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心理咨询师二级2017讲义:厌恶疗法的基本理论”出国留学网心理咨询师栏目收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相关讯息,请继续关注本网。

  厌恶疗法是在某一特殊行为反应之后紧接着给予一厌恶刺激,最终会抑制和消除此行为。即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来访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来访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来访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基本理论

  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下面是一个动物实验模型:将一只动物关在一个铁笼里,铁笼的底板可以通电。笼里有一个金属食物盒,食物倒进盒里时,便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久而久之,动物便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当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后,它便会走向食盒,同时分泌唾液,肠蠕劝加快。现在,实验者决定用厌恶刺激改变动物的这一习惯。当食物倒进食物盒时产生了叮叮当当的声响,动物像往常一样,起身走向食物盒。此时,实验者打开开关,让一股强烈的电流通过笼子底板刺激动物,动物的进食行为立即中止了。电击使动物惊慌、疼痛、全身收缩、行动不便。连续几次喂食时都如此附加一次电击,动物原有的习惯逐渐被破坏。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时,动物不再走向食物盒,也不再分泌唾液,而是出现某些逃避的动作和行为。原有的习惯被新的行为所取代。比较正规的厌恶疗法首次报道于1929年,Kantorovich用电刺激治疗酒瘾,他在酒瘾者看见酒、闻到酒和喝酒时都给以电击。1935年,W.L Max用电刺激的厌恶疗法成功地治疗了一位同性恋,遗憾的是他没有透露治疗的详细经过。Cautela 建议使用一种改良的厌恶疗法——内隐致敏法,即当来访者欲实施或正在实施某种不良行为时,在想象中主动地呈现某种可怕或令人厌恶的形象,致使两者形成条件反射,达到控制行为的治疗目的。例如,性变态来访者,当他出现这方面的欲望或行为时,立即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站着几位高大强悍的警察,正手执警棍、手铐盯着他,或是想象被群众怒斥、熟人讥笑、亲友离弃的场面,以此减少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栏目为你推荐:

  

  

  

  

  

  

1.《厌恶疗法 心理咨询师二级2017讲义:厌恶疗法的基本理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厌恶疗法 心理咨询师二级2017讲义:厌恶疗法的基本理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