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公平”的理解和成年人不一样:
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最简单的公平概念,就是做了好事得到奖励、做了坏事得到惩罚。
可是,如果从小孩子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接受惩罚,并不公平,因为哥哥也应该一起受罚。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儿童对于公平的理解有一个发育的过程 ,大概在7~8岁的时候才会理解得和成人差不多,而幼儿对公平的认知,和我们想像的是很不一样的。
孩子要的“公平”,是不问缘由的相同待遇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特别重视公平的,常常把这不公平挂在嘴边。 但是,他们要的公平,往往是一模一样的待遇!
所以,分蛋糕的时候每个人的那块必须要一样大,你说哥哥饭量大、所以需要吃大块的,弟弟马上会觉得不公平。
而成年人理解的公平,是建立在需求和努力的基础上的,但3-5岁的小孩子,要的是绝对的相同 。
美国有研究团队对这种议题做过研究:
比如你告诉一个小孩子,班上有一位同学做了好事,可以得到奖励,然后让小孩子去判断如何进行奖励,结果3-5岁的孩子大体都要把奖励颁发给全班同学,而7-8岁的孩子则倾向于谁做了好事谁得奖励。
3-5岁的孩子明不明白奖励的原因是那位同学做了好事情呢? 明白的。 但是对他们来说,公平的意义就是每个人都得到奖励,而不是只给那位做了好事的同学。
这是奖励,那么惩罚呢?
其实,针对儿童对惩罚的认知也进行过相类似的实验,结果发现,3-5岁的小孩子一样会要惩罚全班同学,即使只有一个人犯了错误。
同样的,他们也懂得惩罚的根源在于犯错的同学,可是他们认为,只惩罚一个人不公平,应该群体受罚。
孩子要求绝对的公平,可自己不一定能做到。
美国学者做的一个研究里面,给每个小孩子4 张贴纸,然后要求他们去分给另外一个小朋友,怎么分都可以。
结果,3-5岁的孩子大多只分一张给别人,自己留3张,甚至一张都不分,全部留给自己;而7-8岁的孩子大多会与对方平分。
研究者进一步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发现不管几岁的小孩,都认为应该平分,这样才公平,并且会期待其他小孩子和自己平分贴纸;只不过,大的孩子自己也能做到,而比较小的孩子却还舍不得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出去。
你可以解释成小小孩比较自私,还无法调适自己想要更多的心理,不过我们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这是说明幼儿已经可以相当清楚的了解社会规范是什么(应该平均分配才公平) 。
但他们尚不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时间成长,要到大概8岁左右,才能不自私的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即使这意味着自己得到的东西会比较少。
了解孩子的心理,是为了不给他超年龄的期待
幼儿虽然有公平的概念,却做不出公平的行为,那么爸妈了解这一点,就无需要对孩子有超过他年龄的期待。
比如你给一个处于幼儿期的孩子买了,不要期待他能够把这玩具当成自己和兄姐共同拥有的,即使当时你讲明这个玩具必须大家一起玩,在真正玩的时候,如果孩子做出一些宣示所有权的行为,你也不要动怒。
你可以教导他的行为,但是不需要将一些严厉的指责加诸于孩子身上。
因为如果你指责他,那说明你期待孩子应该把这玩具以完全公平的方式分享于兄弟姐妹之间,而这种期待是超出了他的发育范畴的。
要知道, 我们要求孩子去做超过他发育水平的事情,孩子没有做到,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父母的错!
这时候大概可以想想,家里的孩子有时候对我们的决定会做出比较激烈的反应,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了...
