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分共150分,其中作文占60分,其余题目中选择题占43分,选择题占47分。要知道,语文主观题在答题和评分时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考试中往往拉不出很大的距离,选择题对对对,错,会拉开很大的距离!因此,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总结规律是非常必要的!用语文梳理了近年来全国卷语文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分布情况,得出了以下规律!

2017全国卷语言选择题正确选项

在正确的选项中,选择A作为第一题,共占5.5%,3分,总分7%。选B为7题,占总题36.8%,21分,总分48.8%。选c为2题,占总题10.5%,5分,总分11.6%。选d为4题,共占21.0%,12分,总分27.9%。选e为1题,共占5.5%,2分,总分4.7%。

2017全国卷语言选择题正确选项

在正确的选项中,5次选择A,共占26.3%,3分,总分34.9%。选B为5题,共占26.3%,21分,总分34.9%。选c为2题,占总题10.5%,6分,总分14.0%。选d为2题,占总题10.5%,6分,总分14.0%。选e为1题,共占5.5%,2分,总分4.7%。

2017全国卷语言选择题正确选项

在正确的选项中,选择A为2,共占10.5%,3分,总分14.0%。选b为4题,共占21.0%,12分,总分27.9%。选c为6题,占总题31.6%,17分,总分39.5%。选d为3题,占总题15.8%,8分,总分18.6%。选择e为0制,总制为0%,零分,总分为0%。

法则总结

国语在统计上述数据的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以下规律。

选择题答案分布中也有很多不规则的情况。有时候一两个选项特别多,一两个选项特别少,或者连续各种标准答案相同。这时,学生们填卷子的时候,往往怀疑自己是否犯了太多错误。导致这种极端情况。但事实不一定如此。根据往年的标准答案,这种极端情况确实存在。但是,通常连续5个都选择相同选项时不会出现。所以,选择答案的时候,一定是读完题目后经过推理出来的。一旦选定,除非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错误,否则一般不会改正。(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最后要补充的是,抢玄学有危险,同学们要慎重使用。

1.高考选择题命题特点(为什么可以用非正规的方法答题?)。

1.选择题“题目选项”的构成模式本身已经给出了答案。

标题和正确的选项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3.即使是错误的选项,也有非常严格的命题标准,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暗示信息或比较。

高考选择题解决的基本原则:

“小问题不要做大,小问题要巧妙”、“不择手段”、“不择手段”、“果断打破惯例”、做题时不问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能尽快找到正确答案,那就是好手段。

第二,解决选择题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高考试题思路广泛,提出了情况新颖、脱俗的选择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提高阅读能力,在短时间内掌握文本核心信息。二是阅读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言文、古诗等)的曲解文、篡改原文、长官李代、无中生有品位的常见谦逊词的使用语境错误等。

三、选择题解决阶段

1.阅读文本

对于阅读类选择题,做题前必须仔细阅读文本,不能先看题目,再重读文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勾画要点,在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

2.沈帝

沈帝是正确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首先要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特别是要选择“对”、“不对”

确的”“错误的”“没有错误的”“不恰当的”“最恰当的”以及“一项”“两项”等重要字眼,如果匆匆看一下就提笔,这样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必须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审题时不仅要看题目,还要审选项。

很多同学喜欢第一时间联想到知识点,如语法、设错陷阱等,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知识点不够或者在考场紧张的情况下,容易手忙脚乱甚至出错。过于依赖知识点做题,很多选择题将没有把握解答。尤其是语文,纯粹考查知识的没有几个题目,大多是考查能力的。因此,阅读类还是以读懂文本,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为基础,再将选项和原文比对,再得出答案。成语、病句、得体类题目以排除法为最佳处理方式,从有把握的开始排除,不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要有把握,就根据其正确或错误从选项中排除,逐步缩小圈子,最终得出答案。如果存在题意不清的情况,可以变换句式,从而解开迷雾。如一个句子较长,可将其变成短句,抽取出句子的主干,再分析句子的意思,可豁然开朗。

如:(2017高考语文全国1卷第1题,原文略)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解析:对照原文,内查语意。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数量、范围、先后顺序等。A项范围扩大,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遗漏了“一些”;B项说法绝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国内公平,不只是单一的“限制排放”;C项对象错误,不只“为后代设定义务”,也要“为自己设定义务”;D项是总括了二三段的内容得出的正确结论。

来点纯技巧

(1)选项比较、客观接受

不一定要先去找答案,最好先排除迷惑选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迷惑项数量多,四个里面占了三个,错误比较容易发现。容易排除的迷惑项排除掉了,迷惑项数量减少,检查剩下的选项就要容易一些。语文选择题要有客观接受的概念,即假设你什么都不懂,单纯从字面的意思上寻找,字面意外的信息一概不去思考。

例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先分裂后统一是无法通行的死胡同,分裂与统一不能共存,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B.入春以来,长春市一些小贩走街串巷上门收购陈米、陈面,尽管价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钱,但生意做得很红火。

C.远古时代,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有一个部落,以狩猎为主,但知猎兽,不知捕鱼,更不知稼穑种植为何物。

D.简单是一种富足和从容,只有寒碜和自卑才需要泡沫的虚化和油彩的掩饰。

先挑错,再比较,保持客观,不要联想。A、B容易挑错,C、D假设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D能说清楚。C再分析挑错,发现重复。

(2)互相做比较,利用序列差。

什么叫做“序列差”呢?有一些选择题,有双重序列,题干上有1、2、3、4,选项里面有A、B、C、D,两个序列之间的矛盾,就是序列差。迷惑选项总是要“露马脚”的。前面说过,各人的知识情况都不一样,在各个考生眼里,迷惑选项“露马脚”的先后次序也不一样。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就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再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又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一个选项被否定,就造成了另一个选项的不可能,于是题干序列和选项序列之间互相映衬,互相“揭老底”,产生了空档,正确答案往往就出来了。

例如:

(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抓住关键之处。

仔细阅读题干,发现本题要求选择的是“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仔细辨析成语,判定运用对错。

仔细阅读各选项中的句子,可以发现——①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句中说“比赛过后”“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说明取得了胜利。②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④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语境中强记的是坚守专业,并非“守正”。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与句中的“未来”矛盾,不合语境。:绝对不会出差错。

第三步,运用排除筛选,快速确定答案。

只要选项中含有正确的上面的六个成语,就可以排除。其中③层出不穷可以很容易判定使用没有错误,因此可排除含有③的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发现⑥万无一失使用正确。即使不能确定①重整旗鼓、②意味深长、④守正不阿、⑤踌躇满志运用正确与否,也能判定B为正确答案。

而本题中①重整旗鼓属于特别熟悉的成语,若不注意把握“再创佳绩”的语境,就会出错。⑤踌躇满志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中出现过,是指庖丁对自己解牛的成就得意神态,与将来无关。若对教材中的成语不注意积累,也会出错。

1.《【高中作文选择题怎么分配】超实用!全国卷语文选择题正确答案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作文选择题怎么分配】超实用!全国卷语文选择题正确答案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9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