、己卯本第二十回正文第三行下雙行小字評的第四行末尾“寶玉之情癡,十六乎,假乎,看官細評”。這個“十六乎”實在是講不通的,所以,後來己卯本上又被人用粗筆將“十六”兩字改爲“真”字,因爲“真”字的草寫,就像“十六”兩字,現在看庚辰本,竟仍舊是“寶玉之情癡,十六乎,假乎”。可見庚辰本據己卯本抄時,己卯本還未改,還是“十六乎”,今細檢己卯本,這“十六乎”的原來筆跡,還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七、大家知道,在己卯本上,有避怡親王允祥和弘曉的諱,“祥”字被寫成“”或“”。而且這種避諱,在怡親王府的藏書書目《怡府書目》(鈔本,怡親王府原件。有怡親王的多種印章。藏國家圖書館)上,也同樣有避這兩個字的避諱寫法。現在在庚辰本的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的末句,“成禮兮期祥”的“祥”,也與己卯本一樣,寫成避諱的“”字。

八、第十八回前整葉題記從文字、行款到筆跡,全部相同。

九、己卯本第五十六回末,有“此下緊接慧紫鵑試莽玉”一行小字。此行小字,並非正文,是本回抄書人抄畢後,囑咐下回接抄的人,應從“慧紫鵑試莽玉”一回接抄。誰知庚辰本的抄手,不管青紅皂白,連這一行小字,也照樣全部録入,而且還同樣作雙行小字側寫。

十、庚辰本第十九回第三面有兩處空行,與己卯本完全相同。

十一、己卯本第十八回元春點戲,“第四齣離魂”下的批語“伏黛玉死,牡丹亭中”,這八字是四字一行,雙行並列寫,下面一小横劃,與下面隔斷,然後下面再雙行寫第二段:“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庚辰本在抄寫時,不管中間横綫隔斷,衹管右邊一行直寫到底,然後再左邊一行直寫到底,變成:“伏黛玉死,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牡丹亭中,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查庚辰本所抄的文字,一字不錯,但字句却完全讀不通了。把庚辰本與己卯本一對照,就可以看出庚辰本的抄手,忽略了兩段中間一短横劃,竟一氣直行連抄了。但這一錯誤,恰好證明了庚辰本是照己卯本抄的,否則不可能有這種特殊的錯誤。

根據以上這些實例,可證庚辰本確是據己卯本抄的。筆者在這裏當然是説庚辰本的墨抄部分是據己卯本的墨抄抄的(因爲當時己卯本衹有墨筆抄寫部分,没有朱批)。現在大家看到的己卯本和庚辰本,都有不少朱筆的批語,己卯本還有不少陶洙補抄的墨抄正文,其他還有甲戌本的“凡例”等等。這都是近人陶洙在一九四○年到一九五○年左右抄上去的,不是己卯本的原始面貌,不能作爲研究己卯本的依據。庚辰本上的不少朱批,也是在庚辰本據己卯本的墨抄部分抄成後陸續增補上去的,不是庚辰本據己卯本抄時的最初面貌。因爲己卯本當時没有抄這許多脂硯齋和畸笏叟的朱批。但庚辰本上這許多朱筆署名和署年的批語,抄録的時間較早,約在乾隆三十二年以後不久,且這些批語十分重要,爲别本所無。現存己卯本的墨抄雙行小字批裏,還殘有十多條署“脂硯”名字的批,這可證,這是脂硯齋早期的批語,此書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也是由於脂硯齋的一批再批。這些墨抄的己卯本上的批語也都抄入了庚辰本。

從己卯本和庚辰本,我們可以推測己卯本當時所據的底本,應該是曹雪芹的《石頭記》親筆原本,而且應該就是脂硯齋的兩次評本,所以書名用“重評”。再從第二十回正文下雙行小字批語“真”字被誤抄成“十六”兩字,可以推知,曹雪芹的原稿,字跡近於行書或略帶草意,否則這個“真”字不會被誤認爲“十六”兩字“真”字的草寫作“”,粗看起來就是行書的“十六”兩字。。同時也可推知己卯本所據確是曹雪芹原本,一是因爲當時社會上還無《石頭記》鈔本流行;二是如果是據原稿以後第二手的鈔本,從抄書的慣例來看,一般不會用行草來抄寫。即以現今流傳的十多種《石頭記》(《紅樓夢》)鈔本來説,也都是楷書鈔本,衹有字跡的優劣之異,還無用行草抄寫之例,所以,這個“真”字被誤成“十六”兩字,也不失爲我們推測曹雪芹原稿筆跡爲行書的依據。我們也可以想象,曹雪芹興到揮毫之際,也多半應以行書爲宜,不大可能一筆一筆用正楷小字的方式來寫。這雖然純屬推測,不是考證,但作爲一種推想,也或有助於讀者的思考。

