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根百科名片沈鸿根

沈鸿根,别号江鸟,1943年生,现为世界书画家协会常务顾问,中华书法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国中国画院顾问,上海民族画院名誉院长,济南大学兼职教授,洛阳外语学院客座教授,《硬笔书法天地》网站高级顾问。擅诗文,精书法,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四十多种书百万字的专著与字帖称雄艺坛,蜚声四海。也有人以诗人、理论家、教育家、书法家“四栖”称颂沈鸿根的修养全面。

目录

个人履历荣誉艺术简介著作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沈鸿根的书法能出名,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浪淘沙沉而为广大专家和爱好者所认可的。作为专家,他不是一夜成名,也没有见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过什么“学术”定位,他总认为,字就是一点一点写的,自然就好,太刻意了,反倒不行。这倒应了苏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

作品

”那句话了,不进行包装,境界反而更高了。在硬笔书法界,沈鸿根则有“硬笔书法大师”的称谓,由此可见他的影响。有人问过他对大师的看法,他总是谦虚“哪是什么大师,就是个写字的”。在当今社会,这样平静地看待自己,非常难得。  沈鸿根的书法从唐楷入手,上溯秦汉篆隶,继而攻“二王”行草,旁及“颠张醉素”和“宋四家”,后又学习魏碑和汉简,书风高古雄放而又清丽流畅。在风格表现上其楷书多现骨力,有晋唐遗风;而行草书,尤其是大草书,又能体现恢弘气势,大气磅礴,字势雄放而不野,在精神上取自古人,但在挥运时又自书我心了。沈先生的楷书和简隶,也渐为人赏识。其楷书以《张黑女墓志》为底,熔智永、钟繇、王宠为一炉,笔短、势展、意长,雅韵风流,别具一格。简隶不与人同,亦隶亦楷、亦行亦简,又巧妙地掺入篆书圆拓笔法,极有创意,面目一新。至于篆书,尽管偶尔为之,因把金文党行书来写,随意流便,结体不那么严谨拘束,线条每每一波三折,化工笔为小写意,亦很可观。  沈先生行草书得王羲之之三昧:动、道、润。所谓“动”,主要表现在单字如划上十字格,很少平直对称,大多呈现或大或小地左右摇曳之姿,上下窜动之态,妙处在于不稳。所谓“遒”,主要表现在用笔常令笔锋在点画中行,行笔取涩势,只在转折顿笔处,才中锋辅以侧峰,虽笔画粗细变化不甚大,但起到运行自然,每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少外露,多内含,有弹性,有力度,有韵味;加上字的结构,往往内紧外松,成团包状,组成一种团结不散的结构力,含筋抱骨,势圆力遒,耐人寻味。所谓“润”,主要表现在笔滋墨润。大概江鸟属水,字中亦多水,少枯笔燥锋,只因能用腕力与指力控制泄墨量,故纸上墨迹不臃肿、不涨留,圆融润泽,流动宛转,恰似珠走玉盘。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第一生命力。研读沈先生书法作品,其线条丰且实、灵且朴,劲健而高古,其方圆正侧因形生发、疾缓滑涩随势而生,中锋沉劲入骨,侧锋研美挺劲,藏则内蕴古朴之风,露则外显精神意气。笔力则是书艺生命力的源泉,笔力是书法美的基础。笔力有骨力和筋力两个层次,得骨者雄强挺拔,得筋者凝练丰厚。沈先生的书法线条和笔力,构成一个藏筋抱骨、风致雄逸的极高境界。  书法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她成熟的艺术形式,稳定的美学特征和抒情方式集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和审美诉求。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艺术。沈鸿根先生的书法稳中求变,变中求异,异中求韵,韵中求趣,趣中求神,正是“江鸟体”的成名之道。他曾说:“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书法要表现而已,我喜欢书写我的自作诗就是如此。”以自己所写的诗词为书法创作的主要内容,这对于作者的性灵抒发无疑是再好不过的,而沈先生许许多多的精品妙作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心境的完美结合下一挥而就的。“诗言志”、“书寄情”,这从中也体现了沈先生所具有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学识。  书法同道以往对沈先生及其书品的评价颇多。早在沈先生而立之年,海上名家赵冷月即以“笔致好”夸赞沈先生的行草书;其所作小楷,陈祖范先生认为“格调高雅,有晋唐风韵”;日本书道学院院长石川芳云则认为沈先生的碑帖临摹作品“于学书者大有裨益”并“深表敬服”。沈先生章法“布局似无意间精心为之,左顾右盼,承前启后首尾呼应,笔似断而意实连,点画皆映带而生,错落有致,繁简适宜,气势贯畅,意态活泼”。沈先生运笔收留如意,放敛随心,行笔动静相生,端庄中寓鹰击长空之姿,飞动中流鱼翔浅底之态,每笔下去入纸三分,沉劲入骨。笔笔讲开合,重起承,有生发,势由气生,气由力发,力由笔出,故而笔笔有气势,有活趣,有意态。笔墨干净明丽,神采奕奕且文质彬彬,一洗往日凌厉之风,豪气依旧,不减当年。  