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7月4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大幅报道我市高级技工学校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赣鄱工匠”生力军》,现予以转载,以供交流。

"

打造“赣鄱工匠” 生力军

——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施 雪

“扶贫特色班”有妙招

“幸亏我们镇人社所的同志来我家宣传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招生政策, 我才知道原来 ‘一分钱不花’ 也可以念书。 多亏了这个好政策, 才让我们家孩子有书读, 还能实习挣点生活费贴补家用。” 九江市都昌县土塘镇40岁的村民陈国民感慨道。

陈国民幼年时双手因事故导致残疾, 几年前妻子改嫁, 家中有瘫痪的老母亲以及高中肄业的儿子陈力军。 在了解到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扶贫特色班” 免收学费的好政策后, 他赶忙带着儿子去报名。 儿子 “一分钱不花” 就能念书, 让陈国民由衷地感到欣喜。

据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王先平介绍, 为了让贫困家庭子女能够有机会学到一技之长, 学校大力开展技能帮扶, 开办 “扶贫特色班”, 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无忧入学。学校深入各县 (区) 扶贫办、 人社所及部分贫困村, 开展招生咨询活动, 让 “雨露计划” “扶贫特色班” 等招生政策家喻户晓, 应知尽知。

学校每年安排80-100个招生名额, 选取数控技术、 汽修、 服装设计3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面向九江市的贫困家庭子女招生。 学生的学杂费由市、 县扶贫办和学校共同承担。 除此之外, 学校还给学生减免了书本费、 住宿费、 考证费,真正实现了免费入学。

为保证 “扶贫特色班” 的教学质量, 学校将大部分国家级或省级实训基地项目资金向 “扶贫特色班” 开设的专业倾斜。 学校累计投入设备资金600多万元, 完善了汽车维修、 数控加工、 服装设计等相应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场所。

夯实基础出实效

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历来注重夯实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 学校通过公开招聘、 企业合作、 绿色通道等方式引进一批批优秀教师, 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师资培训、 教学科研课题研究、 技能比武、 说课比赛、 推门听课、 公开课、 板书设计等方式进行强化培养, 打造了一支学历层次高、 综合素质硬、 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高就业能力, 我们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大纲中, 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及职业能力,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王先平介绍,学校还积极申报实训基地,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国家数控实训基地、 省级服装专业实训基地、 省级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均已获批,先后获得国家专项资助900万元,省级专项资助480万元。 各类专项资金的投入, 既为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资金保障, 又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订单式培养成果好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我们与很多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生可以直接去企业实行顶岗实习, 成为企业的 ‘准员工’, 实现了学生的定向培养。” 王先平介绍道。

近年来, 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积极顺应九江市 “新工业十年行动” 发展战略, 按照 “依托产业办专业, 办好专业促产业” 的思路, 深入工业园区调研, 了解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逐步形成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的机械类、 交通类、信息类等8个大类专业, 构建了紧密连接产业结构的专业体系,努力为九江 “新工业十年行动”培养人才。

学校探索创新出多种合作方式, 采取顶岗实习、 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学校通过与九江国电、 海信集团、 昌河铃木 (九江)公司等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共同建立企业冠名班; 录取学生时,学校与学生、 家长签订委培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 实习与就业联体。 目前, 该校大部分毕业生就职于九江昌河汽车责任有限公司、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一些工作待遇较高、 发展空间较大的合作企业, 最高月薪超过5000元, 平均月薪超过3500元。 几年来, 该校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8.5%左右。

“我们将努力把学校打造成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为 ‘赣鄱工匠’ 培养一批批青年生力军。”王先平说。(本稿刊于《中国劳动保障报》7月4日4版)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人社局)

关注我们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1.《又有一篇上《中国劳动保障报》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又有一篇上《中国劳动保障报》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