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徐锡麟于1905年,曾出山海关至奉天、吉林,再经西北诸省边疆而归,次年写就此诗《出塞》,以抒发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下面就和本站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赏析】
前两句“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颇具气势,情绪慷慨激昂,说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誓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环”与“还”同音,因此有胜利还乡的意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两句,写得极其悲壮,充满了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是说,作为一名战士,就要想着为国捐躯,战死沙场,死得其所,根本不去考虑死后是否会“马革裹尸还”。“马革裹尸”见于《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指英勇作战,死于战场。这两句语气坚定,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以“只解”、“何须”,一表肯定,一表否定,把作者一腔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抒写得淋漓尽致。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扩展阅读:徐锡麟的人物评价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柳亚子: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
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按照这样的家庭出身与资质,徐锡麟如果没有参加革命,完全可以是一个锦衣玉食、前途光明的人。但他却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了家庭,成为了一个义无返顾的旧民主主义激进革命家。”
章太炎指出:“光复会比同于同盟会,其名则隐,然安庆一击,震动全局,立懦夫之志,而启义军之心,则徐锡麟为之也。”
1.《 徐锡麟的经典诗词《出塞》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徐锡麟的经典诗词《出塞》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