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教育专区 > 高中

【高中作文散文500】散文:高中

(一个)

这是1978年9月的一天。

早晨的太阳早早地跳到对面的山顶上,在广阔的田野、庄稼和草的叶子上闪耀着露珠。(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秋后的微风沿着村前的水渠缓缓而来,湿润的空气中混杂着玉米和高粱,即将成熟的芳香,秋茄一年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莎士比亚。)(季节。)

就在今天早上,我两天前背着妈妈整理了一本简单的床上用品,脖子上背着蓝色麻袋包,沿着村子前面的小路急忙赶往县城。两个月前,我在公社(后改为乡镇)联合学校设立的中学“尖子班”上了全县数一数二的高中-县立中学。今天是开学申报日。

当年粉碎“四人帮”仅两年后,国家结束了文革动乱,开始了“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新长征,全社会在“稳定团结”和“建设四化”的精神指导下,一切逐步走上了正轨。在备受关注的教育界,中央果断废除了吵闹的工农兵学员,开始了进入大学的全国统一高考。我们这一代正好赶上了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势。

当时各县的高考情况要在全区统一进行通报排名,关系到领导政治成果和全县的面貌,所以县出台了优中选优、重点培养的办法,组织各工程的初中毕业生参加全县统考,以高泽宇的身份通过。(威廉莎士比亚、、)因此,考上县立高中的学生本质上是全县真正意义上的“尖子生”,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是“锅里残留的油花”。当时,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统一分配,身份一下子成为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因此,高考成为年轻人,特别是广大农村青年摘下农民帽子的唯一途径,自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首要课题。当时,玄立高在全县选拔了“尖子生”,人们也议论纷纷,一时成为街头谈话的话题。

当时我还是个毛头小子。我只知道自己通过了考试。知道白天父母脸上露出的喜悦不是坏事,从某种程度上说,目瞪口呆也说不出。(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千里迢迢》)初中的时候,我在20里外的公社联合学校被选为“尖子班”,然后被选为县城,进入高中,一直以“尖子班”来。虽然不能说骄傲,但心里多少有点得意。(莎士比亚,骄傲,骄傲,骄傲,骄傲,骄傲,骄傲。

但是对我的家人来说,快乐只是几天的事。在当时贫穷的农村,吃饱穿暖是家里的首要任务。爸爸一年四季都在公社工作,几乎难得问家里的柴米油盐,妈妈自然成了家庭的主人,带着我们四个兄妹,为了一日三餐忙碌起来。(莎士比亚)。

我考上了县立高中,引起了邻居们的称赞,但不久,在大家的忙碌中被遗忘了,家也很快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高中名言)。在我家,这可能是农村人的习俗,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事,父母绝对不会插手。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很冷酷,但当时家里就是这个样子,什么缘由也说不出来。(莎士比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开学的日子。有一天,爸爸对我说:“县城好找。“沿着路直走,四五个小时就一定能到达。”“别慌,你们年轻人,一进城能成事吗?”说。妈妈也说:“要成为人,就要运动。”我虽然小,但父母的话还是听得懂的。长期隐藏在心里的成年人期待入学的火焰瞬间熄灭了。开学的时候知道只能我一个人去,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和难过,但还是惨淡地点点头,可以说是答应了。(莎士比亚)。

所以,在这个开学报告的那天,我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囊,沿着父母指导的道路向县城跑去。

(两者)

县城在30多里外。

砂石路崎岖,我大步流星地走着,过了一会儿汗如雨下。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县城依次排列在两条道路、瓦房和门店在道路两侧的小集镇上。房子又低又旧,马路上尘土飞扬,下雨,没有下水道的泥土街道上下水道溢出,上面漂浮着腐烂的纸张、木屑、绳子头、鸡毛和猪粪。但是那个时候,在这个乡下孩子眼里,县城无疑是百货商店、茶马店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这次我考入全县最高学府,去县城读高中,心里的兴奋和兴奋也是可以想象的。(莎士比亚)。

