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启交易团队

在著名的交易书《炒股者回忆录》中,投机之王利弗莫尔说:“投机像山一样古老,华尔街没有什么新东西。”

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报价,觉得价格走势总有一定规律。其实是不对的。这句话并不是说具体的历史价格会重复,实际上是指人性。

投机有山有水,因为投机的本质是获取差价的利润。换句话说,一切寻求从差价中获利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为投机。比如说交易,比如说做生意和做生意,就是为了得到价格的高低差。

说到差价的波动和利益的变化,人性也会随之变化。华尔街没有什么新鲜事,但我说的是人性的改变。k线起起落落,但人性从未改变。

在我们人类进化之初,环境简单原始,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我们进化了很多本能和认知。

比如厌恶损失。在过去,自然灾害会导致饥饿,瘟疫会导致灭绝。人们总是试图避免各种风险,以便生活得更好。因此,人们对损失非常反感。因为有了这些本能和认知,人们才能在当时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好。而这些习惯,也一直延续着。

《海龟交易规则》一书中列举了一些对交易有明显影响的认知偏差。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厌恶损失:强烈偏好避免损失。

2.沉没成本:注意已经花掉的钱。

3.处置效应:提前兑现利润,但让亏损继续

4.结果偏好:更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6.锚定效应:过于依赖容易获得的信息。

7.潮汐效应:盲目相信一件事,只是因为很多人相信。

8.小数法则:从太少的信息中得出毫无根据的结论。

那么,这些认知偏差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交易的呢?

损失厌恶

厌恶损失:不愿意止损。我宁愿不盈利也不止损。这是很多人的心理状态。期货是好的,因为杠杆和波动大,人们很容易认识到止损的必要性。但是在股市中,不愿意止损的人数非常多,因为股票在牛市中总会上涨,这给了他们最好的理由。

专业交易员直接果断止损,简单到喝水吃饭。

沉没成本

因为厌恶损失,所以衍生出人们对“沉没成本”的态度。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经济学家薛兆丰曾经指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但大多数人不这么认为。他们很难接受这些事实。

例如,海龟交易规则中有一个例子:一家公司投资1亿美元开发一个项目。因此,在项目成功开发后,他们发现了一种明显更好的技术。按照正常的理性逻辑,公司应该放弃之前的项目,转而开发这个新项目,应该着眼于未来,而不去关注之前已经花费的成本。

然而,这一改变会让公司觉得其1亿美元的成本被浪费了。他们有可能继续坚持原来的项目...这是沉没成本带来的一个不好的决策,沉没成本受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影响。

在交易中,这种现象也可以在市场上看到。

比如很多人经常扛着一只股票到死。除了厌恶亏损的感觉之外,他可能还会认为,如果我把这只股票拉平,我之前的亏损就白费了。所以,他坚持收回成本的想法,不管其他趋势更好的股票。这和上面说的公司是一个道理。因为之前的成本而放弃其他更好的机会。

这种行为模式会随着损失的增加而加强,因为沉没成本越大,人们越难放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几十年来一直持有股票。人们能关掉电脑卸载软件的根本原因是:既然我已经损失了这么多,如果我停止损失,这笔钱不是水漂吗?

但实际上呢?事实上,他付出了多少沉没成本并不重要。

因此,对于交易者来说,止损,撤退,不应该太在意那些沉没成本。

处置效应

海龟交易规则让人更愿意成为处置效应。但我觉得是厌恶损失和不确定性造成的。当我们的账户有浮动利润时,我们将面临利润的不确定性和利润可能损失的可能性。这让我们很难继续持仓。我们渴望确保利润。所以,一旦出现浮盈,尤其是浮盈开始波动的时候,就是人们最想平仓的时候。。

但事实上,交易需要拥抱不确定性,当有浮动利润时,尝试获得一个大趋势市场。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拓宽盈亏比,实现整体交易逻辑的正回报预期。收钱太多的想法是你根本把握不住趋势行情。

关于对损失的厌恶和对不确定性的厌恶,下面这张图可以完美的展现出来:

20%的概率很容易调动我们的两种本能。

结果偏好

结果偏好:我们更愿意相信结果,而不是过程。很多人只看自己的交易是否盈利。他们认为盈利的交易是正确的,亏损的交易是错误的。对背后的交易逻辑完全无动于衷。

事实上,专业交易者更关心交易逻辑,这是正确的,单笔交易是亏损也是对的。逻辑不对,利润表也不对。

比如抬死人。很多人死后真的进行了反击。在结果偏好的认知下,他们会认为是正确的,然后有一天会被一波不可抗拒的市场带走。仍然有很多人因为运气而短期获利,这反过来强化了他们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他们的失败。

