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4月到2016年10月,这是赵芸蕾从来到国家队公寓到离开的时间。

她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从天坛公寓把自己最后的个人物品搬走,但是她清楚地记得,在离开的时候,她回头看了一眼这个曾经生活了12年的地方。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于未来新生活的渴望。

在赵芸蕾的规划里,她应该不会再回到这个地方。

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11月,这是赵芸蕾从离开国家队公寓到再次回来的时间。

她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再次回到这里,而且那么快。在这13个月的时间里,她已经在为自己规划的新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扎实的脚印。

赵芸蕾觉得,这是冥冥中自己与羽毛球的缘分,让她无法像规划那样开启新的道路。于是,她回来了,换成了教练的身份,继续站在这片曾给她带来无数鲜花掌声、也留下她成长印记的羽毛球场。

回到队伍中担任女双组的助理教练,在很多人看来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毕竟目前中国女双处于一个低谷。而对于赵芸蕾这样一个此前并没有什么教练经验的人来说,刚走上新岗位就面临这样的难题,实在难以轻松。

不过,赵芸蕾却很轻松地看待这一切:“正因为困难,做起来才有挑战性,才有乐趣。如果简单,那还要我们干什么呢?”没错,这就是教练赵芸蕾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运动员赵芸蕾一样。

退役的人生,再次回到起点,不过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

从球场到教室

站在里约奥运会混双季军的领奖台上,赵芸蕾笑得很开心,一如4年前她在伦敦一人摘下女双、混双两枚金牌的时候。无论从年龄还是竞技状态,大家心里都清楚,里约将会是赵芸蕾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如果能挂着金牌离开,那将是一个所有人心中完美的结局,只可惜,她“只”拿到了一枚铜牌。虽说同样沉甸甸,但似乎总有几丝遗憾。

不过赵芸蕾还是很开心,甚至比2012年拿到两枚金牌都高兴。她说:“里约奥运会时,我已经把我在那个时间段最好的状态打出来了。足够投入,足够尽力,只要做到这些,结果是什么都无所谓了,铜牌对于我来说同样值得骄傲。”

里约奥运会结束后,赵芸蕾向队里提交了退役报告。当时,队里很希望她能继续留下来,并不是需要她再去取得什么成绩,而是在新老交替的时期,需要赵芸蕾这样实力和经验并存的优秀运动员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队员尽快成长。

在国家队待了12年,赵芸蕾对队伍的感情很深,她也很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年轻队员,但是,她有自己的规划。当时30岁的她,已经在羽毛球场上奋战了20余年,她很感谢羽毛球带给自己的一切,也很愿意继续自己的羽毛球生涯。会这么想,因为她是一个感性的人,但她最终没有留队,因为她理性的一面。

赵芸蕾说:“我觉得人生应该是多彩的,要由多个篇章组成。30岁前,我的人生篇章写的是专业羽毛球,现在我想把这篇翻过去,去看看我能在我这本书上再画出怎样的色彩。”

离开国家队后,赵芸蕾马上回到了北京体育大学继续她的研究生课程,成为了一名运动训练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没有休息,没有调整,从国手到在校大学生,赵芸蕾实现了“无缝衔接”。身边的朋友都很不理解,当运动员那么多年,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放松,现在退役了,为什么不先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放松一下。对于这样的疑问,赵芸蕾给出了她自己的答案:“我觉得人生就要充实,我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而且作为运动员,更多的都是实践经验,理论方面很欠缺,而理论知识是今后我想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精彩的必需品。所以,我很渴望马上去到学校,补强过去的不足。”

从球场到教室,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动与静。习惯了在羽毛球场上时刻移动的节奏,突然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赵芸蕾最大的感受就是“坐不住”。虽说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新鲜内容让她很感兴趣,但是长时间静坐带来的不适应却让她浑身不自在。好几次,她都想举手向老师请求,让她站到教室最后面听课,这样自己可以稍微活动活动。不过这稍显荒诞的想法最终并没有实施,赵芸蕾也只能抓紧课间休息的时间活动活动筋骨。不过,往往她还没怎么拉伸呢,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又响了。