对书法影响和制约最久、最大的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儒家主要讲仁义、忠恕和中庸之道,肯定自然美,强调美得实用性和功利性,强调美善二者的统一。道家强调超功利的无为,主张“返璞归真”,讲究浪漫主义,认为审美应与实用分开,人不应刻意追求与功利结合在一起的美和满足生理上的快感。真正的美应是顺应自然、不受外界束缚而进入自由的一种精神境界。作为一位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诗文与评论俱佳,如其撰写的《千古绝唱兰亭序》选入了上海初三《语文》。用书家艺文作范文来教,恐怕当今社会是不多见的。沈鸿根先生60华诞之时,《中国书法家》报曾从其数百首诗中精选出60首诗作予以刊载,从这些诗里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格律的精研和对自身情思的融注。其诗作特点清丽纯和、意韵空灵、妙语禅机、神幽情深。沈鸿根先生平生爱茶,一杯茶,一卷书,一支笔,构成了他平日的生活世界。  古人说得好:“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朱和羹也说:“学术不过一技耳,然定品是第一关头。”经典的书法作品都是与其人品的修养、文化积淀融为一体的。可以说,把书法和书法家的人格品行节操紧密联系起来评判已称谓书法理论的传统和定式。不懂此道即不懂书法之道。书道即做人之道。这正是书法的高妙之处。书法艺术本身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包括着人文意向和人格旨趣。反映人品、人心、人格、人性。孔子自道修养经验时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书法的创造活动尽是这七个字。“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书法家必须打破这个矛盾。但是这又谈何容易。  沈鸿根先生,这位从上海崛起的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或更早一点时间便以毛笔书法家的身份对现代硬笔书法艺术从艺术创作、理论、数学、普及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汉字造型艺术,是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真、草、隶、行、篆等多种书体的异彩纷呈,使得简单的黑白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历代名家个性张扬的传世作品,丰富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外延。沈先生笔致伟岸有龙虎之风,笔调明净有清风之味,列为妙品当仁不让。追根溯源,其根在“二王”,学二王的打架中,沈尹默得其法白蕉得其神,邓散木得其筋,沈先生得其骨。如今,沈先生的书法在遒劲的基础上多了份纯雅的风味,刚劲中含冲和。其笔致放纵处若马踏绿野,流转时似珠走玉盘,线条柔且质,壮而朴;结体莫测其起终,究极搭配之道;章法流畅若山间清泉,或涌、或飞、或注、或淌、或走,生动而又自然,无一不悦目。特别是线条的质量,有肉,有骨,有血气,有韧性,用笔收得住,放得开,八面使转变幻宛似天成,笔法清劲遒健,将至炉火纯青之境界。  王华超2007年7月24日编辑本段荣誉  书法作品不仅荣获台湾“诗书画大展”特优奖、菲律宾“国际文化交流”荣誉金奖,法国“国际金塔书画大展赛”金奖、泰国“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奖,美国“中国当代名家国际大展”最高荣誉奖,还被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收藏。曾多次担任全国乃至国际书画大展评委主任,并应邀到各大学讲学和东渡日本传艺。名列《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年鉴》。  其中:1973年,书法作品陈列在朵云轩;1976年,呼吁创办《书法》杂志,在青年宫作王羲之研究学本报告;1980年,发表《兰亭序艺术谈》论文;1986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钢笔书法艺术》荣获全国首届“金钥匙”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1988年,《书法章法》与《行书概论》出版;1989年,应邀访问台湾;1991年,聘为洛阳外语学院客座教授,《书法十五讲》出版;1992年,《王羲之十七帖临习指南》由台湾大众书局出版;1993年,聘为济南大学兼职教授,任“天柱杯”书法大赛评委主任;1994年,获台湾第四届诗书画大展特优奖和菲律宾国际文化交流荣誉金奖;1995年,应邀访问日本,《江鸟书法作品选》出版,任“布达拉宫杯”国际书画大赛首席评审;1996年,广东揭阳市文化局与文联举办“沈鸿根书法展”,聘为江西行政学院客座教授;1997年,获泰国“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奖、《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出版,在潍坊与王学仲、陈声桂、邹德忠等一起举办“国际名人书画展”;1998年,获法国“国际金塔书画大展赛”金奖和美国“中国当代名家国际大展”最高荣誉奖,入选《当代百人名家书法作品集》。编辑本段艺术简介  1943年生于上海,笔名江鸟,斋号松竹轩。  