太阳西斜。

我拖着困痛的双腿,终于站在了县立中学的大门上。大门用砖头砌成,高大挺拔。外观结构是中国传统门楼建筑风格,大门两侧有两根砖柱向上伸展,交叉到顶部形成花园型形状,圆圈内有红色五角形。下面,在包含“xx中学”五行大字的情况下,留下了一张匾额,字体平滑地展开,写得真有力。(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莎士比亚。)大门左右两边有两个大标语,毛主席语录“团结紧张、严肃、活跃”的八个大字,黄底红字格外醒目。

这一天,因为是开学申报日,学校大门的人来来去去,挤得水泄不通,背着行李、搬箱子、提着包的人、载着自行车的人、拉着驴车的人、入学申报的新生、来送行的家长、人们喊的声音、叫的声音,

寸步难行。我就一卷简单的行李,既没有箱子也没有其他物品,但也只能是把行李举在头顶,费了好大劲才从人群中挤进了大门。那一刻,虽然累的两腿发软,但新的生活就像一幅画卷展现在了我的眼前,一种激动和庄严从心底冉冉升起。

报到、找宿舍、看教室、寻茅厕……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天,总算是安顿下来了。我从小没出过远门,天生拘谨和胆怯,平时也寡言少语,这次到了一个新环境,内心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惶恐和紧张,言行举止都有些胆战心惊。就在我精神和心态以及其他方方面面还未完全适应之际,新生活的脚步已匆匆而至,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推着我迎接了自己的高中。

开学了。

全班同学端坐在座位上,教室里万籁俱寂,鸦雀无声。铃声响过,门开了,一个中年男子健步走上了讲台。方方正正的脸,头发一丝不乱 ,一身蓝制服端端正正。他扫了一眼满满一屋子的人,用一口本地绝不多见的普通话开言:“我就是咱们的班主任老师……”,转身,便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粉笔敲击着黑板,“啪啪”的声音格外响亮。回转身,用炯炯有神的眼睛,再看看大家,顺手打开书夹,声音利亮而有力,“下面开始点名……”

高中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这个班有四十多名学生,大家都是通过严格的选拔考上来的。学生中,除少部分是城里的外,绝大多数都来自下面的农村。几十个男男女女挤在一个教室,起初还有点害羞拘谨,可没几日,大家便熟络起来,彼此间交流得多了,零零散散地得到了一些小道消息:我们这一届共设六个班,都是经全县统考选拔上来的尖子生,做为“拳头”要和其他兄弟县在两年后的高考中一较高下。因此,所配备的老师也是全县挑选的“尖子”教师。而我们这个班,据说配备的老师更是这一届中最好的,无论是数理化还是语政外都是全县“第一等”的高手。这种说法虽是口头传言,但不久似乎就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验证:课余时间,总有其它班的男男女女挤在我们班的教室门口伸长脖颈往里瞅,嘴巴半张着,一脸的羡慕和向往;有和外班熟识的同学也说,只要和其他班级的人聊话,听到的全是对我们班的各种夸赞,其间自然又少不了一番羡慕。我听了这些传言,虽不辨真假,但心里还是暗暗的高兴了好久,觉得老天有眼,自己碰了个好运气。

开学后学习很快就转入正轨,每天的新内容纷至沓来,课程表上的课目就像排列整齐的队伍一齐向前开进,既有死记硬背的,也有熟练运用的,既要掌握原理,又要完成作业……总之,时间变得格外紧张,虽说是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吃饭睡觉,但一天里总是匆匆忙忙。

天色蒙蒙亮,还睡意惺忪,一阵尖啸的哨子便骤然响起。土炕上的一摆溜人也不知清醒了没有,反正哨声一响,便都弹簧似地跳起来,手忙脚乱地往身上套衣服。窑洞里十五瓦白炽灯泡昏暗的灯光下,人影瞳瞳,滞留了一晚上的浑浊空气里只听见粗重的呼吸和窸窸啦啦的穿衣声。紧接着,便在一片慌乱的脚步声中一窝蜂地挤出门,跌跌撞撞地冲向操场。早晨的空气寒冷而干冽,几圈跑下来,头脑便透亮了许多,眼睛里的景物也变得清晰而丰满。

