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戒欺”匾

胡庆余堂创始人胡雪岩铜像

正文/孙群儿朱晖鲁美

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胡庆余堂已有“江南药王”之誉,历经140余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在杭州市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何方街,银行的墙上写着7个特大楷书字:“胡庆余堂中医第一号”,以及仍在不断流动、吸引人的顾客,正印证着这家百年老店的持久生命力。

胡庆余堂从来没有静止过,让它在历史的轮回中生存和成长。前不久,4月,胡庆余堂宣布整合医药制造、医疗服务、药品配送、中药材种植等多家企业的优质医药产业资源,形成合力打造“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控股有限公司”新平台,向资本市场迈进,更好发展。也许再过几年,胡庆余堂就不仅仅是百年老字号和中药名牌了,还会成为一家有新活力的上市公司。

即使资本运营模式会改变,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胡庆余堂坚持的经营理念就是那句老话“戒欺”。纵观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正是因为有了“戒欺”文化和诚信精神,胡庆余堂才能打造出今天的金字招牌。胡庆余堂人坚信,21世纪的竞争其实是品牌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竞争。而做大企业就是制造巨大的文化张力和社会公信力。

摇一个新支点

“王耀”炮制上市秘方

从胡清玉堂企业的发展形态来看,1874年胡清玉堂国药成立之初,是一个前店后院的作坊型企业;从1958年胡庆余堂制剂厂成立到2003年,是以生产为主的生产企业;2003年,胡清裕堂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整合所有资源,发展成为工贸型企业;今年4月成立的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控股有限公司,标志着“百年老店”将利用资产平台走资本市场之路,形成完整的中药产业链。

胡庆余堂并没有回避,坦言:新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上市。

140年来,胡庆余堂在中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1988年,胡庆余堂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胡庆余堂中医文化”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药号也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国老字号。

杭州胡清裕堂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军表示,2003年胡清裕堂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胡清玉堂先后诞生了17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中药种植、中药制造、药品流通、饮片加工、中药门诊、保健食品、电子商务,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但如果没有资本运营的快速发展,胡清玉堂仍然慢了一步."

随着新公司的成立,胡庆余堂的医药行业找到了新的支点。通过加快资本运营,胡庆余堂在医药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抓住中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期,在“小而散”的格局中做大做强。

企业的发展一般分为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扩张阶段。一个有丰富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运营经验的企业,用好的产品,可以达到几个亿的市场。但是,要想让企业实现几十亿元、几百亿元的跨越式发展,必然需要资本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早在1992-2001年,中国进入资本市场的中药企业就有20多家,融资总额超过200亿元。此外,一批医药和非医药企业通过参股或收购进入中医药领域。针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有一种越来越被业界认可的发展观:坚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标准化为依托,加强中药理论研究,实现中药产业国际化,继承与发展并重,医药并举,最终实现产业的腾飞。“在整个过程中,资本的地位和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140年的历史

胡庆余堂“戏”的资本

其实说到资本运营,胡庆余堂也不是新手。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时,任命余秀初为药房经理;经营10年后,胡雪岩破产,爱新东方以“债转股”的形式收购胡庆余堂;民国时期,胡庆余堂经公开招标成为股份制经营;解放初期,成为杭州商界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10年后,股东兑现了国家赎回政策,变成了国企;随着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已经转变为有限公司...从最初的类似职业经理人制度,到公开招标、股份制经营,再到企业改制,现代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几乎可以在胡庆余堂140年历史的资本变动过程中得到注解。

有几段历史,可以让人直白地看到胡庆余堂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如何“打”资本的。

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时,曾在上海《申报》等报纸登广告招聘大药房经理。听说江苏松江县某药号经理余秀初很有魄力,但由于资金有限,胡雪岩立即去松江求教。余秀初在侃侃谈过:“要成为大气候,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去经营药厂、药号、药店、门店;医药行业一定要以仁为先,不要计较薄利。”胡雪岩听了大喜,立即聘请余秀初负责胡庆余堂的筹备工作。

