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所以留下了许多的中华传统美德。下面是本站分享的古代中华美德故事三篇。欢迎阅读参考!



  【华佗治贪】


  三国时期,杨修和杨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杨修为相府主簿,杨宕为军需官。杨修聪明博学,但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忌。被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处死。杨宕惧怕曹操因叔罪嫁祸于已,便想趁着近期押运军粮饷银之便,设法捞他一把,然后谢官还乡。他惧怕曹操之威,又贪财心切,剧烈心理冲突引发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闷,坐卧不安,请了不少医生诊治,不见好转。


  请神医华佗来诊,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个药方,嘱其依次服用。杨宕先看第一个药方,上面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熟知古文章法的杨宕,将这八味药名的头一个宇连、读:“二过香(相)连,王法毕朱(必诛)。”他大惊失色,额头上冷汗直冒。遂打消了大捞一把的邪念。


  接着,他又拿起第二个药方,一看顿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往后便倒。原来,神医开的第二剂药方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萆,附子。”把六味药名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其谐音便是:“常(赏)乳(汝)官(棺)木益(一)附(副)。”杨宕大惊,吓晕过去。家人见状,吓得慌了手脚,大哭不止。


  过了好一会儿,杨宕被家人哭声惊醒,睁开眼睛,倒觉得心清身爽,胸部再也没有胀闷的感觉,病竟痊愈了。


  华佗在一旁对杨宕说道:“你之所以胸部胀闷,是因为肚内瘀血积结,乃贪婪气郁积聚之故;现在气随汗出,吐尽瘀血,消积化痰,恶病已祛。只是身子虚弱,还需调理。我再给你开一剂药方,你服后便会健康如初。”华佗随即给他开了一个滋补方。杨宕去了贪婪的心病,又补了病后的虚弱,很快便恢复了健康。



  【申包胥复楚】


  春秋时期,楚平王昏庸无道,听信谗言,冤杀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伍子胥也被迫逃亡吴国。在逃亡途中,伍子胥遇到自己的好朋友申包胥。他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灭亡楚国,以报此仇!”申包胥是楚国人,虽然他对伍子胥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但一听伍子胥说要灭亡楚国,就义正词严地回答说:“你若一定要灭亡楚国,那我也一定会把它复兴起来!望你好自为之。”


  后来,伍子胥真的带兵攻破楚国。申包胥逃了出来,步行七天七夜,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入秦求救。秦国的国君觉得事关重大,有些迟疑,就对申包胥说:“这件事我知道了,你暂且去馆舍休息,我们商议后再告诉你吧。”申包胥说:“我的祖国正处在战乱之中,百姓没有安居之处,我做臣子的,哪能自求安逸!”于是就靠着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他没有喝过一口水。秦哀公被他这种忠贞爱国的行为所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兵和楚国军队一起击退了吴国军队。


  吴军败走之后,楚昭王马上返回郢都,打算赏赐复国有功的申包胥,申包胥却说:“我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自己。”最终,申包胥谢绝了楚昭王的赏赐,带着家人隐居到山林之中。申包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而不顾个人生死安危的爱国情操,一直感动着后世的人们。



  【杨业为国捐躯】


  杨业是北宋时期的爱国将领,在抗辽斗争中屡建战功,被人们称为“杨无敌”。在杨业镇守北方边陲雁门关的时候,辽国派大军犯境,宋军探马早已报告杨业,杨业在代州附近(今山西代县)设下伏兵。等敌军一到,杨业率数千精骑出其不意进行阻击,敌军顿时乱了阵营。杨业一马当先连斩数名辽将,辽军大败逃走。


  公元986年,宋太宗大举攻辽。刚开始,战事还算顺利,不久东路军失利,朝廷命令全军撤退,并命杨业的西路军在后面掩护。在分析敌我形势之后,杨业和其他将领约定,由杨业出兵做诱饵,把辽军引到陈家谷,宋军在此伏击,合力歼敌。随后,杨业带兵入雁门关,半路上遭到辽军伏击。虽然杨业手下的军士各个勇敢顽强,但毕竟人单力薄,只能边战边退,来到陈家谷。


  可是等杨业退到陈家谷才发现,宋军早已撤走。杨业只好率军与辽军激战,血染战袍,最后只剩一百多人,杨业自己身受十几处伤。最后,将士们都牺牲了。杨业的战马中了箭,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被辽兵抓获。辽军统帅想劝杨业归降,被杨业坚决拒绝。他紧闭嘴唇,再也不说一句话。三天中,他不吃一粒饭,不喝一口水,绝食而死。


  杨业及他的子孙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故事流传开来,就是我们熟悉的杨家将的故事。


1.《 古代中华美德故事三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古代中华美德故事三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