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现象汇总

  1—6文言现象汇总

  5.伤仲永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世隶耕

  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彼其受之天也

  泯然众人矣

  贤于材人

  环谒于邑人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1. 余闻之也久

  2. 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

  然: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或以钱币乞之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泯然众人矣

  三、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

  省略宾语 “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 “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 “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感情和阐明。

  10.木兰诗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旦辞爷娘去

  西市买鞍鞯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郭相扶将

  雄兔脚扑朔

  双兔傍地走

  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市:1.东市买骏马

  2.愿为市鞍马

  将:1.将军百战死

  2.出郭相扶将

  帖:1.昨夜见军帖

  2.对镜帖花黄

  机:1.不闻机杼声

  2.万里赴戎机

  ④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双兔傍地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出郭相扶将

  二、句式积累

  1.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可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2.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三、常识积累

  ⑴作者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⑵文学常识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个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15.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今当涂掌事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刮目相待

  肃遂拜蒙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见:1.见往事耳

  2.见渔人,乃大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若:1.孰若孤

  2.仿佛若有光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于厅室之东北角

  乃:1.乃不知有汉

  2.蒙乃始就学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见往事耳

  及鲁肃过寻阳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制的借鉴。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⑵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20.口技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施八尺屏障

  众宾团坐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

  妇抚儿乳

  众妙毕备

  宾客意少舒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也

  以为妙绝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曳屋许许声

  ②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妇抚儿乳

  宾客意少舒

  不能名其一处

  ③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④一词多义

  指: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

  绝:1.以为妙绝

  2.群响毕绝

  秒:1.众妙毕备

  2.以为妙绝

  指: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

  作:1.有鼠作作索索

  2.百千齐作

  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遂于外人间隔

  是:1.当是时

  2.问今是何时

  坐:1.满坐寂然

  2.众宾团坐

  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

  2.自为其名

  ⑤古今异义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虽人有百手

  会宾客大宴

  宾客意少舒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可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倒装句

  “会宾客大宴”中的“宾客大宴”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会大宴宾客”。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常识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请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⑵文体常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25.短文两篇

  一、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饮于河、渭

  北饮大泽

  化为邓林

  入日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人多知乎?”

  ②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中“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去北方”的意思。

  “道渴而死”中“道”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的意思。

  “孔子东游”中“东”是名词,在这里作壮语,“到东方”的意思。

  “而日中时远也”中“远”是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离人远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为:1.化为邓林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 孰为汝多知乎

  其:1. 问其故

  2. 及其日中如探汤

  3. 弃其杖

  ④古今异义

  夸父与日逐走

  河、渭不足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孰为知多乎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主语:

  1.“未至,道渴而死”中“未至”前省略了主语“夸父”,可补充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2.“问其故”中省略了“问”的主语“孔子”,可补充为“孔子问其故”。

  省略介词:

  3.“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

  省略宾语:

  4.“未至,道渴而死”中省略了“未至”的宾语“大泽”,可补充为“未至大泽,道渴而死”。

  省略状语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中省略了壮语“去人”,可补充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常识

  ①《山海经》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四篇则认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的远古的神话传说。

  ②《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⑵文体常识

  ①《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

  ②《两小儿辩日》是一则寓言。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30.狼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止有剩骨

  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

  又数刀毙之

  一狼洞其中

  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

  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只增笑耳

  ②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

  2.“一屠晚归”中“屠”是动词,这里作名词,“屠户”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

  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4.“恐前后受其敌”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中“遂”是名词,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6.“狼不敢前”中“前”为名词,这里作动词,“上前”的意思。

  动词作使动动词:

  7.“又数刀毙之”中“毙”是不及物动词,这里作使动动词,“毙之”即“使之毙”。

  ③一词多义

  止:1. 止有剩骨

  2.一狼得骨止

  敌:1.恐前后受其敌

  2.盖以诱敌

  之:1.久之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又数刀毙之

  4.两狼之并驱如故

  意:1.意暇甚

  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

  前:1.其一犬坐于前

  2.狼不敢前

  恐:1.恐前后受其敌

  2.不治将恐深

  其:1.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4.其一犬坐于前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

  以: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

  2.盖以诱敌

  ④古今异义

  止增笑耳

  屠自后断其股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宾语: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

  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倒装句

  7.“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常识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⑵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必读名著简介

  1.《童年》

  作者:高尔基

  内容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2.《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丹尼尔.笛福

  内容简介:

  17世纪中叶,鲁滨逊.克鲁索出生在英国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产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逊却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航行于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大海上。

  由于货船失事,鲁滨逊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陷入绝境的鲁滨逊以人们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勇敢的向各种困难挑战,以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凭着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使自己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救出了一个即将被土著吃掉的“星期五。”

  正当鲁滨逊积极准备救出一披沦落为土著的西班牙船员时,他的命运突然逆转,一艘货船被歹徒劫持,船长和大副被送上荒岛。这时,机智勇敢的鲁滨逊不仅巧设计谋救出了船长和大副,而且挽救了船只,保住了善良的人们的性命。鲁滨逊也从此结束了自己20多年的荒岛生活,回到了英国。

  3.《昆虫记》

  作者:亨利.法布尔

  内容简介: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一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 让中国读者首次领略《昆虫记》的真实面目。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1.《但当涉猎的当 2013中考语文备考:七年级下册文言现象汇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但当涉猎的当 2013中考语文备考:七年级下册文言现象汇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