半个月后,赵芸蕾总算是把“坐功”练成了,她也开始在自己渴望已久的大学课堂里吸取营养。由于过去训练比赛时间太多,她的学业耽误了不少,很多同学们都已经烂熟于胸的知识,对她来说都是陌生的东西,这也成为她面临的又一大问题。好在运动员生涯带给她的,还有那股子不认输的倔劲儿。既然那些基础的知识自己不懂,那就“笨鸟先飞”,平时抽出时间来恶补过去落下的知识。课堂上,其他同学都不屑一顾的基础知识点,赵芸蕾都会认认真真记在笔记本上,一个学期下来,她的随堂笔记记了厚厚两大本。课后作业做起来吃力,赵芸蕾就会主动向同学们讨教,把每一个问题都弄清楚了,再回到自己的房间完成作业。正是这样一些“笨”办法,让她在适应大学节奏的路上走得很快,听课、讨论、做作业也变得越来越自如。到2018年初,她已经修满了研究生阶段所需要的学分。要知道,这是她在研究生前两年由于训练比赛落下了不少学业的情况下做到的。

13个月的时间,赵芸蕾在学生这个“新职业”上表现同样出色。到目前为止,除了学分已经修满,她的毕业论文也已经顺利接近尾声。此外,她依然没有停下深造的脚步,如今,她已经报考了成都体育学院的博士。正如她所说,理论知识对她很重要,而在追求理论知识的路上,她不但没有停步,而且还在加速。

“折腾”的多彩生活

如果说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学习是赵芸蕾的本职工作,那她算得上是一个不安于“务正业”的人。研究生的专业是运动训练,赵芸蕾希望能把自己过去的实际与理论相结合,能够从过去仅知道“是什么”尽快向知道“为什么”转变。与此同时,她还想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当今社会。

她说:“过去在队里,更多的是自我管理,你只需要管好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可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进入社会之后,人际关系会更复杂。我觉得简单来说,不是你管理别人,就是被别人管理。这里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上下级关系的描述,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汇总,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去学习和管理有关的知识。”在北体大,赵芸蕾每周运动训练的课程集中在前三天,而其余时间,她选择了学校管理学院的公共选修课,又一次把自己的生活塞得满满当当。旁人看上去很累,而她自己却乐在其中。

赵芸蕾开开心心地做自己的学生,而当运动员的好脾气也一同带到了校园中。不管怎么说,两枚奥运会金牌得主那也是名人,所以总会有一些老师或者朋友邀请赵芸蕾去进行一些演讲或者交流。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赵芸蕾基本都答应。在她看来,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同时通过交流能够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来充实自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通过一些活动,她认识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朋友,对于对管理知识很渴望的她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有了这样的渠道,加上自己的努力,她顺利进入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习,并且完成了清华大学体育产业高管课程的学习。“折腾”的赵芸蕾,正一步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彩。

2017年,赵芸蕾在世界女性节当天接受了相关组织的邀请,作为体育界成功女性的代表,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在那次活动上,她以坚强为核心的演讲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而这一次,也是她第一次做脱稿的演讲,虽说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点,但是对于她来说,只要是进步,哪怕一点也是好的。

在那次活动中,一同出席的演员陈数的演讲给赵芸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数原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取得过不俗的成绩,随后转战演员行业,收获了国内多个知名奖项。如今,她又转战话剧舞台,再一次挑战自己。陈数在演讲中说到:“如果我躺在原来的成绩上,确实可以过得很舒服,但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会知道自己在另一个领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喜欢不断挑战自己,这样才有意思!”赵芸蕾很喜欢这段演讲,因为这段演讲和她的心里所想完美契合。

当然,在赵芸蕾多彩的生活里,不可能缺少羽毛球的影子。在她退役几个月后,好朋友李宗伟向她发出了邀请,希望她能加入到自己的俱乐部参加马来西亚的联赛。好朋友的邀约加上没有成绩的压力,赵芸蕾欣然答应。而向来做事认真的她重新拿起了退役后就没碰过的羽毛球拍,开始了恢复训练。为了保证训练效果,她还联系到北京队,和北京男队的小队员一起训练来找回状态。马来西亚之旅,赵芸蕾很开心,虽说过去她一直强调自己是享受羽毛球,但毕竟有成绩任务的压力,她很难做到完全放松。直到这一次马来西亚联赛,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她和自己羽毛球圈的朋友们好好享受了一次羽毛球。