庚辰本留待再思考的問題

在《石頭記》(《紅樓夢》)的衆多鈔本中,筆者特别推重己卯本和庚辰本,這是因爲己卯本確是怡親王府的鈔本,證據確鑿,而庚辰本又是完全據己卯本的墨抄部分抄的,連己卯本的種種抄寫特徵,都被照樣抄録在庚辰本上,現己卯本已殘缺將近一半,這殘缺部分,却可從庚辰本的墨抄部分看到,所以,實際上庚辰本加己卯本,可以看到己卯本墨抄的原貌,而庚辰本上大量的朱筆眉批和朱筆行間批,其中有不少條署有批書年月,還有若干條墨筆雙行小字批和朱筆眉批署名“脂硯”的,還有更多的是署名“畸笏”的和單署批書年月的,這許多珍貴的批語,衹有“庚辰本”的批語,還保存着原批的面貌,其他鈔本已經不具備這些珍貴的歷史特徵了。甲戌本上雖也有不少批,但却被刪去了署名和批書年月(衹剩“甲午八月淚筆”等一二條),有些批語在庚辰本上是一整條,到甲戌本上却被拆成兩條批在兩處,有的批語還批錯了位置。由於以上種種原因,筆者特别重視庚辰本和己卯本。但要特别説明,筆者絲毫也不排斥其他鈔本,特别是甲戌本,作爲研究來説,古代的鈔本都是有用處的,何況甲戌本上還有别本没有,衹有它獨具的批語和正文,這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史料價值,所以,我們在特别重視庚辰本的同時,也同樣重視甲戌本。正是因爲我們重視庚辰本,所以我們還應該正視庚辰本存在的諸多值得再思考的問題。

問題之一,庚辰本第一回缺少甲戌本上獨有的四百二十九字的一段文字。庚辰本的原文是:

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豐神迥異,來至石下,席地而坐長談,見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到也是個寶物了,還衹没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鎸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後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温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盡,乃問不知賜了弟子那幾件奇處,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問,日後自然明白的。”説着便袖了這石,同那道人飄然而去。

這一段文字明顯地存在問題:一是“石”與“玉”是分開的,石是石,玉是玉,一僧一道是坐於“石下”,然後看見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二是僧道看見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試問僧道看見的玉究竟是大的還是小的?如果是大的,那麽是他們看着它縮小的嗎?這裏没有交待清楚。如果看見的是一塊扇墜大小的小玉,那麽,他們又怎麽知道是縮成扇墜大小的呢?三是按這段文意,應該先看到的是一塊大玉,接着又看到這塊大玉縮成扇墜大小,若如此,那麽,是誰把它縮成小玉的呢?這段文字也無交待。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這段文字裏,石是石,玉是玉,僧道是坐在石邊,看見了這塊玉,玉與石完全是無關的兩件事。四是“美玉”自己並未提出要到温柔富貴鄉去,是僧道説:“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温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盡。”從上面這些情節之間的矛盾不接來看,庚辰本這段文字,明顯是存在問題的,特别是玉與石並非一體,這與下面的整個情節完全脱節,這是無論如何也説不過去的。

下面,我們再看甲戌本上的這段文字: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豐神迥别,説説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説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説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説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却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才,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携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温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却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到不如不去的好。”這石凡心已熾,那裏聽得進這話去,乃復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強制,……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

