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一. 语言积累和运用
根据原文将1-8题的句子补充完整。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
3.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
4.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6.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
8.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对下列黑体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B.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这种行为如果相互效尤,形成风气,对于两个文明的建设是非常有害的。
D.年轻人总是天真活泼,慷慨有为,没有多么大的私心。
10.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空白处。
到大沽口去参观,最吸引我的是那历经沧桑的古炮台。那____________的炮身,依稀还染着殷红的鲜血,那__________的炮口,好像正____________愤怒的火光。沿着炮台的遗址_____________,似乎还能找到当年抗英志士的脚印;面对汹涌的大海倾听,仿佛仍回荡着先人奋勇杀敌的吼声。
有价值短文——11.参照句中黑体的部分,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___,不止不_________,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12.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得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的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的教育呢?________。
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的解答
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13.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14.下面这段文字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滨海市的电话号码将由六位升至七位,参照下表的内容,试用尽量简洁的文字说明升位的方法。
原电话号码
3xxxxx
4xxxxx
升位后的电话号码
30xxxxx
39xxxxx
答: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
课内古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6.句中黑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 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17.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
18.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黑体的成语。
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21—24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21.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
2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 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2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
24.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A. 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有价值短文——阅读下面《秋天的怀念》一文,完成25——29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5.根据文意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当一切恢复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的神色。
A.安静 恳求 B.平静 哀求 C.宁静请求 D.沉寂 央求
26.“我”的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
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
28.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
联想到什么?
答:___________
29.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四、作文
30.作文
题目: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
提示:同学们在学习期间经历过课堂上的各类考试,也经历过课堂外的种种“考试”,其
中有的对你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都可以写。
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
1.分外妖娆
2.秦时明月汉时关
3.南朝四百八十寺
4.寒光照铁衣
5.又恐琼楼玉宇
6.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7.落英缤纷
8.然后能改 衡于虑 征于色 入则无法家拂士
9.B
10.依次为:斑驳、乌黑、闪着、寻觅
11.依次为:流、行
12.C
13.D
14.浪费青春的教训
15.原号码首位为“3”的,在首位与第二位之间加“0”;原号码首位为“4”的,将首位的“4”换成“39”。
二.
16.C
17.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18.如获至宝、至高无上、至理名言等;曲高和寡、孤陋寡闻、寡廉鲜耻、孤家寡人等
19.D
20.让老百姓定居不能靠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服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
三.
21.丘壑雷同
22.B
2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24.C
25.D
26.因为她一心全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27.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
28.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29.第①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第⑦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1.《侍弄的意思 天津中考语文试卷(2000)》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侍弄的意思 天津中考语文试卷(2000)》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