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骨骼清奇、天赋异禀”的传奇少年还是身怀绝技、其貌不扬的“军营扫地僧”,只要是战友口中赞叹不绝的“牛人”,只要是大家佩服不已的好兵,他们或传奇、或平淡、或曲折、或有趣的军营故事端端都“愿闻其详”。
当然,端端更愿意网友们和我们一起,走近优秀的“中国精兵”们。
瞧,端端们来到了北京卫戍区某装甲团,在这里,会邂逅怎样一群战士呢?
段会杰:“放着让我来”,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他扛起所有危险
“工兵排爆到底有多危险?”
“这么跟你说吧。这可是细致活儿,一丝一毫都不能差,稍微差一点,方圆400米将会全部沦为废墟,近距离可能连人都找不到……”
听罢指导员这番话,我禁不住心里一颤。
刚刚看到老兵穿上那身重达40公斤的排爆服,我甚至还觉得有些笨拙。这一刻,我为自己的想法自惭形秽。第一次感觉“生死”两个字离我可以这么近……
段会杰,就是干这行的一个老兵,在排爆一干就干了13年。
“有什么成就呢?”
他就静静地坐着,腰板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可能都要搓出水来,却也什么都没有说。
他的成就在别人眼里是辉煌,在他的眼里是平常。
你经历过静止的时候还伴随着流汗吗?
这种感觉,可能跟你说了也不懂,除非你的手里攥着你的命,还有你身边人的命。
“屏住呼吸,缓缓地趴在地上,匍匐前进,慢一点,再慢一点,逐渐接近目标!接下来,缓缓地拿着工具轻轻剥开爆炸物旁边的土,当爆炸物完全暴露出来,选个合适的位置,轻轻捧出来,再乘车前往人烟稀少的地方引爆它……”
整个过程,工兵都要穿着那身排爆服,汗水多得就像刚洗完澡一样,却没人可以多动一丝一毫。
一次实弹训练结束,又有一个炮弹出膛后没有传来爆炸声。
“老段,你赶紧去瞅瞅,这回又没爆。”
老段赶紧整理家伙什儿,带着徒弟袁珂立即赶往现场。
“师父,这次这个个儿大啊。”
这次只有老段和袁珂两个人。经过现场勘察,需要紧急转移炮体,否则面临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袁珂显得有些紧张,他抱起这枚炮弹颤巍巍地起身。
“放着我来吧!”老段轻轻走到袁珂身边,粗糙的大手、孔武有力的手臂缓缓接过炮弹,径直走向无人的远处……
在这场生死博弈中,段会杰带领他的小组完成了上百次的排爆任务,荣获 “集体三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一次。
装在排爆服里的故事,悠长而腼腆。我看到了一个老兵默默地甘愿牺牲: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和老段一样,这一茬又一茬工兵连的兵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他们用血肉之躯诠释着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留下一个捧着炸弹独自远去的背影,值得我们永远追随。
“怕吗?”
“怎么不怕?但要是牺牲,我一个人就够了……”
李亚辉:身体浸在冰水里,生死时速将战车成功挽救!
隆冬一月,呵气成冰,刚刚换装的96式坦克好像几头没睡醒的狮子静静地卧在库里。
这天是这个冬天最冷的一天。
下午,接到上级指示,对新装备进行测试。
一月的山区,气温已经接近零下20摄氏度,人哆嗦不说,战车也都打起了“退堂鼓”,个个“趴窝”。
“将100℃的热水灌进去,发动机立马就着!”咨询过厂家师傅,老班长李亚辉拎来满满一桶热水,灌进了坦克的“肠胃”里。
满心欢喜的李班长再次启动战车,发动机还是不着。
天越来越黑,气温骤降。发动机泡在冰水里,随时有可能结冰报废。
“赶快想办法放水,千万别把发动机冻坏了!”厂家的师傅慌忙跑来说。
眼看着有的车行将启动,坦克老兵李亚辉坐不住了,脱掉大衣手套就往雪窝子里钻。找到连接水箱和发动机的几根大水管,他想都没想,用锯条锯断了一根根水管,冰水瞬间在他的身上倾泻而下……
为了确保冰水全部放出来,冬夜的寒风里,他在冰水中足足泡了半个小时……
放出了水,坦克心脏保住了命,受了风寒的李亚辉却病倒卧床。
然而,李亚辉的这股子“拼劲儿”始终初心如一。当军械员,要求苛刻。归库的枪支要一支一支检查,涂油不到位,有死角的都要返回重整。由此,李亚辉当军械员的这段日子,连里的枪支是最干净的,军械股来检查都可以免检。当菜地种养员,一个月没有随训,回来之后成绩丝毫没有落下。
2012年,作为军械员参加北京卫戍区“保赢杯”比武,要求在闭眼无光条件下进行枪支分解结合,时间紧迫,为了练就这个本领,李班长缠着老军械员请教学习,每天不间断地加快速度练习,手上练得全是伤口,贴满创可贴不行就继续粘胶带。由于枪油具有腐蚀性,手上的伤口一直在发炎化脓,最终李亚辉却赢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又一年“优胜杯”比武,武装5公里,李亚辉由于腿部有伤逆着风一瘸一拐地向前挪着步子。
“一个人可以为了一个集体去拼命,那个场景至今我都记得!”李亚辉带过的兵陈华栋这样说。
之后经过检查,当时李亚辉的腿部肱四头肌萎缩。游离体取出,滑膜切除,半月板修复,医生强摁着他进行了手术治疗……
难以想象,那一次,李亚辉忍住多大的疼痛跑完那场比赛。
靠着这股子“拼劲儿”,6000多个日夜的厮守,李亚辉的“小目标”在一步步实现……
今年2月初,团里举行优秀四会教练员比武。他凭借96式坦克空气启动器、液压器两项教学成果,荣获团里第一名。
在风沙中踱步,在沙场上奔袭。“坦克兵就是要敢拼、敢干,做到最出色!”
