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国。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
(2)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2、检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检查字音(课件;出示词语)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检查字形:特别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导语: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语句。用心读,用心体会,想想它“奇”在哪里?
1、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答)还有哪个词呢?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生答)(课件:词语变红)
(2)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的花怎么样?――(美)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读词语,读出这种美来。把它们放到句子里去读读。(生读)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读?
(3)花美是一“奇”,请问景色奇丽还“奇”在哪里呢? (花多)哪个词说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课件:词语变红)一个窗子前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是许多锦簇的花团连在一起,姹紫嫣红,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啊!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条街有多长,这花的路就有多长,这条街没有尽头,这花的路就主、没有尽头,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难怪会让看的人――(应接不暇)(课件:词语变红)你们说奇不奇?(奇)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话。
(4)在德国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吗?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词)(课件:词语变红)
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条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如果你走过这里的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这样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漫步在街头,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
(5)欣赏奇丽的景色(课件: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6)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吗?(生答)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老师也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走在这样的街头,我真想赋诗一首,我们一起来吧!(课件:诗)
2. 感受民族奇特。
导语:在这优美的诗歌声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那么民族的奇特又体现在哪里呢?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让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户户)(课件:词语变红)
家家户户就是说――(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调查调查,家里有养花的请举手。那能不能说我们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国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奇特吗?(奇特),可见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把他们这种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吧!(生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课件:词语变红)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们想,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如果你们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读)(再读)
C、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把花养在屋子里或养在阳台上。)养花是为了给自己――欣赏,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你们说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看到――(娇艳的花朵),显然,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特吗?一起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吧!(齐读)
(4)家家户户都养花,养花的方式又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季老要说: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课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
(3)自己看别人的花,别人也看自己的花。这一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就是说: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也种花给我看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
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
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这确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 ?(生举例)
(5)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种下爱的种子,就会收获爱的果实。正因为德国人有着这样的境界,才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引读)(因为在这里:每一家都是这样――)他们所要表达的这种境界就是――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八个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动中,相信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美丽。
五、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转眼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时,德国发生了变化吗?
(2)齐读(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
(5)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敬佩,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民族奇特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及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 品评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推敲中读懂词句,积累语言,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完成预习单;教师制作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引发思考。
1.出示季羡林照片,介绍作者并导入课题。
季羡林爷爷是我国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作者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并板书:奇丽、奇特)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特民族,能让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词”,品读“奇丽”。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组内互相交流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姹”“嫣”,并理解词语,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用“花团锦簇”,哪个用“姹紫嫣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 “姹紫嫣红”说具体。“花团锦簇”体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姹紫嫣红”体现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应接不暇”的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读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愿意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抓“文点”,训练文笔。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察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是观察加想象。板书“观察、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课前准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文章,作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景,表现德国的奇特民族风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认真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经过思考的语言更精彩,注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注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 你好,你喜欢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生答
——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生答 (预设: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嗯,我要采访一下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注意房东太太的表情哦)房东太太,你养花也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才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现了花是给别人看的,所以我发出了会心的笑、和蔼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欣赏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也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五、借“书库”,拓展延伸。
1.师推荐阅读异域风情丛书(要想了更多的异国风情,就去找找“异域风情丛书”吧)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知识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2.师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课件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作者在德国十年来的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学生推荐阅读并说明推荐理由。(鼓励学生推荐关于异域风情的书籍)
结束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情),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学会了通过观察加想象去写景体现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其实,这篇文章的构篇很独特,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变化贯穿于全文,想去探究吗?好,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下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借助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积累写花的四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 “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走进那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德国。
2、齐读课题。抓住“自己”、“别人”读好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那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句子)
4、板书:奇丽 奇特 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非常美丽;与众不同)那在这篇课文中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不着急)
二、品味“奇丽”
1、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圈出句中体现景色奇丽词语并在旁边写写批注。
2、交流,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齐读
3、同学们,你们都划了哪些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呢?
4、预设1: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多么美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师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理解“花团锦簇”:让学生说说所想到的画面?(许多花儿成团成簇地紧拥在一起,非常的华丽。)借助图片形象化理解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
(2)姹紫嫣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图片理解。这里侧重写花的色彩。
(3)这样的画面,你还想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呢?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
(4)你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景色奇丽?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这两个词看出花不仅美而且还很多。(是啊,这里从数量上去写花的美丽)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课件(红字出示: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在这指什么?花多得眼睛看不过来,在这里它还包含着观花者一种怎样的情感?谁体会到了?
观花的人舍得错过哪怕一处景物吗?(生:一下子把所有美丽的花都看完,但唯恐眼睛看的东西有限,看不过来(不仅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
5、还有其他词语吗?任何一条街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应接不暇)
6、同学们,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一起来观赏这奇丽的花景。(多媒体出示图片)师配乐讲述:现在的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赏着花景,望着家家户户的窗外,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谁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指名读,学生评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
三、随文练笔
刚刚我们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等词语,从形态、颜色、数量上感受到花的美、多,此刻,让我们将这几个简练的词语化为具体的内容,写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你仿佛看到了_________
四、感受“奇特”。
1、刚刚通过想象练笔,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那奇丽的景色,难怪作者会说:“多么奇丽的景色!”那这与奇特的民族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找出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
3、(出示)1。“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在自己屋里看到的是什么? (花的脊梁。)
(2)理解“脊梁”(花叶、花茎。)
(3)联系养花实际,谈谈养花目的
(为了好看/为了净化空气……是啊,咱们养花是为了看美丽的花朵)
4、 德国人为什么要看花的脊梁呢?如果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5、 (课件出示第二段对话: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正是这样)
(1)读对话。”
(2)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怎么样?生答:很正常。
(3)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红字出示)
莞尔一笑,怎样笑?同桌互相莞尔一笑。对,微微一笑。
这样莞尔一笑笑出了房东的什么?“善良”,你说,“淳朴”。说得多好!
6、在德国是不是只有这位女房东是这样的奇特?你还从哪得知,大家都这样。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1)师:是啊,正是这样。正是怎样?
(2)分析境界
过渡:师:正是这样,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7、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生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课文字并板书)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耐人寻味,什么意思?(值得仔细琢磨体会)
(2)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慨叹中你寻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德国人乐于助人;很高尚!)
(3)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才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
8、小结: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生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挖掘“美丽、奇特”的深层意义
1、过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了,这样的奇丽的景色,这样高尚的境界,会长久保持吗?从哪能看出?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美丽指什么?作者认为美丽的东西很多,除了花以外,“美丽”还指什么? “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美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2)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美丽的东西。
(3)回读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读课题,深化情感
这奇特的民族他们养花的目的很奇特,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养花的思想境界也很奇特。同学们记住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度,一读课题;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一种伟大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读课题。
六、作业布置:推荐阅读
1、想要对德国有更多的理解吗?那我们就要翻启这样一本书——《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
2、《重返哥廷根》,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相信读完之后,就会对他的思乡梦有更深的了解。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特
花团锦簇(形态)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色彩)
花的海洋(数量) 我为人人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ppt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ppt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