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才有了她以后的种种荣耀。下面就和本站一起来了解下武则天的诗词《如意娘》,欢迎阅读!




  《如意娘》


  唐·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注】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全是因为对你的思念。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赏析】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倚”,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曲折有致,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年少渴望爱情的时候,连一代女皇都不例外。“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相思使人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以至于把红色看成绿色;相思使人面容憔悴,身体瘦弱不堪。“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寓意。一来说明自己的相思之重;二来暗指韶华即将过去,美好的青春就快要流逝了;再者暗示自己红颜薄命,昔日的幸福怎换来今日的孤独寂寞?“憔悴支离为忆君”,从外表写入内心,写相思以深入骨髓,无法排遣。


  “朱”、“碧”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喻感情冷暖的极大反差,突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而这痛苦全是因为相思。这样的一个为爱情受尽折磨的女子,又是一个有美貌兼才华的女子,任哪一个男人不为之动心呢?这就无怪乎李治千方百计要把武则天救出来了。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如果你不信我所说,不信我为你常常泪流不止,那么就请开箱看一下那石榴裙上的眼泪吧。这两句把一个执著、决然、爽快、不造作的女子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这就是武则天,她有女子的哭哭啼啼,也不乏女子的果敢、坚毅。





  扩展阅读:武则天的家世出身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唐高祖)在河东时,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白寿彝因此在《中国通史》中认为“按照武士彠的官阶爵位来说,应该是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了。所以武则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武则天才十二岁。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不久,武则天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1.《 武则天的诗词《如意娘》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武则天的诗词《如意娘》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