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手抄报,是指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媒介,是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现在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以下是本站整理的《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资料(三篇)》,希望帮助到您。

【教师节作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百年来,无数的人们都喜欢用这句话来赞颂我们的人民教师。那不是空口说来,而是我们的老师真的拥有像春蚕和蜡烛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这个比喻并不过分。

  亲爱的老师,在那落叶纷飞的时节,我们这群迷茫的孩子,走进了校园,当我们第一次面对课本,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眼,带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无穷的疑惑。是您!是老师!用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清脆的声音,让我们以快乐的心情学到了知识。您在课堂上,那么生动、那么形象、那么具体地把书本上死板的知识,叙述给我们听,让课堂充满了乐趣,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

  老师,您把希望的羽翼插在我们的身上,想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正是这样,您在无形的小事中,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当我们感到迷茫时,您便化身为指路明灯,带领我们在大海航行;当我们感到挫折与失败时,您便化身为勤劳的园丁,为我们除去周围的杂草;当我们伤心时,您便化身为天使,为我们分忧,让我们快乐起来,重回活泼少年……您的关爱无处不在,那些点点滴滴的回忆,填满我的心海。

  老师,因为你们的辛勤劳动,感动了所有的人们,所以有了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那是你们的节日,它的诞生,是为了让人们在这一天感谢老师除了奉献别无所求、无怨无悔、认真负责。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我在此要代表全体同学对伟大的老师说一句“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赞颂,加减乘除,算不出您的贡献。您是甘露,用那点滴的水珠滋润我们的心田,您是雨伞,用自己来为我们遮风挡雨,您是方向盘,在前面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他在开学的时候就一直学习兴趣不浓,玩心很重,甚至还做一些坏事,认识的同学都很讨厌他。这个时侯,我们的老师们“挺身而出”主动去帮助那位同学,没想到好心没好报,那位同学还辱骂老师,一点都不领情。可是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那位同学的帮助,反而更加地关心他,还在专家那里去咨询了怎么样帮助学坏的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路。结果还是让大家很欣慰的,那位同学在老师的不懈帮助下终归重新把心放回了学习上。

  老师从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辛苦,但他们默默地培育了一代代的国家栋梁,自己的劳动成果布满天下。真是应了那句话——“桃李满天下”。

  在最后,我和所有的同学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年轻永驻,并提前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

【教师节的古诗】

  1、《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教师格言】

  1、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谐的人际关系,勤奋求实的态度,崇高的道德情操,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

  2、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

  3、中小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对其教育是教师的责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启智、明理、导行的过程。

  4、教师的几个不等式:有名气≠有水平,人缘好≠威信高,有点子≠有能力,资格老≠经验多。

  5、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

  6、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是光辉的,是荣耀的教师的心声是纯净的,高贵的,无私的。

  7、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梦想。

  8、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9、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奉献。

  10、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1.《 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资料(三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资料(三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