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海军和空军均是建国后才逐渐艰难起步的。虽然抗日战争我们的确获得了胜利,但是不论是在海上战场还是空中战场,我们都折损了无数了将士。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被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

刘华清1916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黄麻起义后,黄安县农民政府和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先后成立,他成为红色小交通员和本村儿童团长。抗日战争时期,刘华清同志先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参加了七亘村、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并受命护送邓小平同志由八路军总部到129师赴任。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刘华清同志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6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豫皖边战役和豫北反攻作战。1947年6月,率部随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羊山集战役中,在友邻部队进攻受挫、战场态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冷静观察、判明敌情、正确指挥、大胆建议,率部英勇战斗,迅速击破敌军阵地,所部荣立大功一次。1948年率部参加淮海战役,转战桐柏、江汉地区,牵制敌黄维、张淦兵团,配合北线野战军主力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海军专业理论和高级指挥学。1958年回国后,相继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

1982年,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航空母舰在刘华清的心中越来越重要。刘华清分析到: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中国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中国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当时,国家经济力量有限。1984年初,在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刘华清曾提出: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两年后,刘华清又一次提到: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1986年11月,刘华清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军内外领导和著名专家。不少同志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海军发展航母。

刘华清还认为,解放军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还有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1987年3月31日,刘华清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海军核心力量的建设,是关键性问题。从长远看,对国防建设是有利的:这亮相装备不仅为了战时,平时也是威慑力量。可惜的是老将军在201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他最后临终前最遗憾的事没有能亲眼看到中国航母下水,一代名将就这样抱憾离世

1.《他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为何没能亲眼看到我们的航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他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为何没能亲眼看到我们的航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