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形容表演人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正是为了戏剧的精密度而制作的!

在这个处处“戏精”的时代,即使是我们常用的声调,也潜伏着很多演技欲麦克斯的“戏精”。

明明是平凡而奇特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存在,奋力地活成了电视剧风。(莎士比亚)。

今天,文字军将为大家挖出那部话剧特别多的成语!

“倾听”是指事先做好准备,认真听对方的话。

以前觉得没问题,很诚实啊!

但是现在想来的真的很有戏。为了听对方说话,必须先洗耳朵,你到底多久没挖过耳朵了?

最早设计《鬼鬼》这部话剧的是上古时代的许悠。《高士传许由》包括:

妖欲叫我九州队长,邪欲听其声,正在洗耳恭听。

姚迪执政的时候,有一个叫徐瑜的人,他身体里主人公的光环明亮到连姚迪都受不了,所以要让他成为负责九州的高官。

徐姚非常厌恶,耳朵觉得脏,姚听到他的消息后生气地去河边洗耳朵。

文志军说,他没有读许宇的脑回路。好像他洗完耳朵,单纯地觉得是为了给自己做戏。(莎士比亚)。

今天,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不要说“洗耳恭听”,只要对方不玩手机,我就已经满足了。

那么,如果话剧向你演出,你要怎么做才能使现场成为话剧的梭罗呢?

文字军认为你可以回敬他“刮目相看”。

你把耳朵洗干净,来听我说,那我就把眼睛刮干净再来看你,你害怕吗?

“刮目相看”现在经常被用来比喻消除旧看法,用新的视角看待。

这部话剧的发明者是三国时期吴国明吕蒙。但是他不是自己出演的,而是因为一开始的学史属性,不得不进行进化演出。

amp;index=10" width="300" height="260"/>

早年的吕蒙,虽然作战勇猛,但肚子里没什么墨水。

于是Boss孙权就劝他了:

吕蒙一下子就被刺激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最终用真知灼见把认为他有勇无谋的鲁肃怼得闭嘴惊艳,还撂下一句名言: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话说得很硬气,只不过「刮目」传说是古代一种类似于刀锋洗眼的技艺,吕蒙给鲁肃这戏加得有点狠啊!

其实不止是人,动物里也有「戏精」,例如连死都能给自己加戏的「狐死首丘」。

屈原在《九章·哀郢》里写道: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就是说鸟儿在死之前一定会飞回老巢,狐狸如果死在外面则会把头转向洞穴所在的山头,以此比喻人不忘本。

我们来脑补一下这个画面:

一只狐狸就快死了,在断气之前它突然发现位置不对,于是强撑着一口气,刨出指南针,确定好方向,慢慢挪动身体,硬是把头移到朝向故乡的方向,然后慢慢闭上眼睛,卒。

你看这戏加的,如果一口气撑不过去,那岂不是要分分钟逼死强迫症了?

从小到大,文字君最烦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比文字君自觉也就算了,连行为也比文字君懂事!

像「让枣推梨」,就是他们屡试不爽的一场集赞表演。

「推梨」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主角就是以一句:

小儿,法当取小者。

哄得长辈们啧啧称赞的孔融。

而「让枣」则是王泰的SOLO,《南史·王泰传》有载:

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

长辈拿了些枣子栗子让熊孩子们自己分,其他孩子一哄而上,就王泰一个人不争不抢,演视而不见。

顿时显得跟那些目光短浅,为了一颗枣就错过了一个装逼机会的熊孩子一点都不一样。

事实证明,王泰和孔融的表演的确很成功,「让枣推梨」从此就成了一个形容兄弟间的友爱和礼让的成语,至今仍被无数别人家的孩子演绎着。

孩子的世界套路已经这么深了,成年人里的戏精就更多了。

为了表现自己真心待客,竟然「截发留宾」。

据《世说新语·贤媛》记载: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锉碎草荐以供其马。

东晋名将陶侃是个穷二代,有一天孝子范逵去他家做客,陶侃家里没存粮啊,正发愁时,他妈就当机立断剪下自己的头发,让陶侃拿去集市换米招待客人。

不是说好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吗?范逵一看也惊呆了,顿时就对这对母子另眼相看了。=-

大家都知道周公旦德才兼备,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戏很多的人。

例如他著名的表演「握发吐哺」。

《史记·鲁周公世家》里称周公: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就是说周公对人才非常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

洗头洗到一半他都能立即起身握着湿漉漉的头发招待贤士,吃饭吃到一半他都能把嘴里嚼烂了的食物吐出来接见贤士。

多嚼几口吞下去很花时间吗?可能是吐出来显得比较有戏剧性吧······

曹操在《短歌行》里有一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说明周公加的这个「苦情戏」效果还是杠杠的。

只是有点心疼那些贤士,面对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周公,感觉现场的尴尬气氛都要冲出天际了。

这个成语的画面感很强,你看这耳朵抓的,这腮帮子挠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焦急、苦恼、忙乱时那种手足无措的样子。

请看《二刻拍案惊奇》里的示范:

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一看就知道是演技派!只不过这动作,文字君怎么总感觉有点像······猴哥?不信你瞧↓↓↓

要给自己加戏,你不仅要会Cosplay,有一些神技能也要学起来,例如「怒发冲冠」。

愤怒得头发直竖,连帽子都被顶起来了,这简直是调动身上的每一根毛发来投入表演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影帝蔺相如就在秦王面前开始了他的表演: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这是气得炸毛了吗?反正这种特技表演成功把秦王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只好把他放回去了。

除了「怒发冲冠」,戏精们有时还会给普通的动作加特效,就像「暴跳如雷」。

气得跳了起来还不够,还要像打雷一样猛烈地跳了起来,你又不是雷震子,学人家打什么雷。看你这跳脚的样子,怎么看都更像是被雷劈了啊。

戏精们焦虑要加戏,愤怒要加戏,悲伤当然更要加戏!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卖得一手好惨呢?「泣血捶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眼睛要是能流出血的就别流出泪。

「泣血」是指一种极度悲伤的状态,哭到眼泪都干了,泪尽血出。

加上「捶膺」这种拼命捶打胸膛的自残式表演。你们这些不被感动的还是人吗?

不过,「泣血捶膺」这种外放型的表演还是比较简单的,「饮泣吞声」这种内敛型的表演就更考验戏精们的功力了!

把眼泪流回肚子,哭声吞回喉咙,但又要让在座各位感受到这种万分痛苦的情绪,没有两把刷子的戏精,还真不敢给自己加这场戏啊!

看了这么多成语戏精的表演

你觉得哪个才是真·影帝呢?

文字君抓耳挠腮地等着洗耳恭听你的高论

千万不要让枣推梨不说话哟

关注和分享,总有一个在路上~

1.《【形容表演人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正是为了戏剧的精密度而制作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形容表演人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正是为了戏剧的精密度而制作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53525.html

上一篇

【五及以上成语故事】十个成语激励故事,给人智慧,激励人向上。

下一篇

【10个带雨的成语故事】成语小故事:翻来覆去

【形容表演人的成语故事】历史上最有表演天赋的越王君子学也是强项

【形容表演人的成语故事】历史上最有表演天赋的越王君子学也是强项

形容表演人的成语故事相关介绍,纵观中国历史舞台,刘邦是演技一流的“流氓队长”,刘备以擅长哭戏而闻名。更有甚者,杨武帝小渊晚年演的《大菩萨》使整个酿酒成为“佛国”天地,每杀一个人,都会流下眼泪,表现出怜悯众生的慈爱之心,其演技可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