余秀初的任命和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定义一样,是以能力和业绩为基础,而不是以货币资本,以薪酬和股票期权为主要获取报酬的方式,全面负责企业的管理。世界上第一位职业经理人于1841年出生于美国。100多年前,国与国之间信息交流不发达的时候,胡雪岩的举动体现了先进的经营理念。

胡庆余堂还建立了“阳薪”和“阴薪”制度。杨工资是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因年老或疾病而不能工作,所以将一直支付到他们去世。如今,企业员工的退休和退休养老制度日益完善,但胡庆余堂在100多年前拥有这样的“待遇”却是凤毛麟角;更有启发性的是阴养老制度,就是员工去世后,按照工龄给家属发工资,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养老制度的雏形。2012年,谷歌发布了“遗属福利”制度——员工去世前每年向配偶或同居伴侣支付50%的年薪,为期10年,与胡庆余堂的“养老金阴”基本一致。

早在1912年,胡庆余堂就实行分红制:董事、副经理可以“勤快偷懒”,将一部分股份分给每个员工,每三年分红一次。运营中有盈余的,员工按股份分红。员工持股计划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允许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和期权,并获得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组织承诺。胡庆余堂从1912年开始实行分红制,可以说是对员工持股的早期检验。

“停止欺凌”奠定百年基础

打造新形势下的又一块基石

融入胡庆余堂血液的“戒欺”古训,将作为其未来资本运营的文化核心和精神价值出现。之所以有这种确定性,是因为百年来,胡庆余堂养成了以“戒欺”为基础的道德意识,其经营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经过历史检验的人文体系。

早在店铺成立之初,“戒欺”就被奉为店铺座右铭,奠定了百年基业。

胡庆余堂以挂匾额著称,大部分是供客户观赏的,但只有一件是挂在营业厅后面、经理和会计室前面,是供企业员工观赏的。这块匾是光绪四年胡雪岩写的。“停止欺负”牌匾上写着:“每一个行业都意味着不被欺负,尤其是医药行业的生命。俞愿意帮助世界,并发誓不利用劣质产品。我只愿你得到别人的心。采购服务是真的,系统服务是精的,不会欺骗世界,但会造福世界……”

在生产中,“采购要真,制度要精”是最基本的要求,关于胡庆余堂的精细制药,故事数不胜数。“局子血丹”是一种解痉开窍的急救药物。按照古代药方的要求,最后一道工序不适合在铜铁锅里熬药。为了保证药效,胡雪岩不惜重金,请熟练的工匠用真金白银铸造了一套金铲银壶,还特意制作了紫雪丸。今天,金铲银锅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有“中国医药工业第一国宝”的美誉。

体现在操作上,胡庆余堂是第一个推“最低价”的,也就是正品,童心未泯,只卖一个价。胡雪岩还把“顾客是生命支持的源泉”写进店规,教育员工把顾客当成衣食父母。

“没有人能看到组合,只有天知道真心”——这是胡庆余堂的一副对联,只是对“戒欺”的一种解读,是反思当下的一面镜子。楼房倒塌、毒奶粉、黑心烤鸭等贬低甚至谋杀生命的公共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体现了胡庆余堂管理意识的珍贵。“戒欺”文化使其成为“江南药王”,超越了中医范畴,成为中国建设“诚信”企业的历史先行者。

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胡庆余堂中医文化”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胡庆余堂在1988年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获得的又一座“皇冠”——企业的建筑遗存和自身的企业文化双双夺冠,在中国独树一帜。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拥有“戒欺”自律的百年老字号品牌,能够在漫长的历史中保持孤独感,一丝不苟的制药,在资本实力的企业发展新征程中,依然会保持初衷。

1.《胡庆余堂 “百年老店”胡庆余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胡庆余堂 “百年老店”胡庆余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6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