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的敏感善悟,是高考作文材料的源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如苏轼所言,对事物要多角度的思考,联想和想象是文章材料丰富、新颖的保证。其次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具有价值的材料。三是选取最契合题目的材料。更多有关2014高考满分作文的信息可登录出国留学网,欢迎收藏本站!

  聚焦课本,课本素材灵活借用法

  先让我们看一看某地模拟考试卷中的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秋时代,鲁国有一条法规:凡是鲁国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的人,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到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还给予一定的奖励。 孔子有个学生到国外去,恰好碰到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后这个学生没有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垫付的赎金。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这学生人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

  孔子知道后,不仅没有表扬这个学生,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责怪他犯了一个有违社会大道的错误,是为了小义而不顾大道。

  请以“小义与大道”为题,自立文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道作文题的最大障碍在于两点:一是审题,必须明确“小义”与“大道”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为这是写作的前提条件;二是选材,必须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话题的内涵实质。

  很多学生在拿到话题之后感觉无话可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认为我们“三点一线”的生活太狭窄,作文素材“贫乏”,该话题距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其实不然,我们十二年间课内所学的数百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其中就既有古代的生活、现代生活和当代生活,也有幻想中的未来生活,尽管不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但却是我们写作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因此,聚焦课本,从课本中攫取写作的素材,是走出作文“素材贫乏”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很值得我们重视。课本中可以用作作文素材的内容非常广泛,有课文作者、背景资料、课文内容、文中塑造的形象等等。从课本中选取作文素材以下四种方法值得借鉴:

  一、照单签收

  根据文章的中心,直接将课本中那些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上面的话题,语文课本中可以直录为作文的素材,正面的有不因为个人间情同父子之“义”而有违军令如山之“大道”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反面的有项伯因为要报答张良救命之恩的“小义”而私自通风报信,结果妨碍了项羽原计划攻打刘邦、一战称帝的“大道”等等。

  除此之外,学生非常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也有“关羽为小义放走曹操,有违蜀希望统一天下之大道”“刘备为桃园小义而不听劝阻、仓促伐吴,结果落得火烧连营七百里,使蜀实力大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蜀攻取的脚步”等反面素材。这些素材都是典型而且生动的,这种方法运用起来也简便而且高效,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概括和分析。这种方法写议论文时可以采用。

  二、变向行驶

  课本中叙述的事件都是按一定的方向向前推进的,也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局,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向,将事情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向重新向前推进,那么,就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却又正是我们作文观点所需要的,这就是由课文内容“变向行驶”而得到的作文素材。

  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国演义》中“华容道关云长义放曹操”,是“小义”有违了“大道”,如果直接记叙到自己的作文当中,那就成了套用、复述甚至是抄袭,毫无新意可言;但如果我们“变向行驶”,去写“华容道关云长大义斩曹操”呢?那就不仅符合本文的观点,文章也就有了新意。擅长记叙文的同学这种方法不妨一试。

  三、旁逸斜出

  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它为读者留下了很多“空白点”,如果我们尊重课文并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适当加以联想和想像,由课文中的某一个“点”向外延伸,使原本比较单薄的内容变得比较丰满,或使课文原本的“点到为止”变成“有血有肉”,这不失为写作时从课本中选取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渠道。

  在“小义与大道”这一话题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有学生在一篇题为《白帝城在哭泣》的文章中,根据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最终落败白帝城这一事件,旁逸斜出,创造性地以刘备的口吻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刘备对自己因为一味顾及“桃园三结义”之“小义”而做出有违“大道”之事的忏悔。整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结果获得了阅卷教师的青睐。这就是由课文旁逸斜出、由“点”丰满出“面”所带来的效果。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叙文的写作。

  四、反弹琵琶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议论性文章。对课本中有关的人物、人物的行为、叙述的事件等等,众人都从某一个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层面上去理解,但如果我们能够多作一点反思,换一种眼光或者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全新的结论,这就是作文素材选取过程中的“反弹琵琶”。

  这种选材的方法,可以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使作文材料新颖而不落俗套,同时,又可以彰显自己独特的思维,可谓一箭数雕。如果我们带着这种眼光去审视课本,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黑暗的官场去过淡然宁静的田园生活是不是也可以说得上是为“小义”而放弃了“大道”呢?《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侯赢为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献“窃符”之策结果陷魏国于被动,不也是为“小义”而放弃了“大道”吗?如能如此,那么,你的作文就多了一份理性,多了一份睿智,多了一份深邃。 以上四点是作文从课本中攫取素材的有效途径,学会并熟练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写作材料贫乏的困境。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绝对不能“戏说”课文,不能出现像有些同学改编朱自清的《背影》而变成“父亲越过铁路去买橘子而违反了交通规则被罚款”这样的现象,反而弄巧成拙。

  [范文]

  大道之行天下为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小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大道。岳武穆饮恨风波亭,谭嗣同喋血菜市口,是“天下为公”的民族之道最生动的彰显;陶渊明归隐田园,谢灵运纵情山水是小义的完美体现。

  久难忘。

  好的文章结尾应该充满悬念,让人久久回味与挂怀。如金庸《雪山飞狐》的结尾: 苗若兰站在雪地之中、月光之下,望着那婴儿的小衣小鞋,心中柔情万种,不禁痴了。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她相会,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

  不少读者刨根问底,连连追问:胡斐那一刀到底劈下去没有呢?于是,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牵挂,这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愫。金庸在《雪山飞狐》“后记”中说:“十多年来,曾有好几位朋友和许多不相识的读者,都希望我写个肯定的结尾。仔细想过之后,觉得还是保留原状的好,让读者多一些想象的余地。有余不尽和适当的含蓄,也是一种趣味。在我自己心中,曾想过七八种不同的结局,有时想想各种不同结局,那也是一种享受。胡斐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种抉择,而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凭着自己的个性,凭着各人对人性和这个世界的看法,作出不同的抉择。”

  我想,精彩的结尾应像苏州园林曲折的画廊那样,曲径通幽,让游览者看不到尽头,吸引你不断地走下去,看下去。精心设计的结尾,定当“余音袅袅,三日不绝”,定会“后发制人”,“回眸一笑百媚生”。难怪叶圣陶先生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章字虽完了,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响,那才是好的结尾。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

  于是,读完沈从文的《边城》,一个个痴迷的读者就如同和天真善良、清纯温柔的翠翠一起,永远地等待,永久地期盼: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于是,读完莫泊桑的《项链》,我们久久地沉浸在玛蒂尔德的忧伤、叹息里,叹息之后,我们又遐想,那贵妇人会不会归还玛蒂尔德的项链?玛蒂尔德的生活会得到改善、一天天好起来吗?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在叹息声中,你的想象、牵挂永远没完没了„„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螨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于是,连绵不断的爆竹声响在鲁镇的街头,也响在读者的心头,永远地拽着读者的心。读者心里永远是沉甸甸的感受,永远地挥之不去。

  这样的结尾同样精彩。

  和开头一样,结尾同样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一个好的结尾,无疑是一篇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最后的“亮点”,也是赢得读者青睐的重要“法宝”。正如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所说:“终卷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流连,若难遽别。”

  诚哉斯言。

 

高考作文频道精心推荐:



 

  

  

  

2014试题库汇总

1.《旁逸斜出 高中优秀作文素材:聚焦课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旁逸斜出 高中优秀作文素材:聚焦课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4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