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理解孩子的原因:
近来,我家老大由于在学校的表现,得到奖励,拿回家一份礼物。 弟弟看到了十分不满,觉得凭什么姐姐有、弟弟不能有? 我们解释说,这是姐姐凭自己努力得到的,所以只有她有。
可是弟弟仍然不服气,好像这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跟他讲不通。 如今事后想想,其实弟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真正在意的是,姐姐得到了礼物、而他没有,这就不公平。在他的年纪,他对公平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原因上的,而是理解上的。
所以,我们应该反复解释的不是为什么姐姐得到这个礼物(他早就明白了),而是为什么这也是一种公平,只不过这一点,他一时半时未必能理解。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决定拿走他一个玩具、或者让他自己回房间冷静,而他却哭闹着说这么处理不对/不公平,那么多半他觉得其他兄弟姐妹也应该一起受罚。
爸妈仅仅说妹妹没做错事不用受罚,很可能没有用,因为这里的症结不在于孩子不了解这个道理,而是他对公平的理解不一样 。
只有了解了这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对孩子解释你这么处理的道理在哪里。
想让孩子讲道理?培养价值观比立规矩更靠谱!
在了解孩子的心理之后,想必家长将会更倾向于和孩子讲道理,但很多父母却认为只讲道理不立规矩,孩子如何管教才能行为端正?
毕竟孩子要到8岁左右才能听得懂道理,而在此之前如果家里真的不立规矩,孩子可能就先变得无法无天了!其实,要解决这个矛盾,爸妈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 我们不立规矩,但是要教孩子价值观。
规矩让人反抗,但价值观能帮你做决定
大家都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特别叛逆,但相信对很多父母来说,小孩子从有意识起就开始叛逆了,他总是在测试父母的底线,总是想办法规避爸妈定下的规矩。
于是,父母就不得不总是和孩子做拉锯战,还不得不生出一大堆可以作为惩罚的手段来阻止孩子下一次违反规矩。
从这个角度讲,爸妈立下规矩,就是给孩子反抗用的,因为在孩子眼里,这些是束缚他自由的枷锁。
如果父母在家里不强调规矩,而是价值观,那么情况就不同了。
首先,没有规矩,孩子还叛逆什么?我们把他身上的枷锁解开,他想反抗就没有理由了。 其次,没了规矩,怎么让孩子仍然行为良好,做正确的事?
靠我们平时教他的价值观!事实上, 在重视价值观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在生活中面临困难的选择时,通常会做出符合他价值观的选择。
价值观比规矩更进一步
爸妈们不要误会,前面说与其立规矩,不如教价值观,不是把这两样放在了对立的地位,而是提供爸妈教育小孩的另外一个思考模式。
很多父母在面对小孩的时候,喜欢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我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比孩子更了解人生,自然懂得比较多的道理,而孩子么,什么都不懂,当然应该听我们的指示,这些指示就是规矩。
可是,如果是要教价值观,那么父母需要更进一步!
父母要告诉孩子,你应该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这规矩背后的原因就是父母认可的价值观。
教导孩子价值观,可以联系事情的因果关系
千万别觉得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当你觉得要开始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孩子其实就可以讲道理了。
教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父母确实是一个考验,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了解我们要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又或者我们模糊的知道却讲不清楚。
爸妈可以将价值观与后果联系起来 ,比如要孩子理解做人要努力这种价值观,教给孩子的时候可以是:
你如果努力练习接球,就一定能学会!当孩子真正学会这项技能的时候,内心中自然就会对努力这种价值观有更切身的认识。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好的行为并不总是产生好的后果,坏的行为也不总是导致坏的报应,这种现实中的撕裂现象,当孩子成熟到可以开始理解时,爸妈也不妨和他一起讨论。
最后, 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 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价值观,是我们自己认可的价值,那么我们就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相信我们确实是言行一致的,否则讲再多的大道理也没有用。
小编说:
教育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小时候爸妈重视教导价值观,那么这会是全方位的教育,孩子比较容易养成尊重他人、友好、好合作等等比较正面的人生态度。
特别是当孩子逐渐长大以后,他受到同学朋友、外部世界、媒体网络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而爸妈对他的掌控会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了好的价值观,那么他比较容易选择良好的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趋良避恶。
所以教导价值观,要从小开始,对长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小小孩 小小孩就是自私的,8岁之前,怎么跟孩子讲公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小孩 小小孩就是自私的,8岁之前,怎么跟孩子讲公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00178.html