人们总是喜欢结果,尤其是在期货市场的不确定领域。所以,交易界总有吹牛的市场。因为赚钱的是厉害的,赚钱的是高手,这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

看逻辑不如看结果,因为在这个不确定、杠杆化的领域,结果是非常偶然的,逻辑才是真正稳定的。

最近偏好

这个很好理解。很多人使用某种交易方式。只要他们在近期亏损,就会马上说:市场变了,或者方法失败了。

比如海龟交易规则本身,很多人都尝试过这种交易模式。但是只要这种交易模式开始持续亏损,他们就会说这种方法认识的人太多,已经失败了。其实真正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很少,因为他们真的懂,而大部分人是因为不懂交易逻辑,所以跟着自己最近的喜好走。

损失开始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最近的喜好。众所周知,任何一种交易方式都不可能一直实现盈利,任何一种交易方式都有其不利的时期。从长远来看,从逻辑上看待问题是正确的。

最近谁赚钱谁就是大神。这几年收入稳定,但近期亏损的老主人就是不行。这是外行人的思维模式。明星常见,生日明星少见,但很多人不这么认为。

参照效应

心理学术语是指人们在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很容易被第一印象或信息所支配,把人的思想固定在某个地方,像锚一样沉入海底。

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玩。

为什么很多人在趋势下跌,账户亏损的时候无动于衷,市场反弹到接近成本的时候,人们反应过来就跑了?

除了厌恶损失和不确定性,另一个原因是锚定效应。举个例子,螺纹钢3000多的时候我犹豫过,现在2800的时候我生产不了,因为3000的时候我没有生产。3000成了一个锚点。人们总是将当前位置与锚点进行比较。而且当价格开始反弹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接近锚点的时候,因为接近锚点,所以更容易被人玩。

我们听过期货市场有人用5万元赚了几千万,最后又回到3万元的故事。她撤退到一定程度为什么不离开包?我相信有两个因素。第一,她之所以能实现夸大利润,是因为她能抵制回撤。第二点是,在回撤过程中,她想,既然我曾经实现了这么高的收益,如果我现在平仓,岂不是白白损失了利润?她用之前的高收益位置作为锚点。

帐权一路跌,一路安安稳稳,一路不甘心,最后,怎么爬起来又回来。

这个问题在交易中很常见,解决方法也很简单。要设置合理的表象,忍受一定程度的回撤,明白回撤是趋势交易的必然价格。如何在趋势中获得正确的方向而不走回撤?

潮流效应

潮汐效应和羊群效应相对简单。也就是人们会因为别人相信某件事而相信它。例如,大多数人认为海龟交易规则早就无效了。为什么?因为他们验证了?不是,因为大家都这么说。

在交易中,洞察力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交易者避免以上两种情况。

十进位法则

最后,十进制规则。相比之下,就是大数定律。

大数定律反映了世界的一个基本规律。在包含许多个体的大群体中,偶然造成的个体差异是无组织的,不可预测的。但是由于大数定律的作用,整个种群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小数法则是人们更喜欢关注小个体和小样本。

这实际上意味着从一定的高度来看待交易。有些人交易了五次,做对了五次。有人说这一定是高手。但实际上呢?事实上,它缺乏足够的样本来显示他的真正实力。行情只涨不跌,可能只是运气。

之前有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技术指标。研究了最近两个月的走势,发现这个指标简直太神奇了,准确率100%。然后我写了一个模型,测试了它所有的历史趋势,发现它的准确率是20%。

以前我一个朋友跟我说,每周二,XX品种总会走出十字星。看了100个周二的走势,发现他在胡说八道。

结果偏好+小数法则,容易让人误信某件事,也很难让人坚持一套交易方法。交易需要一定的格局和从全局综合思考的能力。任何基础,一个逻辑,都需要足够的样本来论证。

所以能反人类交易的人总能获利。也就是说,华尔街没有什么新鲜事,历史永远会重演,描述的是人性和人的决策水平,而不是趋势。

所以,其实交易的本质需要交易者对人性的枷锁有所洞察,能够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真正抵制“人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交易领域脱颖而出。

你怎么想呢?

版权声明:贺勋期货不仅发表期货市场评论、行业重点解读等原创文章,还致力于优秀金融文章的交流与分享。如果有些文章是在没有及时联系原作者的情况下推送的,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1.《新鲜事怎么没有了 如何理解利弗莫尔的话:“投机如山岳一样古老,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鲜事怎么没有了 如何理解利弗莫尔的话:“投机如山岳一样古老,华尔街没有新鲜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9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