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整理了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我国古代的农业和土地政策,希望你一轮复习顺利。更多高考复习资讯本网站会不断更新,敬请随时关注。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我国古代的农业和土地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奴隶社会: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C、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2、对土地制度变革和调整的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演变,以及对不同土地制度的调整,实际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土地兼并:

  表现:地主大量兼并和占有农民的土地。

  中国封建社会各阶级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A、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其措施主要是通过封建国家的权力来强行限制、禁止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国家掌握部份土地,实行“均田制”,保证农民获得部份土地,但并不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终究无法制止土地买卖和兼并;780年,唐实行“两税法”,实际上承认了贵族、官僚、地主对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B、农民阶级:作为被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农民战争来猛烈冲击地主阶级统治,以实现土地的重新分配。农民迫使新建的地主阶级政权调整统治政策,承认土地变动的现实。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我国古代的农业和土地政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我国古代的农业和土地政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