2017年中旬,湖北省羽毛球协会进行了改选,赵芸蕾成为省羽协主席。湖北是全国羽毛球氛围最为浓厚的省份之一,但是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单位,导致全省的羽毛球爱好者们各自为战,小团体居多,这样虽然保证了全省的羽毛球热潮,但也限制了整体的进一步发展。2017年,湖北省羽协从省乒羽中心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而羽协的成员也希望借助赵芸蕾的影响力,将湖北的羽毛球力量凝聚在一起。赵芸蕾接过了这个担子,她说:“我和羽协的其他负责人达成了共识,要逐渐尝试在湖北省内打破地域间的隔阂,打破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壁垒。只要是对羽毛球有利的力量,我们都要把他们团结起来。这是一个大的构想,需要逐步完成,但我相信这样做,能让湖北的羽毛球发展得更好,无论是专业队的选材基础,还是业余市场的发展。”

学习、进修、享受、担当,一切都按照赵芸蕾自己的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她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同时和刚退役时一样,她的规划中完全没有回到国家队这个选项。但是,似乎注定了她这辈子和国家羽毛球队分不开,机缘巧合下,她打乱了自己的规划,向着一条之前从没想过的道路重新出发了。

重回队伍的责任

2017年5月,苏迪曼杯第一次来到澳大利亚,在风景宜人的黄金海岸拉开了战幕。凭借自己的成绩和影响力,赵芸蕾受邀成为苏迪曼杯的宣传大使。告别了时刻都有压力的竞技场,以全新身份来到苏迪曼杯,她感受到更多的轻松与享受。与老友们相见,和球迷们互动,退役后的第一届苏迪曼杯,在一开始的时候带给她的是纯粹的快乐。比赛开始后,赵芸蕾自然每场比赛都来到现场,为自己的队友们加油。然而,随着决赛中国2比3不敌韩国、无缘苏迪曼杯7连冠,此前一直围绕在赵芸蕾身边的快乐在一瞬间消失了。

在赵芸蕾参与过的所有国家队团体比赛中,无论是苏迪曼杯还是尤伯杯,她和队友们都没有让冠军旁落。在她看来,虽然正在经历新老交替,但是在本届苏迪曼杯上,整体实力雄厚的中国队拿下冠军应该不成问题。直到决赛双方战成2比2,最后一场混双开始之前,赵芸蕾还信心满满:“混双我们是上风球!”可随着最后一球落地,韩国队员冲进场地狂欢庆祝胜利,此时在看台上的她不自觉地站了起来,看着场地里围成一圈的韩国队,微红的眼眶里透出困惑与茫然。“那一刻我懵了,我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看着韩国队在那里庆祝,我先是呆住了,然后觉得好压抑。”直到现在,回想起那一刻的情景,赵芸蕾依然会觉得鼻子酸酸的。

或许这就是冥冥中注定的事情,如果中国队顺利拿下2017年苏迪曼杯的冠军,赵芸蕾一定会在和队友们开心欢呼之后,沿着自己规划好的人生道路继续走下去,但由于这次失利,原计划被打破了。

看到队伍失利,对队伍有深厚感情的赵芸蕾有些坐不住了,退役之后的她第一次有了一定要为队伍做点什么的想法,而且很强烈。她看到师弟师妹们失败后的沮丧,过去那种在场上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再一次被激发了出来:“我要帮助他们!”