仔細核對甲戌本與庚辰本的這兩段文字,便可以看出明顯的差别:一、甲戌本是“來至峰下,坐於石邊”,庚辰本是“來至石下,席地而坐”。庚辰本上此處没有提到這個“峰”(青埂峰)。二、甲戌本是“石”“不覺打動凡心”,“便口吐人言”,要求“携帶弟子得入紅塵”,庚辰本却是僧道説:“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温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盡。”三、甲戌本是“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庚辰本却是“來至石下”,“見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這裏石頭是石頭,玉是玉,没有任何關係,這是一;原來這塊鮮明瑩潔的美玉是大是小,没有交待,但下文又説是“且又縮成扇墜大小”,那麽,原來應該是大的,否則用不着“縮小”,這樣,是誰來把它縮小的呢?也無交待。所以,實際上細讀庚辰本的這段文字,從情節上來看,是不通的,也與以後的情節無法一致。因此筆者認爲甲戌本的這段文字應是曹雪芹原文,庚辰本上的這一小段文字是失去了這段原文後補綴上去的,而且可能己卯本就已是同庚辰本一樣的文字了(按,己卯本現已失去開頭幾葉)。

那麽,己卯本和庚辰本爲什麽會失去這段原文的呢?有的研究者認爲是作者故意刪去的,筆者認爲此説未妥。這兩段文字的差别,上文已經對比得很清楚,作者怎麽可能把原來通順貫串始終的文字改成與下面情節矛盾不貫串的文字呢?還有一種説法,認爲抄書者多翻了一葉(兩面),因此脱漏了這四百多字。這個説法,是以甲戌本爲依據的。甲戌本每行十八字,每面十二行,一葉(兩面)寫滿共四百三十二字,與庚辰本所缺的四百二十九字衹差三字,從表面上看此説好像很合理,但實際上仍是不妥。因爲現在我們看到的甲戌本,並非是乾隆十九年甲戌原鈔本,現在的甲戌本是乾隆末年甚或更後的鈔本,且明顯是書商抄賣的本子,即周紹良先生所説的“蒸鍋鋪本”。這個本子是經書商作爲商品抄賣的,它抄成的時代比庚辰本晚得多。它存在的問題很多(詳見筆者《論甲戌本》論文見《馮其庸文集·漱石集》,青島出版社2011年版。),這裏擇要舉數例:一、此本版口署“脂硯齋”,當是脂硯齋的專用稿紙。大家知道,曹雪芹抄家後,窮途落魄,生活無着,哪有可能有專用稿紙。脂硯齋是曹雪芹最親近的人,脂硯齋的稿紙也就是曹雪芹的稿紙,試想曹雪芹當年寫《石頭記》有可能印專用的稿紙嗎?二、既然是脂硯齋的專用稿紙,當然是脂硯齋親筆評寫,但此書從正文到批語,錯别字甚多,絶不可能是脂硯齋的批稿,相反,這是書商藉以牟利的一種冒牌手段。三、甲戌本上有不少原是脂硯齋、畸笏叟署名署年,現今這些署年和署名,全被刪去,有的批語則被抄錯或移位。如“庚辰本”第二十六回“又是誰家有異物”句下,有墨筆雙行小字批云:“幾個誰家,自北靜王公侯駙馬諸大家包括盡矣,寫盡紈絝口角,脂硯齋再筆。”這段批語,在甲戌本裏却刪去了“脂硯齋再筆”的署名。再如庚辰本第二十八回第一葉眉批:“不言煉句煉字,辭藻工拙;衹想景想情事想理,反復推求悲感,乃玉兄一生之天性,真顰兒之知己,玉兄外實無一人。”這段批語,甲戌本也抄在同一位置,但却把“真顰兒之知已”抄成“真顰兒不知已,則實無再有者”。第一句的意思與庚辰本的批語,完全相反,第二句則另行杜撰。如與上句“不知己”連起來,變成“不知己”到“實無再有者”,等於説寶玉與黛玉“不知己”到極點,這與原批的意思,完全相反到了極點。再有庚辰本第二十八回眉批:“前玉生香回中顰云:他有金……”這一大段文字,在甲戌本却被移作回後評,且將原批的署年“己卯冬夜”刪去。

以上這些例子,都説明現存甲戌本是經過重編再抄的,它的抄成年代比庚辰本晚得多,它的原底本的行款並不是現在甲戌本的行款(詳見筆者《論甲戌本》論文見《馮其庸文集·漱石集》,青島出版社2011年版。)。因此説己卯本或庚辰本抄手多翻了一葉的推測並不可靠。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甲戌本上這段文字是曹雪芹的原文,而庚辰本上的文字,應該是被抄手抄漏的,決不是作者刪去的。至於是如何抄漏的,則因資料缺乏,無從確證。現在庚辰本上的這段文字,顯然是抄漏了這一大段文字,後來又經勉強修補上去的,所以文字簡單而又上下情節不接。

