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蒂芬妖怪砍了柴学院专栏作家

取悦别人是一种病

最近新出版了高达9.4分的日剧《凪的新生活》,内容太真实了。

女主人每天迎合老板和同事,营造“和和气气”的氛围。

无条件接受同事的各种“要求”,享受对自己的称赞。

回到家也不会放松,即使不再想要,也会努力满足男朋友的各种要求。

但是她这样全心全意地付出,却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

为了同事好心加班,但被嘲笑为“专用外包工人”。

为男朋友做了各种改变,但给他贴上了“cheap girl”的标签。

很多网民热泪盈眶,好像看到了自己,处处讨好别人,但小心翼翼地生活。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把讨好别人的行为称为“欢喜”。

她认为讨好等于拖延,会对人的身心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高兴的人总是隐藏真实的心,盲目服从别人,长时间压抑自己,不仅会产生挫折感,甚至会被别人无视。是你。

作家简奥斯汀也在作品中描述了对老人的看法。

「她不过是个脾气好、温暖的年轻女子;我们很难讨厌她,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经过25年的临床研究,哈丽雅特发现生活中好人那么普遍,于是写下了《取悦症》,帮助很多人治疗这种“病”。

得了欢乐病的人学会说“不”,了解症状,做出改变,生活会轻松很多。

取悦别人,失去了自己

哈丽雅特揭开了“好老人”的伤疤。事实上,陷入喜悦症的人大部分都过得不开心。

书中有莎拉作为家庭主妇,凡事亲力亲为的故事。

她把房子收拾得干净舒适,买了各种生活用品,使丈夫和孩子们不必担心小事。

家人习惯了她的“伺候”,所以早早地把她的辛劳视为理所当然。

有一次她生病住院了,不能再做家务,也不能接送孩子。

她以为家人会照顾好她,没想到他们不仅抱怨家里乱了,还对住院带来的麻烦生气。

莎拉很伤心,想不到多年的奉献,没有改变家人的平等待遇,反而是自私和冷场。(莎士比亚)。

作者指出,萨拉这样的人得了“认知型”欢欣症,他们有“仙人后的自己”的思维方式。

不愿意拒绝别人,反而以满足别人的要求为优先。

因为他们说:“如果我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喜欢我的。会对我好的。”因为我以为。

只是他们忽略了这些“应得”和“必须”,别人能否感谢和回报。

如果带着目的性付款,结果总是会更令人失望。

琳达从小就是个“乖女儿”,如果符合父母的要求,她就会受到称赞和称赞,相反,她变成了失望和批评。

琳达一直在努力满足父母的各种期望,以获得爱和关心。

进入职场的琳达也竭尽全力完成上司给她的任务,同事们向她求助

的“忙”,甚至有时主动承担其他的活儿。

她也满足于上司和同事们对她的认可,感觉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因此琳达总是加班,总有做不完的事,有时候效率太低免不了被上司责骂。

她珍惜和男友的关系,会因为男友一句提议,就立刻做出改变。

这类人没有意识到,经过常年累月的积累,他们变成本能的去取悦别人。

对讨好别人“上瘾”的人,其实是患上了“习惯型”取悦症。

当取悦者一味的付出,被讨好的人也会逐渐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变本加厉的索取。

取悦本身就是一种顺从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取悦者的自我价值感,被别人认为是一种懦弱。

取悦者应该撕掉“老好人”的标签,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学会说“不”,没那么难

取悦症“患者”不懂拒绝,不仅是碍于情面,也担心对方会不会对自己有意见。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中描述了这种害怕拒绝的心理: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然而靠取悦建立的任何关系,都经不起考验。

学会说一次“不”,坚持自己的立场,试着去掌控生活,或许会发生不一样的改变。


作者哈丽雅特说:“拒绝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知道’和‘做到’这件事之间,设立一座桥梁,循序渐进的学会拒绝。”

设立桥梁最好的方法就是:拖延时间。

当朋友又一次打电话来请求帮助,他也许默认你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但这一次你可以直接以急事为由,跟对方说:“我过会儿给你打过去行吗?”