新的一天就这样的在大家气喘吁吁的跑操中开始了。跑操后的早读时间照例是熟读和背诵,这可是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全班满屋子的人像秋风吹过高粱地,身体左右摇晃,口里念念有词。有背数学公式的,有背英语单词的。有的低声默记,有的敞开喉咙喊叫,教室里像开大合唱,吵得屋顶要塌下来。

英语老师是南方人,衣着干干净净,寻常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特别的斯文。老师对教学一向认真也特别热忱,每天的早自习是必亲到的。他一来,便在课桌中间走来走去,左看看右看看的来回巡视。发现有不背诵英语课文的,便站在你面前,一言不发,用手指在课桌上顿顿点着,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正定定地看着你,你即刻明白了,赶忙的把其他书收起来,再忙不迭的把英语课本摊开,扯着喉咙念起来:

What's this?

It's a pen。

Is that a car?

No, it isn't. It's a bus。

看你改正过来了,英语老师便一脸高兴地走开。这时候,旁边有胆大的同学便瞅着老师的后背挤眉弄眼地偷笑,惹得周围的人也抿着嘴跟着偷笑,算是获得了一种暂时的快活。说来惭愧,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英语虽然纳入了考试范围,但我们当时所学其实就是一些极简单的单词短语,放在今天来看,充其量就是小学五年级的水平。

数学老师是本地人,举止沉稳平和,戴一顶老式的布檐帽,一身有点褪色的衣着极显朴素。在第一堂数学课时,他给同学们讲了简短的一席话,算是认识大家的开场白。他介绍了自己,对同学们寄予了期望,他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虽然没有一桶水,但我争取要给同学们一滴水……”,这一段话,几十年过去,但我至今难忘。老师讲课时,语速匀称,不急不缓,徐徐展开。顺着老师的思路,大多数同学能顺利掌握新课程。两年的高中求学,既体会了老师严谨治学的品德,也亲见了老师的职业操守和教学功力。

物理老师,年轻,身材直挺,面色冷峻,平日间不苟言笑。其授课风格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从课程开篇到宣讲重点内容,其滔滔不绝,一气呵成。他的课,内容扎实,规定的课时几乎占得满满当当。有好多次,其讲课的话音刚落,楼道里下课铃声随即骤然响起。可见其对课程内容和授课计时的把握到了极其精准的程度,也从另一层面证明了其对工作的钻研和用心。

班主任老师兼讲授语文课,外地人,毕业于知名大学中文系。其学识优秀且极富文采,大学期间便有文艺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到县立中学工作后,培养出了许多在文学创作或写作方面的优秀人才。老师在学校是教学骨干,在县教育系统也极有声望。我们这一届,能在他的班里学习,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据传,外班有背景的学生托人找关系要转到我们这个班,可见大家对他的仰慕和认可程度。

其他代课老师,均各有特色和专长,水平及能力令人赞叹,确印证了大家口口相传的“第一等”高手的传言。

(三)

高中生活就这样在忙碌和紧张中一天天度过。不觉时光荏苒,秋天刚刚过去,冬天说来就来了。

校园里道路两边的杨树一夜间变得光秃秃的,寒风打着唿哨,卷着枯树叶和碎纸片在地面上缠绕打旋,教室和宿舍里都燃起了煤炉,但冷风仍从窗户缝隙中不停地钻进来,让人依然感到寒冷刺骨。 这个季节,来自农村的同学就焦苦多了。夏天的单衣之后,多数人没有绒衣、毛衣等过渡性衣服,有的同学光脚上还是一双黄胶鞋,冻得簌簌发抖,家里带来的仅有的一套棉衣在初冬是绝不敢轻易上身的,那是数九隆冬时节抵御严寒的最后一道屏障。为应付眼前的寒冷,其实也没有更多的办法,大部分人只能是把仅有的几件单衣全部套在身上。里三层外三层,颜色深的深浅的浅,袖子长的长短的短,有的裤子屁股和膝盖上都打着补丁,有的裤腿短了,在裤口处又弥补上一截。大家的衣服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也算得上是当时特殊时期的一大景观。