值得再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關於林黛玉的眉毛的描寫問題,下面且看有關各本的描寫:

己卯本: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笑非笑含露目。

庚辰本:兩灣半蹙鵝眉,一對多情杏眼。

甲戌本:兩灣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俄藏本: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以上四種鈔本,俄藏本是正確的,甲戌本上句衹差一個字,下句差兩個字,而且仔細看,上句的“籠”字是後改的,原抄似有“罥”字的上部“罒”,後被塗改了,下句有五個紅方框,顯然是因爲不認識這五個字,纔預留紅框,填成似“喜”非“喜”“含情目”,“喜”字又是反復塗改,現在的“喜”字與俄藏本上的“泣”字聲音相近,很可能是抄手聽錯了讀音致誤,故也有可能甲戌本底本的文字與俄藏本是一樣的。特别是己卯本,上句完全與俄藏本一樣,下句衹差一個字,把“泣”字抄成“笑”字。最令人不解的是庚辰本的兩句,與其他各本都不一樣,按説庚辰本是據己卯本抄的,前面列舉了大量例證,但偏偏就是這兩句,與己卯本完全不一樣,這就是令人難以索解的問題,也是需要再思考的問題。

需要再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庚辰本與己卯本的異文。庚辰本是據己卯本抄的,前面已經舉了大量的例證。庚辰本與己卯本的異文,一部分我們從己卯本的暗舊朱色的改字中可以看到,在己卯本上用朱筆改過的字,到庚辰本上已是墨書正文,但這衹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特别是有一些庚辰本上的增文,在己卯本上却没有根據。如第三回正文第三行,庚辰本上在“忽遇見雨村”句下有“故忙道喜,二人見了禮,張如圭便將此信告訴雨村”這樣兩句,但這段文字,在己卯本上却没有,現在看到己卯本上這兩句的朱筆增補,是近人陶洙據庚辰本轉録過去的,不是己卯本上的改筆。同樣,第五回正文第一行“第四回中既將薛家母子在榮府內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則暫不能寫矣”,這一行庚辰本上的文字,在己卯本上也没有,現有的朱筆旁補文字,也是陶洙從庚辰本上轉録過去的,不是己卯本上的改筆。己卯本究竟如何成爲庚辰本的,這一問題,筆者在拙著《論庚辰本》馮其庸:《論庚辰本》,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年版。裏雖然作了幾種分析,也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仍還存有待解的問題。有的研究者認爲現在的庚辰本是據另一種己卯本抄的,其款式等等完全與現存的己卯本一模一樣,但却多了庚辰增補的文字,所以纔有現在的庚辰本。這一設想,我認爲是不可能的,怎麽可能有與現存己卯本一模一樣的另一己卯本呢?難道那個本子上也避“祥”字、“曉”字的諱嗎?難道在第五十六回回末也多寫一句“此下緊接慧紫鵑試莽玉”嗎?難道第十八回前整葉的題記也與現在的己卯本相同嗎?現在的庚辰本與己卯本相同的特徵實在太多了,天壤間不可能再有一部與現存的己卯本完全一樣而又有“庚辰秋月定本”文字的己卯本,這是明擺着的事實。庚辰本是據己卯本過録的這一事實,是從實證中得出的,不是憑空推想出來的。所以,究竟怎樣從“己卯冬月定本”到“庚辰秋月定本”的,中間還有哪些我們未知的環節,還需要求實證,切實地來解決,而不能用空想來解決,空想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所以從己卯本到庚辰本,中間究竟還有哪些問題有待搜集資料,做更深一步的研究,這也是值得我們再思考、再研究的問題。

從對學術研究要認真嚴肅、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角度來説,無論是己卯本、庚辰本、甲戌本,還是其他種種本子,都還有不少問題有待做進一步的研究,“紅學”是不可能止步的。