大漠孤烟,每逢重大任务关口,总少不了李亚辉的身影。提到这个兵,团长也叫一声李班长。
周国庆:坦克修理界的“李时珍”,没日没夜地给坦克心脏“扎针”
战车轰鸣,油烟涌出。修理车间内,送修的某型坦克装甲盖被吊起、点火启动。只见一名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四级军士长爬上车体,屏气凝神聆听战车“心跳”。不出5分钟就迅速锁定发动机油泵故障。
如此拥有听音辨别战车“病症”、迅速“对症下药”的绝活,就是修理连的“大拿”、13年老兵周国庆。
带上手套,我也登上了“发病”的战车,和老周开始唠一唠他的“修理经”!
“一看烟,烟辣眼睛,那就是机油燃烧了;二听音,发动机不工作就会出现砰砰砰的声音……”老周讲究战车的发动机听起来得顺耳。
我听罢点点头:“就跟公园里遛鸟的大爷听鸟叫呗,听音就识别是什么鸟!”老周听我这话嘿嘿笑了。
一次野外驻训保障,老周带领班组保障一个营。距离演习仅剩下3天时间,一名坦克驾驶员爬坡时油门踩得太厉害,导致机油压力一下降到0。
“机油油压降到零,润滑系统失灵啦!”老周带领班组及时赶来,排除所有涉及润滑部分原因,都无法找到“症结”。
沉默片刻,老周再次发话:“分油盖查看了没?”几分钟后,对方惊呼:“神了!就是分油盖不能分油了!”
时间紧迫,在老周的指导下,大家迅速拆掉损坏的铜衬套换新。
三天后的清晨,上级出动命令已到,所在营坦克迅速向指定区域机动……
一次驻训撤营,作为最后一批保障人员,老周所在的部队要在三天时间内将老部件换到现有装备上,并要保证战车正常驾驶。任务紧急,为了赶到撤离时间节点前完成任务,老周和战友们整整两天一夜没有休息。风沙漫天,多变的天气里,半夜棉衣和着油水冻在一起。战车上了平板,战友们坐着都睡着了……
作为排里最老的兵,眼看排里的兵多半师出老周。
那一年,老周和连里的几名老班长,为了攻克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白天卯在战车里,对照着书本上的部件,一个一个拆装学习,夜里挑灯继续干。一共是12根杆,他们把气门的每种角度和间隙都琢磨个透。如今老周成了连队里仅剩的唯一精通这项技术的两位老兵之一。
十几年来,能“察言观色”的老周编写各类训练教案50余篇,研究梳理训练小方法30余条,创新野战抢修工艺流程,让坦克战车始终都能保持高昂的“战斗状态”。
有些时候,人越是强作开心,满腹就越有着难言的悲伤故事。一直乐呵呵的老周谈及父母,沉默了许久……
老周的父母也都有着重病。对于坦克“修理大拿”的他来说,治得了40吨的“庞然大物”,却治不了父母的病。
“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老周豆大的泪掉了下来,没有尽到孝道一直是老周的遗憾。
拍了拍老周的肩膀,我为自己戳中了他内心的脆弱而自责。
13个春秋,在战车里默默付出,练就了“铁骑神医”技艺精湛的“医术”。在满腹油烟的战车里,这个汉子从没有过怨言。也许就是应了那句话:“对于军人来说,在家和国之间的选择题,答案永远是后者——国。”无关战位不同、无关分工不同,只关乎军人的英雄本色。
轰鸣阵阵扑来,油烟滚滚涌出。老周一把抹掉脸颊上的泪,继续跳进了战车里……
1.《中班《肠道》教案,干货看这篇!军网记者眼中的装甲老兵|不同岗位 同样的英雄本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班《肠道》教案,干货看这篇!军网记者眼中的装甲老兵|不同岗位 同样的英雄本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17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