天冷了,身体获取热量的途径主要是依赖于那一日三餐。但学校的伙食是极其的简单,早晚是一碗稀饭和一个月饼大小的玉米面窝头,中午窝头增加为两个,外加一碗土豆、萝卜和白菜等掺合在一起的半汤半菜的烩菜,菜汤里若碰巧捞到了一根粉条或半块豆腐,那当然是一天中最开心的事了。吃饭分组,十来个人一组,每组一只铁皮桶。每到开饭,大家便自动地圈成一个圆,围在铁桶周围,负责打饭的同学一勺一勺的把饭分在地上的碗里。分匀了,众人便弯腰端起饭碗,散落到墙根或屋檐下,狼吞虎咽地吞到肚子里去。困难时期,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餐厅的概念,大家长年累月挤在食堂前的院子里进食,也早已成了一种习惯。夏天的烈晒还好对付,但入了冬天,寒风刺骨,铁桶搁在地上,一会就没了热气。遇到下雪天,飞舞的雪花不停的飘到碗里,而几经倒腾的饭菜早已近乎于冰凉。或许是年轻时候快乐的天性,反正也没有谁在意这些,大家和寻常一样,一个个站在纷纷扬扬的雪地里,傻哈哈的端着饭碗,半冷不热的吃下去。

冷热倒还在其次,由于正是长身体的季节,这点本就不饱的饭菜在肚子里不一会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腹中经常空空如也,饥饿象猫爪子似的在肚子里抓挠,折磨得人心火缭乱。晚上下了自习课回到宿舍,多数人都急急忙忙的趴在枕头上,兔脑袋似的一摆溜提着个炒面袋,一口一口的吃炒面。炒面是农村庄户人家用高粱和黑豆、玉米炒制粉碎而成,吃多了上火、腹胀、打嗝,但人饿急了,也顾不得讲究许多。为避免噎的咳嗽,吃一口炒面就一口温吞水。昏暗的灯光下,弥漫着一股炒面味,屋里满是“吧嗒吧嗒”嚼咂炒面声和“咕咚咕咚”的喝水声。有的同学家里连炒面都拿不起,只好蒙着脑袋悄悄入睡。

吃过了炒面,大多数同学还要拿出课本,在灯光下继续看上一阵,对遇到的一知半解的问题免不了还要探讨半天,争论到有趣的地方,便相互打哄,无所顾忌的嘻闹一回。熄灯时间一到,电灯灭了,有的同学便点起了用墨水瓶制作的煤油灯,继续在灯下读上一会。倦伏的身影在左右摇曳的灯影里映在窑洞的墙壁上,就像一幅剪纸画格外的分明。

宿舍里的每一个人都极其用功,从早上起床到临睡前挑灯夜读,一天间书是决不离手的,只要一有空闲,能读就读能看就看。有的走路时还皱着眉头苦思冥想,有的则口里念念叨叨,好像一个个都变成了传说中的“书呆子”。我那会年龄不大,很多的时候是紧跟大家的步伐前进。别人上课我也跟着上课,别人吃饭我也跟着吃饭,别人睡觉我睡觉,别人休息我休息,一切都是随大流。

由于从小酷爱小说,上高中后,写作文成了我最开心的事,内心钦慕语文老师的文采,作文因此也写的特别认真。记得有一次作文课,老师布置的是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我费了心思,构思了这样一个情节:梦见自己驾驶着宇宙飞船在蓝色的太空中遨游,眼前是一排排不停闪烁的指示灯,太空里熠熠发光的星星从身边不停掠过,我兴奋而又激动,为加快飞行速度,我使劲猛蹬一脚油门……睡我旁边的李同学被我一脚蹬醒了,他“哎呦哎呦”的疼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坐起来回想睡梦中情景,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贡献。作文大意就是这样,当然具体描写要细致许多。作文发下来以后,我看到老师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对作文中用词不当的地方进行了修改,文中的标点符号也用红笔一一改正了过来。最后的批语是:语言流畅,构思巧妙,希继续努力。我拿着作文本激动了好久,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愈加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那个作文本我珍藏了多年,可惜参加工作以后,一次老家倒腾家具,家人竞以其为废纸随手扔掉了,我知道后难过了好长时间。

