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一首咏牡丹的诗作,寄托了作者婚姻的失意。下面就和本站一起来了解下张又新的这首诗词《牡丹》,欢迎阅读!




  《牡丹》


  唐•张又新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赏析】


  张又新少有文名,又连中三元,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可他的愿望并不在此。他曾扬言:“我少年擅美名,意不欲仕宦,惟得美妻,平生足矣!”他的好友杨虞卿听说后,便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张又新,张又新一口答应,不料想杨虞卿的女儿“有德无色”,张又新满肚子苦水,自知吃了哑巴亏。杨虞卿假意劝说道,无论如何你娶的妻子还是比我娶的要漂亮的,张又新欲哭无泪,只得大笑道,漂亮很多。不过,在岳父的劝说下,张又新终于想通了,拥有了一个和美的家庭,并写了这首《牡丹》诗。其实,仔细揣度,我们回忆发现,张又新非但没有想通,反而越来越纠结了。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唐时,牡丹以深色为佳,大红大紫的深色牡丹远比颜色素淡的白牡丹高贵,可谓是“一朵值千金”。深色牡丹,艳丽绚烂,正如富家贵族的盛装美人,是貌美的女子。“今日满栏开似雪”句,说的是白牡丹,白牡丹相比深色牡丹则逊色得多,就如姿色平常的寻常女子,这远远达不到张又新的择偶标准的。可是,造化弄人,作者一生都在追求的理想,最终还是没有实现,他摘到的是一朵白牡丹。“一生辜负看花心”,不是他的悔过,而是无奈的叹息,那姿色平平的白牡丹,辜负了他一生看花的心。有点像张爱玲所写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张又新娶的正是素淡的白玫瑰(牡丹),他怎么能甘心呢?据说,这首诗流传开后,“花心”就成了男人用情不专的代名词。


  

扩展阅读:张又新的简介


  张又新[唐],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谓之“连中三元”,历“连中三元”者连他在内仅有17人。历左右补阙、广陵从事。谄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逢吉败,坐贬江州刺史。后附李训,迁刑部郎中。训死,复贬申州刺史。终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后娶杨虔州女,有德无才,殊怏怏。后过淮南李绅,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并善写诗文等,有《唐才子传》并行于世。


1.《 张又新的诗词《牡丹》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张又新的诗词《牡丹》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