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章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也是他最具影响力的笔名。著名作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论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艺术理论介绍、基础科学介绍、古籍整理研究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五四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在世界文坛,尤其是在朝鲜、日本的思想文化领域颇有名气。他被誉为“在20世纪东亚文化版图上占据最大版图的作家”。

文学巨匠

——沈丁安说鲁迅的书法——

鲁迅的书法很突出,但是被他的文学名字掩盖了,所以人们很少评论。

鲁迅七岁上学,十二岁入三潭印月。寿吴京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而且相当严格。鲁迅称他为“一个方正、朴实、有见识的城里人”。他教鲁迅学习汉字主要是欧体,每天上课的汉字都很大,持续了好几年。鲁迅还在家里抄了古汉语和小楷奇怪的字,从一本小版本的《康熙字典》上查了一下,把上面列举的古汉语课文一一抄下来,做成一本书。从此在寿先生的指导下,书法的基础就打下来了。

鲁迅于1898年5月赴南京江南海军军官学校学习。对学校现状不满,10月毅然离校,考上了矿道学校。一个班只有二十四个学生,鲁迅是最年轻的。学校有语文、数学、测量、地质、冶金、机械制图、德语、日语等科目。主要是抄笔记,抄全书。鲁迅一生致力于临摹《几何》《方子》《八行》《水文概论》四卷,《地质学笔记》两卷。小写一行一行,用小毛笔写的,非常工整清晰。鲁迅买了南京江南制造局出版的《石与石的鉴别》一书,共六卷,专心致志地研究,字里行间都有注解。这些注解都是用毛笔写的,一气呵成,轰轰烈烈,文质彬彬。鲁迅在矿道学校学习很努力,考试总是第一个交,成绩名列前茅。

1902年1月,鲁迅以第一名第三名的成绩从矿山路学校毕业,和其他前五名同学一起去日本留学。1912年2月,鲁迅受南京临时政府首席教育官蔡元培之邀,出任教育部。闲暇时,鲁迅和他的朋友徐守尚经常去南京江南图书馆看书和复印资料。鲁迅在这里博览群书,重点是中国古代的史书和传说。清人在图书馆整理、更新的谢《后汉书补编》五卷本,用了四天时间抄写完毕。鲁迅主编出版的《唐宋传奇》三部传奇,也是从江南图书馆的大量书籍中整理而成。

鲁迅1912年来到北京,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部长。下班后经常去琉璃厂买石刻人像拓片,达6000多种。他称赞汉人的石刻:“深而壮丽”。石刻对他的影响,总是通过他的书法墨迹显露出来。从1915年到1918年,鲁迅先生只抄写了790种古代纪念物,包括甲骨文、金文、甄、李、篆书和草,非常传神。

1926年鲁迅到达上海后,应友人之邀,写了许多书法作品,如正厅写的最著名的一首诗:“灵台无欲擒神箭,雨如磐石。我把心送给冷星,用我的血推荐轩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大家的书都是旧的。再比如为瞿秋白写的一副对联:“人生有知己足矣,世人应以同心相待。”全联十六字与楷、曹、篆、隶融为一体,堪称鲁迅书法的代表作品。鲁迅和瞿秋白的真挚感情,字里行间也看得出来。

锋利的工具很管用。鲁迅百万字手稿,包括书信、日记、手稿、抄校手稿等。,都是用金毛笔而不是小写毛笔写的。绍兴有一个碧庄卜鹤亭,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以不用换毛笔就能做出特制黄金而闻名。黄金置换的原料以郑东狼尾为主,辅以江苏句容产兔毛,混以芙蓉花皮。黄鼬的尾巴柔软耐用,富有弹性;草兔毛光滑有粘性;芙蓉皮可以含水。所以金笔的特点是柔软浑厚,吸水,书写自如。它也被称为“本·水镜”。早在清朝前期的科举时代,绍兴就普遍使用这种笔。鲁迅很爱用这支笔。作者小时候的同学卜鹤亭的小老板苗少书曾经告诉我,鲁迅在北京上海的时候,不换毛笔就让人或者写信买金。

最后,我引用一篇对郭沫若《鲁迅诗集》的精辟分析作为本文的结尾。“鲁迅无意当书法家。他的书法很独特。一炉熔冶篆书,心与腕相见,洒脱洒脱,有法度。远远超过了唐宋,攀上了魏晋。天下之宝,不贵因人。”

鲁迅写给吴绮珊先生的书

鲁迅《行书》纸质行书24×20厘米2015年师旷秋季拍卖会

1931年北京鲁迅博物馆藏鲁迅自题肖像183×45.5厘米1931

1931年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鲁迅《送欧也俊随兰回国》183×56.4厘米1931

鲁迅《无题诗》27.2×17.2厘米1932年用来春长夜)1932年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2

1933年北京鲁迅博物馆藏鲁迅《跑书哀杨全时》24.2×27.3厘米

1932年北京鲁迅博物馆藏鲁迅《自述旧作赠柳亚子》238×53.8厘米1932

1931年北京鲁迅博物馆藏鲁迅自题肖像183×45.5厘米1931

1931年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的鲁迅《李树何氏轴》183×56.4厘米1931

鲁迅把1932年北京鲁迅博物馆藏的冈本的《自画像》24 × 27厘米送给了他

鲁迅给许广平的信

鲁迅给许广平的信

鲁迅给许广平的信

-

向下

时期

等待

继续

1.《周樟寿 鲁迅书法欣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周樟寿 鲁迅书法欣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0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