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事人一方死亡,需要由继承人表态是否参加诉讼。2、当事人一方丧失了诉讼行为能力,并且还没有确定法定代理人的。3、当事人因为不可抗力等原因,确实无法参与诉讼的。4、对本案的审理需要以另外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但此时另外的案件尚未审理完结的。

一、民事诉讼中止审理情形具体有几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二、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情形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1条的规定,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中止审理:

1、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2、起诉后被告人逃脱,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3、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4、在审理期间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情形的。应当决定中止审理,并按照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

公诉案件被告人应当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公诉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

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充分的

其他依法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5、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审理。

三大诉讼中,其实都是存在中止审理的情形。但是因为诉讼类型不一样,相关法律中对中止审理的条件要求往往也存在差异。在民事诉讼中,要是当事人一方在诉讼过程中因为一些其他情况,导致其丧失了诉讼行为能力的,这种情况下继续对案件进行审理,自然是不合理的,于是在并没有确定这一方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情况下,法官可以裁定中止对案件的审理。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申请书在什么时候提交

中止审理的期限是多久?中止审理的规定是什么?

1.《中止审理 民事诉讼中止审理情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止审理 民事诉讼中止审理情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7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