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青海省境内的咸水湖。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东南部的内陆封闭盆地最洼处。

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

古称西海,又称鲜水、鲜海或仙海。

从北魏开始,更名“青海”。

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

藏族在唐时称它为“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湖”。

蒙古族称它为“库库诺尔”,是“蓝色的海洋”之意。

青湖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湖泊面积4000多平方千米,湖区海拔3600~4000m,东经100度、北纬37度线在湖内交汇。

自然地理条件

▶青海湖区山系、水系展布图(来源见注2)

地形

青海湖四周被群山围绕,

北面是大通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东面是日月山。

地势由流域西北部向青海湖递减,最高海拔达到5200m,高差达2200m。

河流

流域内主要有5条河流,青海湖83%的水来源于这5条河流。

其中最大的河流为布哈河,发源于祁连山阿木尼尼库山;

其次为沙柳河,两条河流覆盖流域的整个西部区域。

气候

▶青海湖流域气象站点分布及1959—2015年气温和降水平均值(来源见注3)

湖区处于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西南干旱区的交汇地带,

干寒、少雨、多风、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是典型的高寒半干旱气候。

降水集中在夏季,5-9月的降水占全年的80%。

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

近57年来,年平均温度为1.9 ℃,年降水量为350~400mm,

其中夏季降水达60%以上。

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温显著升高,青海湖流域降水变化较小,青海湖湖面蒸发增大,湖泊水位下降明显。

植被

▶青海湖流域植被类型和气象站位置图(来源见注4)

植被类型以草原和草甸为主,占到流域总面积的60%以上,灌丛主要沿河岸零星分布。

生物

鸟类资源

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黑颈鹤是青海湖五大水鸟。

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候鸟会来到青海湖的鸟岛。鸟岛西边小岛叫海西山,

又叫小西山,到了产卵季节,岛上的鸟蛋一窝连一窝,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所以,人们又把这里也称为蛋岛。通常意义上的鸟岛也在这里。

▶图为“蛋岛”

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形似驼峰。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海西皮为鸬鹚鸟的王国,栖息的鸬鹚窝一个连一个,象一座鸟儿的城堡 ,所以海西皮又叫鸬鹚岛。

▶图为海西皮

2017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数据显示,

青海湖23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44种、3.9万余只,育幼夏候鸟种数呈“双升”趋势。

PS:出于环保,青海湖旅游景区已经关停沙岛和鸟岛。

鱼类资源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 青海裸鲤(俗称湟鱼)。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湟鱼逆流而上

▶湟鱼艰难地试图跃上一米高的拦河坝

形成原因

青海湖是一个典型的断陷构造湖,是青藏高原隆起后,

由北部祁连山脉的大通山和南部的日月山、青海南山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盆地白奎纪末至早第三纪处于地壳稳定时期,

地面遭受剥蚀,形成和缓起伏的准平原。

到晚第三纪,该区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发育了断裂。

一些地块沿断裂抬升,一些地块作地堑式下沉。

青海湖区开始下沉,出现盆地,但当时还没有出现湖泊。

中更新世时期有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青海湖地区强烈下沉,于是积水成湖。

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

中更新世末期,青海湖有一次剧烈下沉,原来的湖泊变得更深,水容量更大。

同时周围山地相对上升,湖东部的日月山等迅速上升隆起,倒淌河改向,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成为了一个独立而封闭的湖盆。

自此冰川融水不断汇集到青海湖中,高山之上的各种盐类物质,

也随着水流进入湖中,而由于青海湖的湖水没有外泄的痛道,

于是数十万年以来的盐分,都积累在了湖泊之中,

加之气候变迁,久而久之,由咸水湖变成淡水湖。

青海湖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湖面不断缩小的湖退时期,

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正是湖水的不断减少导致湖泊周围的很多地方不再与大湖面连成一片,

形成了湖岸旁相对独立的子湖和澙湖。

这些湖泊周围的白色圆环印记(蒸发出的盐)是这一现象直接的证据。

▶图为沙岛

青海湖海拔高,气温较低,每年进入七月份,油菜花才陆续盛开,

七八月是青海湖的旅游旺季,

这个时期还有一年一度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自驾或骑行是欣赏青海湖美景的极佳方式。最后附上一张青海湖骑行图。

