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下面就和本站一起来欣赏下于谦的诗词《岳忠武王祠》,欢迎阅读!




  《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赏析


  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南下迁都南京,以躲避鞑靼大军的刀锋,在一片迁都声中,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这首诗用南宋迁都的故事来向人们说明迁都是错误的,在这首诗中,于谦很痛心宋的迁都,他更痛心当今的的时事,诗中虽然没有直说他的政治主张,但是全诗强烈的侵透他的坚守北京的主张。





  扩展阅读:于谦的简介


  于谦(于忠肃,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永乐十九年(1421年),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随明宣宗平定汉王之乱,升为巡按江西。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率师二十二万,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和议后,挑选京军精锐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扩展阅读:于谦的主要成就


  政治


  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军事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文学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思想


  重名节,轻名利


  重成仁,轻杀身


  重社稷,轻君王


1.《 于谦的诗词《岳忠武王祠》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于谦的诗词《岳忠武王祠》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