如果是面对面的请求,可以借故离开现场,比如突然接到电话,或者想去卫生间。

遇到请求不要马上回复,让自己掌握主动权,同时给自己一次认真思考的机会。

如果决定提出这种方案,可以说:

“很遗憾,我不能一整天都帮你,只有上午可以。如果那样不行,恐怕就没有办法了。”

这种回复既表达了拒绝,也给了对方选择的空间,也不会让处境变尴尬。

如果决定彻底拒绝,就要坚决地顶住压力,善用“三明治技巧”:把拒绝的信息夹在两层肯定或恭维的话中间。

你可以这样回复:“你能请我帮忙我非常荣幸,但是这次没办法帮你(时间上有冲突或其他理由),非常感谢你能想到我,这对我很重要。”

这种拒绝方式能给彼此一定的缓冲空间,并且也不会让对方觉得没面子。

同时也会给到一种暗示:请“老好人”帮忙没那么容易了。


今后或许别人不再认为你的付出是一种理所当然,而是需要协商和考究。

爱默生有一句名言: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当学会了拒绝,不仅会让人感到轻松,也能更好的管理时间、规划生活。

其实生活中最受欢迎的,往往是那些有原则、懂得坚持自我的人,而不是委屈自己的取悦者。


你需要的,是取悦自己

其实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此换来平等的对待和认可,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好人,尽管你一直努力让每个人高兴,但是你很少会对自己感到满意。

因为你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别人的态度和情绪直接影响到你的心情,你的人生正在被他人左右。

很多人会感到困惑和痛苦:

“我已经为别人做了一切,但是没有人给我回报”。

“我对朋友真心相待,然而他们却只是在利用我。”

“我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可他们把那看成是天经地义的。”

除了学会说“不”,你最应该需要做的,是取悦自己。


取悦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压力和享受生活。

  • 减少压力:写任务清单

作为老好人,总是会包揽一堆工作,无论这些活儿到底该不该自己做。

最悲哀的事,就是自己已经精疲力竭,而周围的人却毫不领情。

先列一个任务清单,把所有现有的工作全部记下来,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项任务是我的吗?

2,我很喜欢做这项任务吗?

3,如果亲自做这项任务,我会感到更有价值吗?

如果清单上有任意一份工作既不属于你,你也不喜欢做,同时做了也不会觉得有价值。

那就意味着该把这份工作派出去了。

前面提到的萨拉进行了反思,做了任务清单后,她发现其实很多工作她并不需要承担。

她开始不再包办家务,而是让家里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责任。

当家人切身体会到她的辛苦后,反而学会关心和体贴她了。

减轻自己的负担,让自己从忙碌中解脱出来,将会过得更从容。

  • 享受生活:写娱乐清单

作为老好人,你可能早就习惯了照顾别人,但其实最该照顾的是自己。

如果你不关注自己的需求,那么别人更不会回应你的呐喊。

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和值得去享受的活动:比如吃一顿美食、做一次spa、安排一场短途旅行。

哈丽雅特提出了一项挑战:把能让自己感受到放松和愉悦的活动写下来,然后每个星期天挑一两项来完成。

甚至可以选择简单的娱乐小项目,比如看一场电影,做一次冥想,或者阅读一本心爱的书。

不要思考有没有时间去做,或是做这些事会不会有负罪感。

时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当成必要任务去做,一定能完成。

一点点地取悦自己,获得幸福感,会让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对自己的关注越来越多,自我价值感就会越来越高,就不再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

多满足自己的需求,会让自己充满自信,才有能力真正的帮助别人。

当你无需在意别人是否认可和喜欢你,只要你肯定自己,就会发现全世界都会接纳你。

把投注在别人身上的期待和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身心灵大师罗伊马丁说:“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亲爱的,这个世界上你最应该取悦的人,是自己。

1.《【取悦自己名言】与其取悦很多人,不如学会取悦自己。推荐两种实用的方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取悦自己名言】与其取悦很多人,不如学会取悦自己。推荐两种实用的方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8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