说起来,我们的学习目的其实很单纯,就是一心奔着高考去的。各科任老师为提高大家成绩也颇费了心思,想尽了各种办法。高考恢复不久,学习资料极其短缺,除简单的几册课本外,同学们几乎见不到能拓宽眼界和思路的课外补充资料,于是,老师们就想方设法给大家油印各种学习资料。老式油印机要给所有学生印发资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用铁尖笔一笔一划把内容刻写在蜡纸上,然后在油印机的滚子上涂满印油,在简易的油印机上一页页的手工推印出来。中间若稍有不慎,不是印油不匀糊成一片就是蜡纸被粘出一个窟窿,总之是一件既费时费力且又苦又累的苦差事。据说,各种资料都是老师们在中午或晚上轮流的加班加点赶印出来的。在考试前的那一段时间里,总是有散发着浓郁油墨味的学习资料源源不断地散发到大家手中,除简答题、论述题、多项选择题、综合题外,还有各种典型的题例、难题解答以及通过关系从其他邻近县拿回来的练兵题。这些不同题例,拓阔了大家的眼界,让大家一下子豁然开朗。许多同学因此学到了不少技巧,提高了破题解题的能力,高考中获益许多。

我们这一届,校园里还有外地师范学校设立的一个分校,说是分校其实就是一个班,是专门为当地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这些人头一年参加了高考,被录取到了中师班,毕业后就是国家教师,也就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由于是培养全能、专职教师的,音乐、体育、美术课程都一样不少,比起我们枯燥的学习,他们的生活真算得上是丰富多彩,这自然让我们的许多人充满了羡慕。一天午后,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趴在桌子上忙着自己手里的功课,我正在演算练兵题,数学是我的弱项,尤其对三角函数以及大型的综合运算特别发怵,按老师的要求就是要多练习各种题型做到熟练掌握。厚厚的一大本题库,一道道的往过演练,几个小时过来,眼睛干涩,脑袋晕乎,有点昏天黑地。就在这时,隔壁师范班的教室里突然传来了轻快的手风琴声,随即便响起一阵歌声:

“美酒啊飘香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

歌声极其美妙,在沉闷压郁的空气里,好像飘来一阵清新的风,使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格外开朗和明亮。其他同学也纷纷放下了手里的课本,支愣起耳朵听着、听着……当时,我觉得这首歌特别的动听,可惜既没有精力也不敢分神去探究和跟学,但那美妙的旋律却深深的印在了我心里。几年以后,我才知道,这首歌叫《祝酒歌》,是由我国著名的曲作家施光南作曲,词作家韩伟作词,歌唱家李光曦演唱的。是表现庆祝粉碎“四人帮”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亿万中华儿女敲锣打鼓、欢呼雀跃,手捧美酒,憧憬着光明和美好未来的情景。两位艺术家用优美的文字和动听的音符,将这一难忘的历史画面用歌声展现在了全国人民面前。参加工作以后,我在广播电台里多次听到这首歌,也在电视上看到许多歌唱家在演唱这首歌,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祝酒歌》旋律一起,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的画面,想起了同学们支愣着耳朵那如痴如醉的情景。


特别提示:散文:高中(下)已发布,请您接着阅读。

1.《【高中作文散文500】散文:高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作文散文500】散文:高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89841.html

上一篇

【高中作文精彩段】高中语言:名著中80个美丽的段落!给作文加分的绝好金句

下一篇

【高中我长大了作文400字】初中高分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

【高中作文散文500】56范文(高中)|京山文以“三美”表达四季的味道,表现出独特的感悟。

【高中作文散文500】56范文(高中)|京山文以“三美”表达四季的味道,表现出独特的感悟。

高中作文散文500相关介绍,这篇文章大约有1900字 需要阅读 780210 363人 - 门|飞行旅行 作文题目 以“四季”为主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指南 现在很多高中生一提到写财经文章,就挠头叹气,不知道从哪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