从那以后,只要时间允许,赵芸蕾都会回到国家队训练馆看训练,对师弟师妹们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遇到年轻队员向自己请教,她也会极其耐心地进行解答。这样的生活她并不陌生,以前在队里,好脾气的她经常是年轻队员请教问题的热门人选。再次踏入国家队训练馆,她仍做着熟悉的事情,但是她自己也没想到,一个全新的挑战正在等着她。

在赵芸蕾的国家队生涯中,张军、陈其遒、潘莉三位教练是在她看来最为重要的人。张军教练一直在混双上主管赵芸蕾;2008年——2012年这一段她成长最快的阶段,陈其遒是女双组的主教练;而潘莉教练则是从她一进国家二队就带她训练。也正是有这样的渊源,退役后的赵芸蕾一直和三位教练保持沟通。2017年,中国羽毛球队整体进行了调整,教练队伍也有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三位教练也多次和赵芸蕾沟通,表达了希望她回到队里帮助女双的想法。兵败黄金海岸后,赵芸蕾对这一提议真正开始认真考虑了。

经过多方权衡,赵芸蕾下定决心,放弃自己目前的规划,重新回到国家队,继续为自己深爱的团队出力。去年11月的中国公开赛,她作为国家队专家组的成员,现场观摩了中国队现役队员的比赛,并且在女双、混双项目上参与讨论,为队伍“把脉”。之后,赵芸蕾正式进入国家队女双组,担任恩师潘莉的助手,负责女双组的训练。

经过之前的观察和了解,赵芸蕾对目前中国女双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年轻队员能力不错,现在陈清晨/贾一凡这对组合的能力已经比其他国家的选手稍高一些。但是,这对于队伍的整体厚度来说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第二对、第三对……,我们的队员有这样的能力,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她们把这些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赵芸蕾第一次以教练的身份和队员们见面,是在去年12月初的某个周日,女双组例行的安排下一周训练计划的会议上。在会上,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潘莉教练的安排,然后仔细作着记录。转换了身份参加例会,赵芸蕾的感觉也有了变化:“原来我只用关心自己,现在我要考虑那么多人,十几个人的身体状况、竞技状态、技术特点、战术安排、执行力……当时一想到这些,头都大了。”过去开会,赵芸蕾只用记下自己相关的内容,往往一页纸就能搞定,而那天的例会,她满满当当写了十多页。

当初退役时毅然走进校园,赵芸蕾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如今重回国家队,正是她把这13个月的所得运用在实践中的机会。正因为有这样的积累,赵芸蕾在训练思路上也做了尝试。她说:“我现在更愿意去启发运动员,比如过去我当运动员的时候练身体,某一个动作是练某一块肌肉的,也就知道这个,但是我并不知道练了这块肌肉在比赛中具体有什么用,是哪项技术或者哪个时候需要这块肌肉的力量,所以练起来会觉得目的性不强。现在,我会在训练的时候在这些方面着重地去启发她们,让她们知道怎么练,同时还要明白为什么要练,这样训练的目的性和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来。”

到国家队陵水集训为止,赵教练刚刚上任不到3个月的时间,忙碌而新鲜的工作让她又一次沉浸在充实的快乐之中。她说,做一个好教练,一定要有责任心,要不厌其烦地去和运动员讲细节,甚至有些琐碎的东西:“她们可能会按着自己的想法去走路,自认为那是正确的道路,可很多时候那些都是弯路。作为教练,就是要不厌其烦地,而且还要用能够让她们接受的方式,把她们拉回正轨。”她说,现在才真正感受到教练员的辛苦,当运动员的时候不时还会有失眠的情况,而现在,沾枕头就能睡着。

赵芸蕾坦言,面对目前的世界羽坛局势,女双组和自己面临的困难不小,但她依然还是那句话:“正因为困难,做起来才有挑战性,才有乐趣。如果简单,那还要我们干什么呢?”

注:本文刊登于2018年3月刊《羽毛球》杂志

友 情 提 示

扫码即可进入微店,订购2018年全年杂志,购买当期或者过期,以及合订本杂志。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进入购买。

封面来了!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六个关键词介绍现在的傅海峰

封面来了!陈雨菲:不再“无所谓” ,唤醒更强大的自己

封面来了!贾一凡:心大不怯场,冠军刚起步

目录 | 2018年2月刊,傅海峰转型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1.《封面来了!赵芸蕾:退役后的生活,从起点再出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封面来了!赵芸蕾:退役后的生活,从起点再出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