1960年就读于闸北红专学院。  1973年书法作品与陆维钊一起陈列在上海朵云轩。  1976年倡议创办《书法》杂志,并在青年宫与黄若洲、黄简共作王羲之研究学术报告。  1980年在《书法》杂志发表《千古绝唱兰亭序》,此文后来收入上海初三《语文》。  1981年与叶隐谷、林似春创办“晨风钢笔字研究社”,在上海和平公园举办“全国钢笔字展览”。  1984年聘为无锡书法艺专导师,在江苏电视台作书法讲座,后由中央电视台转播。  1986年出版《行书概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1987年出版《中国钢笔书法艺术》,荣获全国首届“金钥匙”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  1988年《书法章法》问世,其中某些章节收入王岳川主编的《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台湾胜大庄文化集团来函邀请访台;与李中法等创办《写字》杂志。  1990年任“腾飞杯”、“黄河杯”书法大赛评委主任。  1991年应邀到洛阳外语学院讲学,聘为客座教授。  1992年编撰《王羲之十七帖临习指南》,由台湾大众书局发行。  1993年任“天柱杯”书法大赛评委主任,聘为济南大学兼职教授。  1994年获台湾诗书画大赛特优奖和菲律宾国际文化交流荣誉金奖,菲律宾《商报》整版介绍。  1995年代表上海访问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在华达凯举办“沈鸿根书法展”。  1996年聘为江西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并题写校名。  1997年任“文华杯”、“华夏杯”书法大赛评委主任,名列《世界名人录》,《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出版。  1998年获法国“国际金塔书法大展赛”金奖和美国“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大展”最高荣誉奖。  1999年被授予“十大中国书画教育名家”和“中国百杰书法家”称号。  2000年获“香港大型艺术展”特别金奖。  2001年任“文明杯”书法大赛评委主任,出版《书法形式百日通》。  2002年作品参加“中日书画展”,美国《圣路易时报》发表陈洁博士《中国书法大师沈鸿根》文章,浙江电视台做文化名人专题采访。  2003年应邀参加外交部举办的“全国百名书画家笔会”,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广州博览会。  2004年获“皇威杯”中国书画家大展赛“终身成就奖”,作品刻入碑林,为同济大学研究生演讲“诗与书法”。  2005年北京《中国书画博览》整版介绍,出版《海外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2006年聘为至德文化书院高级顾问,福建《世纪画坛》专题介绍。  2007年聘为江苏省《书法》研究会名誉主席,获“海峡两岸书画大展”特别贡献奖,为武进大林禅寺“大雄宝殿”题额。  2008年聘为“国际书法教育家协会”高级艺术顾问,获香港“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金奖,为“广东书画网”题名。  2009年聘为《中国艺术鉴赏》杂志艺术顾问,《市场书画报》“大家风采”栏目专题介绍,为郴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江鸟诗书展”。编辑本段著作  《行书概论》江苏古籍出版社  《书法章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书法十五讲》上海三联书店  《四体常用字钢笔字帖》学林出版社  《中国钢笔书法艺术》江西教育出版社  《碑帖临摹》上海科技出版社  《王羲之十七帖临习指南》台湾大众书局  《楷书百日通》上海文化出版社  《行书百日通》上海文化出版社  《书法形式百日通》上海文化出版社  《签名艺术》上海科技出版社  《硬笔书法百日通》江西美术出版社  《江鸟书法作品选》上海文化出版社  《钢笔行草入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唐诗钢笔行书字帖》学林出版社  《三字经毛笔字帖》学林出版社  《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重庆出版社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重庆出版社  《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重庆出版社  《历代篆隶名作鉴赏》重庆出版社  《历代楷书名作鉴赏》重庆出版社  《历代行草名作鉴赏》重庆出版社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鉴赏》重庆出版社  《海外书法名家作品鉴赏》重庆出版社  《少字数书法名家作品鉴赏》重庆出版社

1.《沈鸿根 沈鸿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沈鸿根 沈鸿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1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