對庚辰本的再認識

庚辰本是據己卯本抄的,這已有大量的事實作爲證據,並已成爲學界的共識。但更重要的是,己卯本是怡親王府的鈔本,怡親王允祥是奉旨監管(照顧)曹頫的,這有長篇的雍正朱批爲證,而且雍正朱批説“若有人恐嚇詐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將你交與王子”,從這些話來看,怡親王允祥與曹家的關係是很親密的。因此,怡親王府的《石頭記》鈔本,其底本衹能來自曹家,因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之際,《石頭記》鈔本尚未外傳,其文本也尚在“重定”之際,所以怡親王府抄的《石頭記》,其底本來源衹有來自曹家,更無他途。特别是怡親王府抄寫時,是多人合抄的,所以各人抄寫衹能依據底本的原款式,不能有任何差異,因此,怡府鈔本,無意中又保存了曹雪芹《石頭記》原稿的真貌。就憑這幾點,這怡府鈔本(己卯本)獨有的珍貴價值就可想而知了。但是,遺憾的是怡府鈔本已散失了將近一半,令人意外之喜的是《石頭記》庚辰本竟是據怡府鈔本抄的,而且也是多人合抄,因此同樣保存了怡府鈔本(己卯本)的真貌,而且是己卯本未散失前的全貌(衹差六十四、六十七兩回),這無異是保存了曹雪芹《石頭記》(含最初的脂評)的原稿真貌。僅從以上數點,也就可見庚辰本的珍貴價值,更何況庚辰本是己卯以後又一次的改定本,現在仔細檢讀,還可以清楚看出庚辰本的文字有據己卯本的朱筆改文改易之處。雖然還不能從己卯本上查出全部改文的文字依據,但它畢竟是己卯以後改動的文字,這是不可否認的。

以上是就《石頭記》庚辰本的正文來説的。

庚辰本還有一個重大的特點,就是有大量的朱筆批語,還有七百十六條雙行小字批,其中署脂硯名字的有十四條。朱筆批語中署畸笏名字的有四十八條,還有一些明顯是畸笏的批,但未署名的未計在內,更多的是署“壬午”“丁亥”“己卯”等署年的批,還有署“鑒堂”“綺園”“玉藍坡”等的批語,這些批語都保存着它的原始面貌,對研究《石頭記》來説,是無比重要的。特别是第七十四回回末有批云:“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第二十二回回末批云:“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畸笏叟。”第十三回眉批云:“樹倒猢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卅五年矣,哀哉,傷哉,寧不痛殺。”第十三回回末眉批云:“讀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聲大哭,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讀以上這些批,使你感到有如淚漬在紙,悲音在耳,如同看到雪芹的手跡一樣!但是現存的鈔本中,保存批語的原始面貌的,衹有庚辰本一種。己卯本當時衹抄了墨書正文和墨書雙行小字批,還有少量的墨書回前評和回後評,没有抄朱批。甲戌本上也有不少朱批,而且有的特别重要,如“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爲淚盡而逝”條,“甲午八月淚筆”條等等,爲别本所無,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甲戌本衹殘存十六回,而且所有批語,都刪去了名字,所以能真正保存原批原貌的,衹有庚辰本一種。由於以上這些原因,庚辰本成爲《石頭記》(《紅樓夢》)衆多鈔本中獨具原始面貌的一種,其他各種鈔本,從原始性和原樣性來説,都不能與之相比。

還有一點,現存庚辰本缺六十四、六十七回,這個缺失,是從己卯本就開始的,己卯本第六十一回到七十回的總目上,就已寫明“內缺六十四、六十七回”,庚辰本的這個總目上,也同樣寫“內缺六十四、六十七回”,所以這兩回的缺失是很早的,如果説乾隆十九年已寫完八十回的主要文字的話,那麽,到乾隆二十四年,衹過了四年,還不到五年就開始缺失這兩回了。但是今存的己卯本中這兩回已有補鈔本,而且據筆者的研究,這兩回補文,是據曹雪芹的原文補抄的,所以這兩回的補入,上下文情節、語言完全如同一氣,筆者在《論庚辰本》馮其庸:《論庚辰本》,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年版。裏有詳論,這裏不再重複。按原來的庚辰本是據己卯本抄録的道理,這兩回己卯本的補文,自應補入庚辰本,這樣庚辰本就成爲八十回《石頭記》的完璧。

儘管庚辰本仍存有若干值得再思考的問題,但這是歷史的遺跡,不可能要求歷史十全十美,何況,這正好是我們應該再思考的問題。這樣,當我們在把卷細讀這部書的時候,腦子裏預先就有了一些讓你深思的問題,這樣,你讀起來不是就更有意思了嗎?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夜十時