来源 高中地理何从春工作室

高考地理青海湖专题设计

一、综合题

1.读青海湖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分析布哈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周边的布哈河等注入其中,这些河流上修建了大量水坝便于引水灌溉。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下图中左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右图为青海湖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湖湟鱼原属淡水鱼,随着湖水慢慢变咸而逐渐进化适应,但每年仍然要沿周边河流洄游产卵,它是青海湖重要的特产之一,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近年来青海湖湟鱼数量大量减少,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

(1)指出青海湖流域河流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比较分析青海湖东、西两岸附近沙地成因的主要异同点。

(3)分析近年来青海湖湟鱼大量减少的原因。

(4)为解决青海湖湟鱼减少带来的问题,有人提出利用青海湖湖面进行大量人工网箱养殖,请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渔业资源锐减,候鸟数量减小。在2004年之前的近30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米,面积缩小了312平方千米。1997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通过综合治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有所恢复。自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体面积连续七年增加,2012年解冻后的青海湖面积为4 351.50平方千米,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6.06平方千米。

材料二:下表示意2000~2009年青海湖周边四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

海晏 刚察 共和 天峻 年降水量变化值(毫米) +18.9 +7.4 +7.8 +15.5 年平均气温变化值(℃) +0.05 +0.06 +0.05 +0.12

(1)依据材料二,分析近年来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的原因。

(2)为维系青海湖“水—鱼—鸟”生态链的平衡,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可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1.(1)陆地内循环。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小,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3)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入湖水量增大;流域内实施了生态保护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

【解析】

【分析】

考查水循环及其类型,河流水文特征,河湖水体补给形式。

【详解】

第(1)题,青海湖地处内流区,参与陆地内循环。布哈河为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第(2)题,可从降水、蒸发、径流三个环节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第(3)题,青海湖水体面积及水位连续多年递增可能与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大及湖区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2.(1)主要分布在青海湖的西北部和北部(1分);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受北部祁连山的抬升,降雨较多(1分);同时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也起到了补给作用。(1分)

(2)相同点: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湖底沙子裸露;(1分)

不同点:西岸附近有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1分);东岸附近受日月山阻挡,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1分)

(3)大量捕捞:入湖河流修建水坝阻挡了湟鱼的洄游;周边大量用水减少了入湖水量;再加上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盐度迅速增加导致湟鱼无法适应(每点1分,共3分)

(4)赞成(1分)。青海湖湖面大,适宜大面积养殖;湟鱼的市场需求量大;有人工养殖技术。

不赞成(1分)。大量养殖会带来生态的破坏;高原湖泊鱼类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差;网箱养殖投资大、成本高。(只答赞成或不赞成不得分,理由任答其中2点,每点1分,共2分)

(1)从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河流主要分布在青海湖的西北部和北部。原因是: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受北部祁连山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同时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也起到了补给作用。

(2)相同点:河流上修建了大量水坝,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湖水水位下降,湖底沙子裸露。

不同点:西岸附近有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东岸附近受日月山阻挡,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

(3)湟鱼是青海湖重要的特产之一,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存在大量捕捞现象;由材料知入湖河流修建水坝,阻挡了湟鱼的洄游;周边大量用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盐度增加,湟鱼无法适应。

(4)赞成。青海湖湖面大,适宜大面积养殖;有人工养殖技术;湟鱼的市场需求量大,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赞成。大量养殖会带来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高原湖泊鱼类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差;网箱养殖投资大、成本高。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流域降水量不断增大,降水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扩大;流域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扩大。

(2)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增大入湖水流量;对青海湖封湖育鱼,人工投放鱼苗;设立鸟类保护区,禁止捕鸟等。

【解析】

第(1)题,分析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要紧密结合材料二中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全球变暖对冰川融化速度的影响。

第(2)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设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种群,改善生态环境。

1.《你知道西海在哪里吗?(附青海湖专题设计,关注分享后可下载更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你知道西海在哪里吗?(附青海湖专题设计,关注分享后可下载更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