彩图欣赏

目 録

第一册

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五

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説榮國府 二九

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都京 五一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七九

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九九

第六回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一二九

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晏寧府寶玉會秦鐘 一五三

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 一七七

第九回戀風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頑童鬧學堂 一九九

第十回金寡婦貪利權受辱張太醫論病細窮源 二一九

第二册

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見熙鳳賈瑞起淫心 三

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賈天祥正照風月鑑 二一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 三五

第十四回林儒海捐館揚州城賈寶玉路謁北靜王 五一

第十五回王鳳姐弄權鐵檻寺秦鯨卿得趣饅頭庵 六九

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秦鯨卿夭逝黄泉路 八五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一一三

第十九回□□□□□□□□□□□□□□□□ 一六八

第二十回王熙鳳正言彈妒意林黛玉俏語謔嬌音 二○三

第三册

第二十一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俏平兒軟語救賈璉 三

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製燈謎賈政悲讖語 二七

第二十三回西厢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艶曲警芳心 五五

第二十四回醉金剛輕財尚義俠癡女兒遺帕惹相思 七五

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姊弟逢五鬼紅樓夢通靈遇雙真 一○一

第二十六回蜂腰橋設言傳心事瀟湘館春困發幽情一二七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戯彩蝶埋香塚飛燕泣殘紅 一五一

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一七三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斟情女情重愈斟情 二○三

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双敲椿靈劃薔癡及局外 二三一

第四册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五

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含恥辱情烈死金釧 二九

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 四七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裡錯以錯勸哥哥 六一

第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黃金鶯巧結梅花絡 八三

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芸軒識分定情語梨花院 一○九

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一三一

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蠏詠 一六一

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開合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一七九

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一九九

第五册

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 五

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瀟湘子雅謔補餘香 二七

第四十三回閒取樂偶攢金慶壽不了情暫撮土爲香 五一

第四十四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喜出望外平兒理粧 七三

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製風雨詞 九五

第四十六回尲尬人難免尲尬事鴛鴦女誓絶鴛鴦偶 一二三

第四十七回獃霸王調情遣苦打冷郎君懼禍走他鄉 一四九

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一七三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羶一九七

第五十回蘆雪庵争聯即景詩暖香塢創製春燈謎 二一九

第六册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胡庸醫亂用虎狼藥五

第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鬚鐲勇晴雯病補雀金裘 二七

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 五一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傚戲彩斑衣八一

第五十五回辱親女愚妾爭閒氣欺幼主刁奴蓄險心一○七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時寶釵小惠全大體 一三一

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莽玉慈姨媽愛語慰癡顰 一五七

第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茜紗窻真情揆癡理 一八九

第五十九回柳葉渚邊嗔鶯咤燕絳雲軒裡召將飛符 二一一

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薔薇硝玫瑰露引來茯苓霜 二二七

第七册

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寶玉情贓判冤决獄平兒情權三

第六十二回憨湘雲醉眠芍藥裀獃香菱情解柘榴裙 二三

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艶理親喪五九

第六十五回賈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九七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恥情歸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門 一二一

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賺入大觀園俊鳳姐大鬧寧國府一三七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劍殺人覺大限吞生金自逝 一五七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雲偶填柳絮詞 一七九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鴛鴦女無意遇鴛鴦 二○一

第七十二回王熙鳳特强羞說病來旺婦倚勢霸成親 二二七

第七十三回癡丫頭誤拾繡春囊懦小姐不問纍金鳳 二六一

第八册

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揀大觀園矢孤介杜絶寧國府一

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 三九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情凹晶館聯詩悲寂莫 七一

第七十七回俏丫環抱屈夭風流美優伶斬情歸水月 九九

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間徵姽嬧詞癡公子杜譔芙蓉誄 一三三

第七十九回薛文龍悔娶河東獅賈迎春誤嫁中山狼 一七一

第八十回□□□□□□□□□□□□□□□□ 一八九

附録(據己卯本補鈔)二一三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題五美吟浪蕩子情遺九龍珮二一五

第六十七回見土儀顰卿思故里聞秘事鳳姐訊家童 二四五

如果您喜欢,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为正在参加弘文图书奖评选的《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投上一票。

1.《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套色本(冯其庸序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套色本(冯其庸序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